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算“颜”比较好的书了,普通纸质,几乎印出油画的感觉,不管怎么样,美好的事物总让人更容易心情愉快,至少是一个好的开始。
从前只是知道俞敏洪这号人,但从未过多了解,每次遇见同事一脸崇拜的谈论到俞老师都只能茫然,偶尔嘲笑一下她的个人崇拜。偶然来读俞老师的书,也算给自己科普一下。初看《梦在青春在》发现内容不完全是励志型的,看起来也轻松很多,天知道纯粹说教式的书有多难读下去!
个人原因,基本上跳过了演讲稿,只读了俞老师的随笔。倒不是俞老师的演讲不好,只是个人觉得演讲都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不如随笔那般随性,读起来也比较沉重一些。从自序开始,俞老师就一直强调自己就是一个比较土的人,也反复提到自己是农民。有点像是《中国合伙人》里成冬青的自嘲,作为成冬青,这种自嘲无疑是成功的。而于俞老师本人,感受到更多的却是他的踏实和亲和,当看见俞老师说某本书实在没有办法细读下去的时候简直比他乡遇故知更高兴!整体来说这本书读起来基调还是很愉快的。
读书笔记这一篇的最后,俞老师说,“近几年随着年龄的增加,刚刚做过的事情就恍如隔世,而隔世的事情却慢慢近在眼前”。强烈的共鸣。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事情都很恍惚,有的人恍惚间醉生梦死,也有人一直清醒克制,一路追寻自己的梦。俞老师说,只要生命在,路就没有尽头。这,就是生命的张力。
俞老师在书里还说,很多成功人士不管自己的财富地位和社会地位如何,都会保持本色。山姆•沃尔顿是这样,巴菲特是,李嘉诚也是。这个问题是我近两年来一直比较纠结的问题,在这本书里看到相关论点,也算惊喜了。这些人总能头脑清醒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做到保持本色,也算勿忘初心。可是对普通人来说,却难了,他们的本色是什么?目标又是什么?达到了一个目标以后必然会出现另一个目标,要么继续追逐,要么就是所谓的“坐享其成”了。那么怎样才算是保持本色?保持的究竟是哪种本色?山姆•沃尔顿也不是一开始就有老汽车和老飞机的呀!
俞老师谈到乔布斯,山姆•沃尔顿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向他们学习的姿态;而谈到马云,朱新礼、夏华等人的时候,将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内部比作大学生宿舍。大学是什么?大家一起学习,努力拼搏奋斗的地方。俞老师将中国这一代企业家如此作比,不能不说心态真的是很年轻。再回头想想所谓保持本色,也许更多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继续探索的斗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最后附上俞老师一句话以自勉:人生一辈子的悲苦是谁都避免不了的。对待悲苦的态度,是人生最重要的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