文字的尺度--论李欣频《做自己的先知》_做自己的先知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励志 > 做自己的先知 > 文字的尺度--论李欣频《做自己的先知》
奇迹旅行 做自己的先知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12-24 20:12:29

文字的尺度--论李欣频《做自己的先知》

《做自己的先知》

李欣频在大陆出版的书,除了文案类,大都看过。《做自己的先知》是我最不推荐的一本。

在广州,朋友说要看,我说你看我回头整理出来的文字即可。的确,我更愿意用“白开水”来形容这本书,所以我只花了大概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全部翻完这本书。等到想做读书笔记的时候,也发现可圈可点之处真的很少。

欣频在书中提到她去印度修行的这个机构的名字。我个人觉得不要泄露这个机构的名字和地点为佳,就像《Eat, pray and love》一样。就是欣频自己也在书的结尾特点标明这个机构在她2005年的学习之后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而这些变化是非常具有争议性的。欣频提到机构的名字,还是很有可能会误导她的读者。

据我所知,这个机构在国内有很多机构会带领学生去印度参加学习,学费很昂贵。既然欣频都觉得它现在很有争议性,即使她标明她不会为任何机构背书,但还是估计会有国内机构拿这本书作为个卖点,说欣频都去了,所以。。。。。。

即使是修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法门和地图。欣频爱好文字和书写,愿意把她的经历写下来。。老实说,这本书的可读性并不大,因为每个人的际遇各有不同,很多地方如果不是当事人,实在是很难感受到。

尽管在不少地方都有描述这个机构的特别,但通读下来依旧会发现很多破绽,有些地方显得很玄乎,有的地方可以看出这个机构管理不善,从课程选放的音乐和电影已经课程设计的方式也让人对这两个所谓的上师保持怀疑的态度。估计这些和后来引起的争议不无关系。

写一本书,而且是和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机构关联,实在是风险至极。文字当然可以自由书写,但一本书选择去面对观众,却应该有它的尺度。

如果以后欣频再写此类书籍,建议处理掉这些机构的名字、地理位置等等,否则难免背书之嫌疑。

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在看到这本书之后,想去印度学习。建议想去学习的朋友,务必在做决定之前仔细阅读完这本书的最后几页以及以下这篇文章,我把它摘抄过来。链接在这里。

至於印度合一,當時我在寫<夢、前世、靈魂之旅>時,正逢我人生遇到最低谷的時候,所以去了印度合一。我在印度合一上第一階課時,的確收獲很大,後來做了一次helper(沒做完全程),之後就沒再出席任何合一的活動。當時我的想法是,我已經找回自己的力量了,所以必須回到真實生活,不需要再繼續上課,可是當時我發現,身邊有一些人開始有上癮的狀態,上完一階上二階,而印度合一也開始開立各式的名目與課程:準備課程、老師課程、第三階……,最離譜的就是想見阿瑪(巴關的太太),見一次要五百美金──當我看到合一開始漲價,各分中心開始惡性競爭,再加上越來越多讀者因為看了<夢、前世、靈魂之旅>而去印度合一,即便我已經在書末加註”必須考量自己的經濟狀況”,我也把中心的資訊拿掉,但仍然繼續造成影響。

我本來的初衷是:把自己人生最大的轉彎、轉折寫下來跟大家分享,結果卻演變成為印度合一背書,這是我當初沒料到這本書的影響力,我的確必須負連帶責任──我本來還以為所有的人都有獨立判斷力:只吸收自己要的,不會崇拜偶像與上師,力量永遠在自己手上,隨時要回到真實生活中,不對課程上癮,不花過高的金錢在靈修……

 

另外,印度合一這次突顯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除了金錢,另一個就是人事。巴關與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不合,各說各話,巴關身為心靈導師,會讓人不免懷疑他怎麼會讓事情發展到如此地步(像上次合一大殿開幕造成擠死人的事件是一樣的問題)。無論他的話多有智慧,但我們要睜眼看的是,他的團體變成了怎樣的狀態。

每个人都希望有成长,但在选择一个课程或是一个老师之前,务必要谨慎之再谨慎,免得浪费时间又耗费钱财和精力。更可怕的是,自己会被误导,那要再回到正确的轨道,成本是巨大的。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文字的尺度--论李欣频《做自己的先知》”的回应

mylifefine 2014-04-16 17:46:37

我的感觉就是,为什么连最起码的深刻的感受都分不清的人为何要出书呢?把什么神要让她健康,就用方法倒掉桌上不健康的食物,把什么斗篷掉了就让后面的车主按喇叭提醒。我只是想问,你没遇见过什么大事吗?还是已经让自己着魔了以至于到了迷信的地步?主次深浅都不明了。除了让人觉得这个人不深刻,还有就是真的不应该出书来误导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卷土重来 2013-09-03 15:05:41

李欣频出书的速度实在是惊人,不知如果要买一本的话,哪本比较适合看看,不是做广告策划的,只是想受些生活人生上的启发,谢谢大家!

茶咩咩你不要慌 2013-08-03 04:14:08

cult

polyboot 2012-09-29 22:06:17

我只是觉得作者有自己的感悟,并能够分享,对于人们来说是有治愈效果,至于描述的情节就当想象力很丰富的小说来看好了。而上师什么的,就没有崇拜的必要了。既然存在的人和事都有一定的道理,那看懂和看不懂都会是有收获的,起码他以后能知道什么是能吸收的,什么不能。

Hahaha 2012-07-08 02:25:51

很多地方没法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只是自说自话地描述自己的观想景象。

oscar 2012-04-27 22:10:52

的确不咋的

J-rice 2012-01-28 18:37:02

我看着伊能静是得序有点儿好笑

小石头 2011-12-26 09:52:44

最重要的并不是修行的形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达到内心,只需要去体会一些触动你内心的地方就可以了。书中欣频已经对去印度合一大学修行的事宜有一些提醒,所以我觉得你有点过于夸大这一块!不一定要去合一大学,也许你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静下心来审视与思考,也一样可以找到心中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