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懂孩子吗?_妈妈,谢谢你懂我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 > 妈妈,谢谢你懂我 > 你真的懂孩子吗?
妖妖 妈妈,谢谢你懂我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6-22 16:06:25

你真的懂孩子吗?

最近,把《妈妈,谢谢你懂我》反反复复读了两遍,收获非常的大,也明白了为什么读第一遍的时候感觉不是很好。因为这本书是以一个小学四年级孩子的视角,讨论成长的各种问题。一开始我不相信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有这么多想法,后来,看着自己3岁的宝宝,每天语出惊人,又问了一个有10岁孩子的朋友,发现,孩子的世界的确是非常的丰富,而且,也真的不是很容易就能理解、就能懂。

所以一开始,我就犯了一个错误,我没有认认真真去懂一个小学四年级孩子的心理,就妄下评论。这也更加提醒了我,以后一定要充分尊重、理解自己宝宝的内心世界,在理解的前提下,再与他一起面对成长的各种烦恼。

《妈妈,谢谢你懂我》是由韩国作家卢庆实所著,北京日报出版社于2016年6月出版的新书。本书以四年级学生贤浩的视角,将孩子上小学之后可能遇到的各种烦恼和困惑,用讲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同时也让我们明白,接纳孩子的感受是亲子沟通的第一步,只有学会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不再以爱的名义去包办孩子的一切,才有机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全书分享了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所出现的许多问题和困惑,这些困惑,有的在贤浩父母的帮助下,得到解决;有的,连贤浩父母都不知道怎么解决的,就暂时搁置不管。不论能不能解决困惑,贤浩父母始终与孩子保持自由、开放的谈话氛围,陪孩子一起面对成长中的各种难题。这种包容理解的态度,已经给贤浩提供了很坚定的心理支持,那些困惑有没有解决,反而不再重要。



读罢此书,我提炼出5个自认为很关键的问题,在此与大家分享。

1. 频繁吵架,不一定就不好;频繁体罚,不一定就好。
孩子与父母吵架,是很常见的事情,就连我家3岁的宝宝,都有因意见不同,而跟我对峙的时候。吵架,说明意见不合了,或者相处出问题了,这时候,只要耐心聆听孩子的意愿,与孩子一起去解决问题,事情就一点也不棘手。最可怕的是,每次发生吵架,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家长咄咄逼人,甚至发生语言暴力,把孩子的意愿进一步压制,压抑到内心深处。孩子越压抑,越叛逆,终有一天会爆发出来。
英国的青春期研究专家塔比萨发表的一份研究成果表明:子女与父母之间争吵次数越频繁,关系越牢靠。因为在此过程中,子女与父母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展现给对方,因此会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体罚,与吵架不一样,涉及到身体暴力,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暴力是非常可怕的。
中国古语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然而,棍棒揍出来的孝,往往是愚孝。对孩子施加体罚、棒打、拳脚等等暴力行为,会让孩子变得具有攻击性,由此也会习惯用暴力来解决问题,长大后影响非常恶劣。
而且,美国社会学家莫雷通过研究32个国家的大学生发现,体罚越重的国家,学生们的智商就越低。这是因为,体罚,让孩子对暴力更有兴趣,反而在智力方面的成长会受到影响。
所以,好孩子不是揍出来的,收起你的棍棒吧!

2. 暴力倾向会像怪物一样慢慢长大
孩子的暴力倾向,不仅来源于家庭环境中出现的语言暴力、身体暴力,还受影视剧、电子游戏等各种社会现象所影响。
现在的孩子,是互联网环境下长大的一代,从小就接受各种信息,作为家长的我们,要特别谨慎的帮孩子筛选,不能一股脑放任孩子接受。现在有很多电子游戏,充斥着暴力倾向,孩子们又特别喜欢玩,但同时,也在危害着他们的心理。美国的布什曼教授认为,孩子们经常看到暴力场面会损害心理健康,同时也会扼杀掉助人为乐的心态。
而之前我提过的动画片《熊出没》,也带有一点暴力色彩,如果孩子非要看,建议家长一定要好好引导孩子,尽可能陪孩子一起观看。
暴力倾向就像怪物一样,会慢慢长大,孩子越小,控制效果会越好。

3. 天才赢不了努力的人,而努力的人则赢不了乐在其中的人
小标题出自于韩国的一句俗语,充分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
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都特别大,成绩已成为判断个人好与坏的重要标准。很多家长逼着孩子去上补习班,去上孩子不感兴趣的兴趣班,只为孩子在升学的时候能有更好的成绩。其实,家长们用心良苦,也是被逼无奈,中国应试教育体制所限,大家都在伸着脖子往前冲,稍不小心,自家孩子就会输在某条起跑线上。
但我想说,不必太过于紧张。只要孩子有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家长可以完全好好支持鼓励他,他未来在感兴趣的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可能性是很高的,远远高于被逼无奈而选择的事业。
就如同那句俗语所说,孩子再聪明再勤奋,也比不上真正乐在其中。让他做他喜欢的事业,不仅更容易成功,也更有幸福感。

4. 学孟母三迁,有害无益
家长一心想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总是频繁给孩子转学、换环境甚至搬家,以为这样就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影响。殊不知,频繁的迁居与转学,会给孩子带来许多烦恼和压力。
对于成年人来说,换环境,面对新的一群陌生人,都是不那么容易令人适应的,更别说幼小的孩子。他需要重新适应周围的环境,重新认识他的朋友、同学,重新接受处事规则。
这些对于他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心理会有很多变化,纾解的不当,就会造成心理问题,影响以后的学习发展。
所以,尽可能给孩子一个稳定的环境吧!也许不是你特别理想的环境,但对于孩子来说,有他固定的小伙伴,有熟悉的老师、亲人、长辈,有他天天能见到的花花草草,就足够了。

5. 感恩,是所有美德之首,是所有美德之源
教育孩子从小学会感恩,孩子的幸福感会特别高,长大后,也会更积极乐观,会更成熟的处理人生的各种难题。
但是,感恩,是以家长的以身作则为基础的。试想,作为妻子,你对丈夫看不顺眼,天天呼来喝去,又吵又闹,孩子会懂得感恩爸爸吗?作为儿媳,你对公婆挑刺、不理解,教唆孩子不要亲近爷爷奶奶,孩子会懂得感恩长辈吗?作为邻居,你对住在对面的邻居斤斤计较,三天两天一小吵,孩子会懂得感恩他人吗?
孩子,其实什么都懂,不知不觉就会模仿家长的所作所为,家长没有感恩的心态,孩子也难以学会感恩。
书中有一个细节,非常发人深省。贤浩的妈妈整理出贤浩的几双崭新漂亮的鞋子,要捐给贫困地区的儿童,贤浩看到都是他穿不下的但是非常漂亮干净的名牌鞋子,就很不情愿。妈妈告诉他:谁说捐助别人就一定要给他们旧的不好的东西啊?每个人都希望收到像礼物一样的物品啊。这些鞋子你也穿不下了,正好可以送给需要的小朋友。妈妈把鞋子包装的非常漂亮,寄了出去。

这个细节也让我很受益,感恩别人,是一种美德。但是,对别人居高临下、要求别人感恩自己,就不对了。无论别人是多么可怜,多么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都应该以一种平等的心态来对待。这才是感恩的真谛:感恩的施方和受方,都获得了幸福和满足。

小小的一本书,对我教育孩子方面,提供了很多新的方法,非常推荐有孩子、尤其是孩子处于叛逆期的读者,读读这本书,或许会解开一些你久久想不通的困惑,收获更为和谐的亲子关系。


Ps:今天陪宝宝玩贴纸,他贴的蛋糕和公交车真是惨不忍睹啊,但宝宝坚决说这样很好看,说那些圆圆的球就是水果,好吧,我还不懂他的世界,但我先尊重他。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你真的懂孩子吗?”的回应

妖妖 2016-06-30 21:20:13

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慢慢体会

小宇 2016-06-28 09:41:19

吵架,说明意见不合了,或者相处出问题了,这时候,只要耐心聆听孩子的意愿,与孩子一起去解决问题,事情就一点也不棘手。
说得好

猫二羊 2016-06-27 16:51:44

接纳孩子的感受是亲子沟通的第一步,只有学会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不再以爱的名义去包办孩子的一切,才有机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