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么_盲点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 > 盲点 >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么
没溜儿 盲点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11-17 16:11:20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么

每一个号称自己没有偏见的家伙都在“内隐联想测试”中得到一个足以让上下颌分离一会儿的结果,你从来没做过的甚至你从来都没有想过的居然在这样一个测试的结果里出现了。你会觉得不安、羞愧、懊恼、百思不得其姐妹……没什么,放轻松,潜意识就是一头被封印的几乎没什么机会出来溜达的小恶魔。人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自发思维,一种是反省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就像是你纠结的时候在你脑袋里打架的那两个小人。一个玩命儿的要你“解放天性”,一个严肃的要求你要遵从各种约束。虽然每一次不都是理性占据了上风,但趋势终归是好的。自发思维让这个世界充满了偏见、歧视和暴力冲突,反应思维让这个世界往平等社会的乌托邦缓慢靠近。

当你看见路边蹲着的和地铁里行乞的乞丐时,你第一反应是视而不见还是去掏兜里的零钱?当你看见手机上的未接来电,你第一反应是拨回去还是心想现在骗子怎么这么多?当你看见一个花枝招展的美女迎面走来你第一反应是感叹她惊为天人还是心想东莞的冬天还没有过去?当你看见一个花臂大汉站到你旁边你第一反应是觉得特别安全还是赶紧往他相反的方向站了站?你是不是也会对这些人有这样的“刻板印象”?虽然你不认同所有的乞丐和未接来电都是骗人的,你也不认同所有的美女都去了东莞谋生,你也不认同每一个纹身的彪形大汉都是流氓无赖,可是刻板印象还是会作祟。刻板印象就是完全不经过任何有意识的思考,就把对某一群人的印象当成了判断某个人的依据。不要害怕,你基本上不可能避免运用刻板印象。因为只有在这种刻板印象是对自己抱有成见的情况下,刻板印象才能影响你的自我实现或自我毁灭。

潘石屹给哈佛捐了不少钱,引来一大群人骂街。严格来说,这是就是偏见或歧视。书里有两个例子,一个是作者的朋友原本要向自己的母校(白人学生居多)捐款,在意识到偏见之后,她咨询了作者的意见后,最终向母校和另外一所黑人为主的学校分别捐款。另外一个是某著名大学教授不小心割伤了手指,在被同时就诊的学生认出来之前她就是一个普通的病人;在被认出来之后她受到的高规格接待已经完全可以用过度治疗来表述了。在这两个例子里,作者的朋友只是中和了偏见而不是消除了偏见;看病的医生觉得著名教授的身份当然应当用更高规格的医疗才配上,这理所当然,没有任何偏见。

可是你也可以用马太效应来解释这一切。“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虽然我们没有落井下石,但是“火上浇油”的事儿却干了不少。你不觉得媒体上时不时地爆出乞丐有房有车用水果机的新闻会增加你对路过的每一个乞丐的厌恶感么?负面的消息加上认知错误的盲点,我们就像是被蒙在鼓里的傻子,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往前往后往左往右。

盲点不仅能庇护偏见,也能庇护特权。这样一来,不仅是歧视者还是被歧视者,不论是是给与特权者还是享有特权者,都意识不到歧视行为的存在。而且还会有这样一种谎言,其实我们对真实的答案心知肚明,但是我们认为在对话中谎言比事实更加令人信服。这些被叫做“印象整饰”的谎言在你的社交活动中会让你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

一个梦想平等的社会终极目标当然是消除盲点、隐性偏见和歧视行为。但是作者并没有找到一个能药到病除的处方。在有效消除认知错误的策略尚不存在时,最麻烦的情况就是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无意识的内群体偏好将外群体成员置于不利之地。不管你是不是能辨认出偏见歧视,都要做好准备消除认知错误。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