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多尔多的故事——与儿童对话》的时候,觉得弗朗索瓦兹多尔多是位神奇的人。不由地便寻找了她的著作。
花了一段时间将《儿童的利益》读完,心中是有些感慨的。我们总是觉得小孩子的世界很神奇,那或许只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过他们。
在如今社会高谈尊重与人权,但我们真的尊重过儿童吗?
弗朗索瓦兹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很多家长会在孩子面前“衣冠不整”,但会在客人面前如此吗?
我并不太了解外国的文化,但在中国文化中有内外之分,外人和内人那是截然不同的。那就有一个疑惑了,难道所谓的尊重就是客气客套吗?我想不应该如此理解吧!
每个人都是从儿童走过来的,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也一直在回味自己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幸运的,因为尝试过很多东西。
我的童年也是不幸的,因为父母并不能将他们的理念坚持到底。其实到了如今,我能理解他们。毕竟生活在这世上,我们不可能摆脱环境,在环境的重压下,父母还是会选择随波逐流。
其实比起现在的很多孩子,我已经足够幸运,父母已经给了我很多的自由和独立。
说实话,在读这本书时,再对比我现在看的古代种田文。我有时总在想,我们的社会到底在进步呢?还是后退呢?文化的传承,象征民族东西,如今在何方呢?
弗朗索瓦兹认为,在14到16岁时,告诉孩子,你成年了,这很重要。我不由想到了古代的冠礼和笄礼。
他认为,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空间、打理自己的空间,对于孩子成长很重要,这又让我想到种田文中古代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自己管理自己的院子。
有时候在想,在古代,其实对于科学的概念并不深,但我们祖先的很多做法却真的有利于孩子成长。
其实再想想,现在都说99%的人心理不健康。但在古代大家都没这个概念。现在越来越多的怪病,这对于社会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讽刺点说,现在其他方面没怎么见到创新,但病菌方面倒是越来越创新。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每位父母都想表现自己爱孩子。但事实上呢?食品有问题,药品有问题,空气有问题。孩子们生存空间都存在极大问题,更谈论其他呢?
我曾不止一次与人探讨过,孩子到底为何而存在?他们真的是独立的个体吗?为什么现在看到的是他们是父母攀比的筹码,是父母炫耀的工具呢?
我曾跟一位长辈说,你活到三十几岁,觉得读书好,让自个孩子好好读书。但你在这么大的时候,你也不喜欢读书啊。你在三十几年生活中总结到读书很好,然后便要求孩子这么听你的话,但孩子呢?他总是听你说你好好读书,将来就会有好生活,但他不能理解。不能理解你所谓的好生活的面貌,不能理解读书跟他未来有什么联系。
其实孩子比谁都需要理由,需要解释、需要爱。
但父母总是拼命赚钱,想要给孩子最好的,但却忽略了孩子最需要的。
这不是本末倒置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