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再读《追风筝的人》_the Kite Runner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励志 > the Kite Runner > 为你,千千万万遍!——再读《追风筝的人》
夏日飞雪Sara the Kite Runner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7-14 06:07:04

为你,千千万万遍!——再读《追风筝的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

再次看完了《追风筝的人》,不得不感慨卡勒德.胡赛尼温暖细腻的笔触。这句话,在我心里久久回荡,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尘世间艰难的旅途中,是否有人能够像哈桑对阿米尔那样“千千万万遍”,挺身而出不曾有一句怨言。“哈桑曾经深爱过我,以前无人那样待我,日后也永远不会有。”阿米尔明晰,当鱼尾纹侵蚀了自己的眼角,他还是依旧以为“总有人为自己挺身而出”,哈桑给了他依赖。

他始终为自己童年时那一次没有为哈桑挺身而出耿耿于怀,逼走了阿里和哈桑,就这样耿耿于怀,折磨自己。正如拉辛汗后来信中所说:“你做错了,亲爱的阿米尔,但别忘记,事情发生的时候,你还只是个孩子,一个骚动不安的小男孩。”是的,没有良心、没有美德的人不会痛苦。

“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喀布尔,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一条终结轮回的路。

无论如何,我都始终相信,这世间善良的所在。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追风筝的人,正如阿米尔一样,我们都会在年少轻狂时犯下自己不可饶恕的错,然而,总有那么一条路,能够让你再次成为好人,让善良去弥补那些伤害,哪怕是为了换取内心的些许安宁。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救赎,一盏照亮自己和他人的大地之灯。忽然间想起了《大地之灯》里的简生,年少的他性格的形成或许来自没有母爱与父爱的孤僻和冷寂,然而当妈妈用极端的方式弥补,简生竟那样决然地用鲜红的血液证明了自己的反叛与绝望。他始终不知道,这样的行为伤透了母亲那样一个挣扎于现实社会的卑微女子,知道母亲入狱自杀前那一封让我落泪的信。

还好,简生找到了那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他回去照看淮,收养卡桑。做一个男人应该做的事,不再孤僻,不再懦弱,像阿米尔一样为索拉博挺身而出,洗去了对他父亲哈桑的罪过,获得救赎。

人本身还是应当善良,就像媚兰一样,能够让白瑞德感叹:“我认识的人中,善良、真诚、无私的人不多,而她是其中的一个。”与对思嘉的尖刻挖苦相比,瑞德对媚兰“礼貌、尊重、急于表现自己”。善良的人,终会获得幸福,因为,善良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一种满足。有时候,人们不懂,不亏欠别人,就是对自己的救赎。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忙碌中奔波,奔波于未来所谓的美好路途,再无时间与心境去欣赏生活的角落。桌角那一厘米半的阳光,凌晨四点钟未眠的海棠,以及人间四月天最美的夕阳。

前些天,有人对我说:“人生很短,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去补短板,从自然规律来讲,将长板做长,可能更有利于生存。”

然后,他给了我茨维塔耶娃的那段文字:“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共享无尽的黄昏,和绵绵不绝的钟声。在这个小镇的旅店里——古老时钟敲出的,微弱响声,像时间轻轻滴落。有时候,在黄昏,自顶楼某个房间传来笛声,吹笛者倚著窗牖,而窗口大朵郁金香。此刻你若不爱我,我也不会在意。”

我坦承自己很久没有看到这样温暖安宁的文字。

他说:“这是你的长板。”

我内心明晰,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虽然这并不等同。一路上,有人提醒,有人关心,有人叮嘱,千千万万遍,已然欣悦。
生活是种过程,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每个人的心态。乐观,积极,是所有快乐的源泉,用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才能得到一个理性的答案。

正如《傅雷家书》里所言的“尽管人生那么无情,我们本人还是应当尽量改好,多给人一些快乐,少给人一些痛苦。”
爱,缘由心生,善,需要一个安宁的内心。

看过卡勒德 · 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为你,千千万万遍”,我也是!开头,哈桑对阿米尔少爷诚恳的说出这句话,而结尾,阿米尔少爷对哈桑的儿子也说了这句话。

第一次在疑惑、焦虑和对心灵的深刻反思中迫不及待地读完一本书。是的,在我们内心深处,或多多少会有象主人公阿米尔那样对过去某些“过错”的耿耿于怀,或许某些时候我们也会感到良心不安,或许某些
记忆的碎片也曾让我们深深自责,或许某些消逝的面孔也曾让我们懊悔愧疚。但是,一些人还站在心灵的边缘,他(她)们永远都有理由,永远都在启程时说服自己放弃。

风筝,上百只在碧蓝的空中盘旋的风筝,是上百个被放飞的理想,而那些追风筝的人,则是在别人的梦想坠落时放飞自己理想的寻梦人。整个故事,凄婉而不失震撼,哀伤却不灭希望。在世事变迁,国家破亡的大背景下,作者用他深邃的思想之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另人深思的画面,那些终身背负自责人,那些忠诚的有些离谱的人,那些在罪恶中消魂的人,那些在被最信任的人伤害却依旧义无返顾的人,他们在人生的天空中,不止一次放飞、追逐梦想的风筝,而他们手中那些被玻璃线划下的伤口,却永远也不曾愈合,因为,它们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刻进了心里。

皑皑白雪,守候一天的人们,夕阳遗落的紫色光芒,全为最后落下的那只风筝而停留。而生命中也有无数个镜头,也曾在放梦与追梦中停留。故事中,哈桑父亲阿里对主人公父亲的忠诚、哈桑对主人公阿米尔的忠诚,在主人公的父亲和主人公的分别背叛后依旧坚定,这使主人公父子俩感到愧疚,当然也悔恨终身。也许,没有谁的风筝能永远翱翔在天空中,也没有谁能在黑暗到来之前追到最后遗落的那只风筝。因为,大家都站在心灵边缘。

《追风筝的人》无疑深深刺痛了我们所有人故作高傲的心,然而,又会有多少人会在记忆中挖掘,刨开掩埋真相的泥土,把那些丑恶的“罪责”昭然于天下。故事中,主人公也是迫于忘年交拉辛的善意“欺骗”和妻子索拉雅坦然于她的过去才慢慢走进自己的内心,并在经历过更多的曲折后开始弥补。然而,一切似乎又重新上演,没有谁会确信自己到底有多么勇敢,但主人公最终做到了。

整个故事贯穿着阿富汗的变迁史,也给我们展现出一副副对比鲜明的生活变迁图,文化的冲突、种族间的对抗,战乱中疲惫的人们、流离失所的儿童、在炮弹和轰炸中惶恐的城市,一切都给我们以更新的视角,一切都将生命的反思带到我们面前。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犯下一些足以让我们在夜间难以入眠的错误,骄傲、贪婪、胆怯、虚荣、恐惧……人性最恶的一面总会在一些面临选择的关头涌上我们的心头……就像半空中漂浮不定的风筝,那是我们难以面对的错误和忏悔,但只要战胜自己,正视过往的曾经,我们就能让人生焕然一新。

“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一样大大的微笑。”书中的结尾,阿米尔和一群孩子在冬日凛冽的风中追着高高飞舞的风筝,这只象征着人世间所有最珍贵情感的风筝,虽然远在天边,但只要我们愿意追寻,它总会重回我们的手中。阿米尔为哈桑的孩子追回风筝时,深情地说“为你,千千万万遍”。而小说似乎是通过这句话和流露在哈桑儿子脸上的笑容表现了一个救赎的完成。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为你,千千万万遍!——再读《追风筝的人》”的回应

sunny 2011-07-15 22:00:50

可惜 人总是想要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