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去伤痕的心理治疗——李维榕《为家庭疗伤》_为家庭疗伤(上下)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 > 为家庭疗伤(上下) > 抹去伤痕的心理治疗——李维榕《为家庭疗伤》
抚顺读书人 为家庭疗伤(上下)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7-05 09:07:58

抹去伤痕的心理治疗——李维榕《为家庭疗伤》

抹去伤痕的心理治疗——李维榕《为家庭疗伤》

    读心理学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发现在浩如烟海的心理学书籍里,真正写得好的,真正能够打动你心灵的书,都出自那些优秀的心理治疗师之手。比如武志红、比如李子勋、比如曾奇峰、比如方刚等等,李维榕应该算是在华人心理治疗师中,获得世界承认的唯一。并不是说中国的心理治疗师比国外的差,而是心理治疗在中国大地上才发展了二十多年,而在西方却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这个差距是必须承认的事实。在中国心理治疗多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东西,除了几个一线城市,在二三线城市中,生活的人基本上都没见过心理诊所,都没有走进过心理诊所。中国的心理学和心理治疗,和国际还没有实现完全接轨,交流也并不是很顺畅,被接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李维榕很幸运,她的成长完全是在国外完成的,她师承国际家庭治疗大师米纽琴,这在华人中很少见。米纽琴开创了心理治疗中的家庭治疗学派,因为人类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为和人交往才出现的,和自然打交道很少会出现心理问题。而对人影响最大的人都来自家庭,尤其是我们童年时代的家庭,我们人生中受到的最大的伤害,也都往往来自于我们的家庭,所以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往往都是因为家庭而产生的,要解决一个人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应该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这就是家庭治疗学的观点。所以他们治疗的时候,往往邀请一个家庭一起来接受治疗。

    这本书很厚,还分成了上下册,不过看起来却感觉很轻松。里面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案例,让你看到家庭的复杂,看到人性的复杂,让你感觉无论你的家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都不是孤独的,你都不是最不幸的,都有很多人和你一样,进入了家庭的误区,甚至还有很多比你经历的更加不幸。但你面对一个一个家庭的问题的时候,你就觉得自己家里的问题真的不在是问题了。

    书中每篇文章都很短,是李维榕在媒体上开设的一个专栏,但是我发现,每个案例中出现的问题,都很少有彻底解决了的。我相信这才是最真实的心理治疗。我以前看过一些以心理治疗为题材的小说,在小说中治疗师好像福尔摩斯一样,一点一点找到病因,然后变魔术一样手到病除,于是病人就好了。可是当我看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心理治疗大师的书以后才明白,其实越明白心理治疗师这个行业就越知道,治疗师的作用其实真的很有限,很多好像经过你的手治疗成功,可是想想你只是帮助了一下患者,最关键的还是要看这个人是否有悟性,是否自己能走出来。那种几句话就改变一个人的人生的故事,仅仅是个故事罢了,不可以当真。其实心理治疗,是一个非常枯燥,非常艰难的一个事情,而且往往你绝大多数的付出,都没有看到汇报,没有看到改变,绝大多数的心理患者经过长时间的治疗都没有找到病因,无疾而终。其实教师还有医生不都是这样吗?刚刚毕业的学生都充满了自信,而越是经验丰富就越对人产生敬畏,越知道人的复杂,越觉得自己了解得太少。所以如果有治疗师敢说,我这一生治疗了无数个患者,可是却很少有成功的例子,那么你应该庆幸,你遇到了一个顶级的治疗师,因为只有这样的治疗师才有自信说出这样的话来。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抹去伤痕的心理治疗——李维榕《为家庭疗伤》”的回应

桑葚和覆盆子 2011-10-22 20:53:32

谢谢lz的文章。
很奇怪,我在心理月刊上看她的专栏,感觉不是非常地给力,也许是表达习惯吧。如此高的美誉,会不会是科班的优势?
我也喜欢李子勋,感觉更有灵性和洞见。

抚顺读书人 2011-07-11 10:44:47

我也很喜欢李子勋的书

[已注销] 2011-07-08 03:29:35

看了好多关于本书的评论,我比较喜欢你写的。最初书到手时,我有大喊“骗钱”“页面留白能再大点儿么”。但细细读下来,还是蛮有收获的。每个心理咨询师都有自己固有的风格,不能只看了几页内容就下定论。
  
关于精神分析流派,其实是有点马后炮的意思。李子勋有个观点,是说心理咨询不一定要给正确的解释,而且是要给有效的解释。毕竟来咨询的人,并不了解心理学,他们只是来求一个办法。花了钱,解释了问题,他们还是要回归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去。
  
最近狂看精神分析派的书,给自己找了太多安慰,走火入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