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枯燥的就像从未生活过的人生_7天治愈拖延症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 > 7天治愈拖延症 > 我枯燥的就像从未生活过的人生
Mr Jingle 7天治愈拖延症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1-23 03:01:46

我枯燥的就像从未生活过的人生

我枯燥的就像从未生活过的人生
——《七天》和《女王》读后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作为无冠期的枪迷,认识丁君是个际遇。之后在豆瓣成其粉丝。三本书均已入手,赠本书评一直拖延未写。我不知道如何排版自己的文字结构,基本就是天马行空、漫不经心的在整理自己的琐碎生活,也算读完这本书后的些许感受。

书中常识性提问:“你打心眼儿里最想做的事是什么?你做什么会感到特别兴奋、特刺激?你最引人注目的天赋和特长是什么?你最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你需要怎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过上那样的生活?”似乎我还真没有在无聊时真切的回答过。

这些问题让我陷入了长时间的痛苦思考:
打心眼里我似乎没有哪件我不做就会死掉或者发痒的事情。
也许真就如书中所提到的那样,我也只有在干不正紧的事儿时才会特别兴奋和刺激。
至于最吸引人的天赋,我遍查五官和特长,从来给人印象深刻的就只有我的字写得还算牵强,说牵强是因为除了剑走偏锋的笔锋犀利外,单个字体结构混乱不说,整体排版也够凌乱的,之外就属我浓密的眉毛了,余下皆一无是处了。
关于兴趣爱好我有个很囧的故事,某日,新认识的三五小伙伴(因为经常跳槽)相邀出去戏耍,大家定好了地点,却没安排好行程,路上各抒己见。一女孩儿问我,去唱歌好不?我说我唱的不行(但其实我很喜欢唱,自觉唱的还凑合,但每次人堆里唱时我却不自觉的没信心跟不上节奏)。她接着问电玩呢?我说没啥兴趣,也没啥特喜好的项目。她没心没肺的继续问桌球咋样?我说不太会。我已经非常尴尬了,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这还不算玩,(可能她觉得和我聊得来些,其它人们另外在聊),她掘坟鞭尸又来一句,那你平常都喜欢干嘛?我…我发现自己该有多么无聊啊!
至于想要过的生活,我觉得已然和我现在的生活离得十万八千里了,我发现要想过那样的生活,我完全不知道应该怎样做职业规划。
回答完以上问题后,我顿时发现了自己如此竟还神乎其技的活着,不是说人没兴趣会死的吗?

问题来了,影响我滞涨的主要因素是自卑,而产生自卑的主要因素是拖延,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二十大几的人了想法还和大学时没多少进步,气场也是。

自知之明让我意识到我是个很笨的人,但却十分憎恨别人说我笨,哪怕只是坏话,似乎是天性,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无法克服,作者说女人心胸狭隘源自繁殖本能束缚,男人呢?
我是个朋友很少的人,交际圈尤其狭窄,曾经各时间段交情甚笃的少数几个亲近朋友也因为我万恶的嫉妒,悉数走散,断了联系,如今却又特别特别想念。而这嫉妒之心必然是来自自卑的敏感以及无法容忍亲近友人善意的提点,哪怕婉转成重庆的山路。为什么我会莫名其妙的嫉妒热心而且真诚(不是热忱好为人师那种)帮助我的好友,以致逐渐疏远,最终走散,除了自尊心,自卑,我想“我们在拒绝敞开自己孤独的同时,也谢绝了别人的孤独”,就像围城,外面和里面的人想法截然相反。

写书评时我换了几个版本,每个版本都长篇累牍,因为不知道怎么动笔,许是疏远了文字太久,虽然年少时我梦想成为一名作家,这个梦想在我初中时自己报名X杂志写作比赛时,被班主任、父母等悉数枪毙,原因复赛需交钱(不排除骗子的可能性,无从考证),这种长辈的集体无意识打压也坚定了我自卑的缘起,虽然此后我也遇到了一个还算欣赏我的老师,但积习难返。其中一个书评版本就是拿七天(七天治愈拖延症的简称,文中会一直沿用)来学以致用,追究自己自卑的缘起。我从儿时追忆至今,从生活的点滴,亲朋邻里的关系,到成绩的起落,以及各个可能的方面,最后竟然快码到万余字了,期间想到过去可称为苦难也可以称为幸运的梗时,我时常泪流满面,以致到最后只能作罢。

我发觉自己的确就是作者笔下的千年宿便,小学时拿到所有荣誉的好、听话、老实的学生,一直持续到初中结束,之后除了老实之外,其他基本绝缘。高中是县级市里的二流,高考首发落第,三本伤不起,次年去了2+1的屌丝学校,稀里糊涂的混了四年,社团没怎么参加,各种比赛也没有玩过,就捡了几回奖学金,倒是班里最先入了党,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院里领导通过的,我觉得领导谈话时我说的驴头不对马嘴,前言不搭后语,而且我和院里领导老师基本没多少交集,结果就过了。我不玩大型游戏,不谈恋爱,不怎么看书,班里有活动我就站边上,没激情的那种,班里没活动我就泡图书馆,我也不知道我在图书馆都干了些什么,闲书没喜欢的,每年寒假了都扛了厚厚的几本诸如飘、约翰克里斯多夫之类的大部头回家过年,也是稀里糊涂的就看完了,其实看的时候极其痛苦,像是硬咽下去的,过后就好像没看过一样。期间一初中的小侄女翻阅书籍看到有插图很西方的那种,就问我怎么喜欢看这种书,然后我2了不知道怎么解释(这实在不值得一2),后来她参加高考前我给他买了本小云的《11天搞定清华北大》。
自觉兴趣倒也广泛,乒乓球课差点没考及格,班级篮球连替补都捞不到,但我一打篮球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上窜下跳永不知疲倦,能打一整天不带吃饭那种,就是投篮很少进,这大概是自卑在作祟,技术糙的一笔球都也运得不好,个头三残那种。足球倒是能踢,右边卫被虐成菊花残了,犹记得大一时一米八几的前锋像坦克又像炮弹一样从我身边撞过的场景,耳边还寒风呼啸瑟瑟发抖,那时秋末,我喜欢阿森纳。寝室一群爱好网球的土鳖,其实压根儿没几个打成凑合的那种,但逢周末都三五成群的去网球场,也没妹子作陪,心酸的回忆。其中只有一哥们自封dota大神,一个人带着隔壁俩寝室的菜鸟成天瞎鸡巴乱吼,搞得鸡飞狗跳的,风雨无阻,开骂时还一起哄笑,整一群神经病。我不会玩,但和那混蛋玩得到一块儿,多数时候他玩我观战,他经常吹牛逼带劲儿的边打边解说,虽不太懂,但是剧情画面刺激2B对骂的也还欢乐,况且也没别的事儿可做。之所以能玩的到一块儿,是因为是他带我看球的,大学前我特烦足球,不幸的是他是国米脑残粉,我却成了枪手死忠,不恰当的比喻是贝克汉姆带孩子去老特拉福德看球却把老二培养成了阿森纳铁杆,我不是小弟,我比他大三岁,他1米8几高我20公分,两根电线杆。多年后,我恍然大悟纳闷自己怎么就特么成了枪迷,那货说那会儿他成天喜欢用它超频打Dota的电脑下破厂的录像看,欣赏枪手踢得很华丽,特喜欢莫扎特和纳小鸭,然后我就被华丽性感足球打动了,然后还特烦国米,因为球迷都有偏见,特别是你的主队很落魄,而对方球队特风光时。那年欧冠决赛,我陪他到网吧通宵,国米夺冠,我无动于衷,也忘了这货在网吧里是怎么庆祝的,那可是三冠王,那可是十多年的等待啊,我就是这么没心没肺。至于看A片这些事儿,基本走到哪个寝室都可以坐下来围观,我就不多说了。

很多人说我装,说我就是个眼子,说我2B一类,我理解,因为很多时候我给人的第一印象还算那么回事儿,然而和我接触久了,就发现我还真就只那么回事儿,外强中干这词都用不上,基本没什么干货,就喜欢跟在里头后边瞎吆喝,甚至连吆喝也指望不上。我算有自知之明吧,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原来我还是没有自知。

我是在写女王和七天的书评吧,对。对了,我是个始终冲不破社会价值体系的蠢货,我就是那么一个想法的傻X,我也不知道为毛线,没有所谓的优越感,甚至自卑感很浓的一个人怎么就那么食古不化的这么自以为了呢?世界上最肮脏的是自尊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儿。“笑我吧,或窃窃私语,我觉得轻松”,我反而觉得沉重,我觉得我值得被笑,被嘲笑,被咆哮。然而我还是只知道而已。

更可悲的事,过往其实没什么值得回味,就算回味起来也很乏味的我这种大叔,彻底成为了中国版悲催的《老男孩》,“完全没有“向前看”的勇气和能力,只能猥琐的回忆不足挂齿的初恋,消费集体记忆。”先入为主的世俗观不经大脑水到渠成了我的行为标准,仿佛行尸走肉,好的坏的貌似显而易见,基本没形成一点自己的思想。
我突然想起来那个姑娘,那个不足挂齿却一直必有回响并且仍在周遭的姑娘,“偏偏是你的薄情,使我回味无穷”。对于爱情来说,无论男女都有强烈的受虐倾向,就如《领悟》里唱到“被爱是奢侈的幸福,可惜你从来不在乎”。还有另一件男女通吃的事——相貌,其实人们所谓的内涵都藏哪里了?都藏在人的外表上。我不只输在了外表,虽然我老爹是个很帅的人,但是个子不高,还有自由(金钱只给我留下一个声音,那就是自由—香奈儿)。张爱玲很流氓的说过“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这是高调的浪漫主义,老毛说“不以结婚无目的的谈恋爱就是耍流氓”,其实这话更流氓。“我最想旅行的地方,是暗恋者的心”,难道暗恋也流氓?“我把心给了你,把身体给了他”,这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才符合科学发展观,不然最后我们嫁娶的人为什么多数不是自己最爱而是还凑合。有些作死拦不住,就作到死。死透了,也就甘心了。王尔德说“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做自己。而“成功是最甜蜜的复仇”(王晶),成功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这里的成功不是你的现实身份或者世俗判断,而是你的普世价值。多年以后,直到他回到母校,他们初识的中学,他拿着合照仔细比对,发现校门造就换了一个摸样,他突然就释怀了。“生活永远不会停留在那等候每一个人,你的生活永远都不会晚,生活之路就在你的面前、你的脚下”(《风雨哈佛路》)。路远就早点出发吧。“没有谁欠谁的幸福”,也没有什么耽误青春的说法,青春怎么着都是被耽误的,被心上人耽误了,那是福分。“我始终认为,一个年轻人为了不断向前走,他对于生活的任何一个抉择都无关对错”,我这才终于理解了所谓“释怀”。

关于这个女孩儿,除了之前提到的两点不足外,还有一点就是我其实用心太不够,我觉得我付出的太少,我甚至没让她对我有足够的了解,而我长期以来也只是一个倾听者而已,这又暴露了自己另一个更大的缺点,我从来不愿也不敢在任何人面前敞开心扉,似乎我的心房始终是自闭的,一如现在封闭状态下的自己。我一直认为男人事业理应立于伴侣之前,而且一直这么固执的坚持,虽然最后到现在一事无成,两者鸡飞蛋打,而我也陷入了深深的后悔之中,她最后还是坚定的选择了他的前任重归于好,回归了我们相对广义上的共同家乡。
我一直是个谎话连篇的人,我从来不曾有过真正交过心的朋友,在我寂寞的时候,我翻看着各种通讯录,发现打给谁一诉衷肠,都不合适,陌生人我更不愿意。和朋友一起聊天,我是个极端的倾听主义者,我不愿吐露自己的心思、过去和家庭状况。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我觉得自卑以至于无从谈起,虽然那些也没什么不值一提,如果我羞愧于父母的农民身份,我想是不会的,因为谁祖上往上数几代不都是农民身份么?我知道,但我确实是农民的儿子。
找过很多工作,周围大多大专以下学历,我只告诉同事我是XX学校专科毕业的,而非本科,我没有工作后一直没有和家里、哪怕最亲近的玩伴说过失业的事儿,除了合租的室友。我像蝼蚁一般活着,而且还活得无声无息。我怕外人异样的眼光和刻薄的话语,哦,对了,我也是个刻薄的人,说话总喜欢鸡蛋里挑骨头,专找别人的痛处大开玩笑,但我别无恶意,我就是个大变态,我喜欢把各种向好的关系搞得很紧张。我从来不太会夸人,除了偶尔的寒暄,也不太会恭维,而我是做销售的,但我经常被发好人卡,这是多有讽刺意味的事情啊。
我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很多人不经意的随口一说,我都能没齿难忘。我太在意别人,大街上熙熙攘攘,每每与人对视我都会不自觉紧张起来,我也太容易受到旁人话语或者肢体语言的影响,最直观的表现是打篮球本来投球还凑合,但一被吓唬就哆嗦了,一当众唱歌就各种跑调,虽然平时唱的还算那么回事儿,大庭广众之下一张口就结结巴巴脑里一片空白…

我的父母是朴实的村民,他们将穷忙演绎的随遇而安,也将市场跟风发挥的淋漓尽致,然后我耳濡目染,也未能跳开这世俗。我又想起来我另一个室友,他也是那种每周都会拖一次地,大好青春用来宅,大数周末得以洗衣清洁休养生息的家伙,喜欢看美剧源源不断,却说不爱看肥皂剧。我偏爱看韩剧和国产剧,但我在同事面前,甚至朋友面前却很少提起。一个人偷着看甄嬛,女同事们每天街谈巷议时,我每每欲打入群众中去,却都十分克制的不予理会。

我是个瘾君子,干什么都能上瘾,而且瘾还特别大。一无聊我就上网,一上网就停不下来;我能两天两夜QQ斗地主不停歇,准确的说是QQ游戏;反恐大抵也如此,虽然打得都够烂的;玩实况同样连绵不绝,Dota大神说尼玛整天和电脑打都能如此投入,万分佩服;我酷爱看各种肥皂和不肥皂剧,不分昼夜看的昏天暗地,心想看完了这部就好好看书,然而一看完我就心急火燎的搜豆瓣搜百度还有什么目前大火或者曾经大火的好剧,如此往复循环;我基本不太和大家一块儿看A片,也很少和众人讲黄色笑话,却能一个人呆着时成天24小时搜索长得漂亮的4字真正美女的黄片看得欲罢不能,尤其喜欢韩国的那种唯美伦理;平常麻将打得少,但一旦坐上就须臾不离,连厕所都小跑着行进;我曾在学校一个人打了一个暑假的篮球,没有什么进步;某个季度锻炼身体我坚持了仨月的晨跑,还好在学期体育考试中取得了中长跑前三的成绩,平常基本跑不下来……然而每当我意识到要发奋,拿着专业书或者其他闲书坐看时,不到一刻钟绝对立马进入休眠状态。我一直假装自己是个爱书之人,是个内涵之人,是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但是我自欺欺人了20多年,于是我又问我特么得到底喜欢神马?剩下的仍是一脑浆糊。

我喜欢刘德华,喜欢教授温格,歌手很勤奋,教授很执着,而我是个懦弱的人,任何事都不过三分钟热情,也不勤奋,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就成了我偶像,也许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热衷看非诚勿扰,但之前我是极度排斥这种相亲娱乐的。对很多刚开始流行起来的事物我都会抱着不屑的态度,但往往热度普降后,大家都弃之如敝屣时,我却如获至宝一样把他捡起来。非诚流行之初是我大学毕业之际,无聊的同仁们为了打发业余时间,非诚那会儿是他们最爱围观起哄的乐子,而我向来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毕业后因那姑娘提到我的刀子嘴颇得乐嘉真传,便关注起乐嘉和非诚,之后就爱上了非诚。

我很沉闷但也是个话唠,在众人之中我的发声从来微不足道,大家喜欢边吃边聊,我发掘不了新话题,只能默默的点赞,然后闷声大吃特吃全然一副吃货德性,但两三熟人之间瞎聊时,我却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

尼采说:“不加选择的知识冲动,正如不分对象的性冲动,都是下流的标志。”
“很多年轻男孩之所以会成为拖延症患者,可能是因为他们满脑袋里都是性,都是色情信息碎片,这使得他们的大脑变成了像精液一样的浆糊。”
看到这段话,我不幸被言中,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大学时在图书馆都干了什么。

我还有个BT习惯,就是从豆瓣找靠谱的电影来打发无聊的时间(说到无聊,其实,世界本不无聊,世界上可干的有趣事情多了去了,只不过是自己让自己变得无聊的),所谓靠谱,其实就是豆瓣评分这个大众评委,也的确因此看到了不少好作品并颇有启发,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看着看着就困了,但我依然笃信这些伪评分,并且在如梦初醒般看了下去,这似乎就像我寒假时读过的那些经典大部头,然后默默将想看改成看过,不评分也不写短评。

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
《七天》里面有些观点的对立冲突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我觉得正是这些矛盾的观点相互穿刺,才最终达成了共识。

比如“极度缺乏自制力的人的大脑里可能隐藏着一种巨婴人格,他们其实从未真正长大。”而尼采这样写道:“一个成熟了的男子会比一个青年更孩子气一些,更不忧郁一些,所以他更了解生与死。”以及尼采的《三种变形》。缺乏自制是巨婴,而成熟其实更孩子气,这种模糊界限的相互转换,

再比如,“想要和异性建立亲密关系,就得有爱和被爱的能力。James Surowiecki在给一篇专栏中曾指出,克服拖延症的手段主要就是“强加限制和减少选择,自愿地放弃自由”而想要有爱和被爱的能力,就必须要有自制力。”而文中在指导人们职业规划和建立人脉工程上,在列举了诸多条条框框后,顺势推出了彻底治愈拖延症的宇宙秘法:游戏者心态。自制和游戏似乎……不过,智慧更高的叔本华一下子就解决了这种矛盾困境,“你只能做你想做的,但不能要你想要的。”前者须自制,后者须放纵。

再者,艾未未一系列针对品牌标签、世俗判断的蔑视似乎和作者有关建立自己品牌效应的观点微妙的冲突,也显得矛盾且有趣。

也许还有一些,不过有些矛盾,其实远说不上矛盾,我相信矛盾是一切事物向好的前提,只有辩论才能进步,而自我反省,很重要。

哦,关于,书评开篇提到的几个问题,我能想到的还有我在看阿森纳比赛时会感到异常兴奋和刺激。我曾经写了枪坛还算受欢迎的瑜周记,但没能坚持下来。于此对比,枪迷死忠“九七”长期坚持球评下来的积累是笔财富,也许这也算某种存在意义中的乐趣吧。只是我落笔时虽然灵感不断,但通篇下来颇感吃力,反观97文字行云流水趣味盎然。

我还有很多窘迫不愿继续爆料出来,比如喜欢模仿,刻意也不太接近,一来精力有限,文字蹉跎,二来人艰不拆,更不自拆。“痛苦的根源十有八九是因为碰到问题却不想去面对、去找人沟通、去想办法解决。还有一些问题则是我们现在无论如何都解决不了的。全力解决我们现在能解决的问题,至于那些我们现在无论如何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留给时间和死神去解决吧。”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克服拖延的首要之罪,源于没有人生方向和目标,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干嘛,年轻人很少有自己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大概只有当一个人意识自己想要什么了,才会真正行动起来,而更多的人是时间告诉他们的。时间有长有短,也有无穷大,也许交际圈的变化会改变这个时间进程,豆瓣红人“风来的文字”在某文中提到“朋友所能给予的财富中最最珍贵最有力量的,莫过于三个字——可能性”。他建议人们“尽量不要结交那些别无长处乃至不如自己、自我要求又甚低的人”,原因很简单环境能造就人也能折磨人。尼采说“人们一直靠牺牲别人来达到促进自我发展的目的……生命总是靠消耗别的生命过活的,不了解这一点的人,就等于还没有向诚实迈出第一步……”如果结交那些人,你是被耗品,而尽量扩大自己的交际圈,更多结交更优秀的人,才能一方面激发自己的斗志,另一方面获得更多朋友的提点以及机会的青睐,也才有更多成功的可能性。(我的点评是有偏颇,但很励志,也很理智)

《黑天鹅》最后释放了自己恐怖的黑暗力量才造就了辉煌炫丽的演出,“想办法把黑暗负能量释放出来,利用它们去创造。当你这样做了,你会因此拥有巨大的魅力和创造力。”尽管“风来的文字”的建议有些“黑暗”,但这就是尼采所谓的诚实。

在改变认知人生目标的时间进程后,你就要学会摆脱《人生的枷锁》了,毛姆认为“人降生到世上,便受苦受难,最后双目一闭,离世而去。生活没有意义,人活着也没有目的。出世还是不出世,活着还是死去,均无关紧要。”如果你因此也能和菲利普一样欣喜若狂,那么恭喜,你彻底自由了。自由的人就像脱缰的野马,到处都是草原,你只要像阿甘那样朝着一个目标不管不顾,“不停的跑啊跑啊,只为追上那个被寄予厚望的自己”,那么你就离成功不远了。“不管怎样,人是不能向命运低头的,世界在不停的运转,生活在继续,不会因为你的失落与沮丧而改变,一味的伤心只会堵塞自己前方的路途而使自己更加沉沦(莉斯-默里)”,你只能选择坚强,坚强的开始新的生活。

当回答记者提出的“你曾经睡在街上,流浪,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很可怜”这一问题时,默里说,我为什么要觉得可怜,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谢它,它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往前走。我没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为什么不能做到?况且生活还能糟糕到哪里去。(《风雨哈佛路》)也许,中国版糟糕的《老男孩》那些微不足道的过去,真的毫无必要。

当你摆脱了拖延症的顽疾之后,在追逐各种人生风景的道路之上时,我想“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强大气场也会随之而来,所以两本书《七天》和《女王气场》结合起来看,反复看,你会发现进步飞快。

最后,我写这么长的书评不期望更多人看到它是不可能的,也许这也不算书评,这仅仅是我个人看了这书后,通过反复的揣度整理出来的字句,所能想到的有关自己周遭生活的点滴,它们影响着我,我试图通过这来改变一下自己,而我又废话颇多,如果碰巧你读到了这,我只能说你也很无聊,但无聊之中还是万分感谢。

另外谁帮我整理下混沌的生活状态,我也想继续活着,真正的活着。特么的,我发现这些事儿还是得自己默默消化,然后看看会不会好转。曾经看到“随时准备一无所有,随时准备重头再来这样的字句”,显得无比豪迈,如今,我仍然还得时刻准备着,为自己好好活着奋斗终生。还等什么呢?《再不出发就老了》

——文字中不免有疏漏,还请不吝赐教。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我枯燥的就像从未生活过的人生”的回应

斯游翎 2016-03-13 17:02:39

我没有做过问卷调查,只是个普通的大学生,但我仍想说你周遭的环境、你的心理状态和应变是大部分普通本科学校学生的写照。拖延症也好,心理鸡汤也罢,大学前鞭策自我努力的口号和动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变得软弱无力。总之,找到自己的方法最重要。祝你好运

mangu454 2015-03-01 08:39:56

剖析的好入骨,能感受到你内心的矛盾煎熬以及之后的顿悟豁达,看不出来仅仅从三本的学校出来。

刘水石 2014-12-19 11:55:52

1,同感太多,“原来有人和我一样”,读来简直要哭
2,楼主的表达,我喜欢
3,楼主很爱文字。一遍下来只发现“向好”一词貌似不妥
4,楼主是九型人格中的5号
5,这是我在豆瓣的第一个顶贴?
6,我有纷纷的倾诉欲,一时不知道说什么
7,情深不寿,一起加油
8,说啥都是浮云
9,突然想起了“龄官画蔷”
10,一痴一醒

带着灵魂漫步 2014-12-14 17:30:15

兄弟,加油

花卷 2014-05-05 13:23:33

跟我好像

2014-03-03 21:00:00

是挺话痨,不过我喜欢。

圆脸男 2014-02-22 11:25:42

废话真多啊…

礼拜天不准 2014-01-30 12:18:39

话痨……

南桥 2014-01-25 09:30:05

有点思想在打架的感觉,但是作者自我剖析的很深。

二喜plus 2014-01-24 00:30:08

前部分稀里哗啦的介绍描述特别有征婚征友的感觉,其实我觉得那些说自己不喜欢表达不知如何倾诉的人多半已经有了自己宣泄的方式,正如同你现在写的很多人也只能看着你写的来表示赞同,却不具备这种文字的能力,如作者所说你现在已经比这一类人超出一大截。

喜欢拖延症那部分,特别黑天鹅那段,然后希望我们都能如最后那段里的随时准备一无所有随时准备冲头再来的豪迈。

ifrit!L~~ 2014-01-23 22:03:36

我来膜拜一下长度~~

叶子 鱼骨头 2014-01-23 21:19:29

没有人生导师,只能自己摸索,将要开始自己的计划后,又怀疑自己是不是浪费时间,并以此为借口-拖延,于是恶性循环又开始了,事实上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只是我没有毅力坚持下去

SolonPu 2014-01-23 21:07:32

剖析了我们这一类人,查出病因就该治疗了。人这辈子就该是不断完善不断修整自己

2014-01-23 20:55:53

状态及其相似,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李姨婆 2014-01-23 20:49:48

我的天啊。这篇评论起码上万字啊~~

我喜欢木村先生 2014-01-23 20:18:40

自我剖析的精彩...我觉得我的生活状态跟你相似

Mavl 2014-01-23 20:06:17

如此的坦诚让人扪心自问热泪盈眶。

蜜枣儿 2014-01-23 20:00:25

好像我的生活也枯燥的如同没有生活过。

丁小云 2014-01-23 19:42:05

才看到你写的这篇长评,一字一句地看完了,你有一种近乎残酷的自我剖析能力,仅这一点你就强过无数人了,你会因此交好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