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用脚踩地才能体会登天的感觉_登天的感觉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 > 登天的感觉 > 先用脚踩地才能体会登天的感觉
无尾鱼 登天的感觉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12-23 23:12:34

先用脚踩地才能体会登天的感觉

     《登天的感觉》薄薄的两百多页,一个阳光充足的下午,依在窗前很快就能看完。就像晓东老师在这本书开头说的那样,这是一本写给大众看的懂的心理咨询师案例手记,主要记录了岳老师在哈佛当实习心理咨询师两年中精选的12个案例,以及自己和督导的对话。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咨询师到底是干什么的;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到什么;他们是怎样帮到来访者;咨询师怎样自我成长;还能一瞥哈佛大学的生活。书中每一章都是一个单独的案例,分开看也不会影响阅读性,连在一起看地清晰地看到一个心理咨询师在成长。贯穿整本书的有三条主要的线索:咨询案例、心理学知识以及咨询师的成长。

    首先,明的线索是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每一个案例都展现了来访者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不尽相同。但大多都是我们平常人生活也会遇到的问题,比如学业、爱情、求职、亲子关系、婚姻关系。他们就好像是我们身边同学朋友同事,或者是自己遇到的问题。只有极少数特别的比如“同性恋”,“沟通障碍”。这些问题,如果处理的不好,来访者轻则受到情绪的困扰,重则影响正常的生活。而且,你会发现原来美国的学生也会遇到“为你好,替你做主式”的家长,也会有巨大的学习压力,社会的对成就的看法也和会和中国相似,并不是那个民主自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做梦天堂。但同时,也会发现这里教和学相长,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学习和实践模式。也许这不仅仅是美国社会的特点,而是学习心理学后带给我们一个崭新的感受和世界吧。

    接着是,作者把心理学的各种基本观念、知识以及几种常见的疗法贯穿在处理这些棘手的案子中:
    第一、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关系是尊重的、平等的。在书中作者反复提到,自己犯过错,也常常被人误解的需要澄清的地方是心理咨询不是说教、也不是劝道、也不帮来访者拿主意,而是启发来访者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所以,是来访者的拐杖。而咨询师最后的目的是要让来访者最后“扔掉”拐杖,通过这段咨询的过程把咨询师的协助内化成自己的能力,使得他有能力自己处理将来会遇到的问题。另外,咨询师也不是来访者的朋友。在咨询的过程中需要避免自己的价值判断,尽量客观理性地看待和分析问题,不能与来访者一起意气用事、情绪化地看待问题。
    第二、沟通的第一步是共情。所谓共情就是感同身受地理解来访者的感受、情绪和问题,让来访者感到被理解了。理解的基础就是要认真倾听、放下自己的经验和价值取向,站在来访者的角度去体会。案例中讲到一个美国少年确认自己性取向的例子,由于毕竟在早些年的时候,作者还是受到中国传统的教育,从个人角度还是不同,更不要说理解了。他担心自己连共情都没法做,没法展开咨询。但是督导鼓励他,先放下成见,去了解这个群体和他们的想法感受。结果作者还是帮助来访者顺利地解决了问题。所以说,咨询师能共情,必须拥有博大的胸怀,能无条件接纳来访者。关于无条件接纳,可以看看一部日剧叫《深夜食堂》
    第三、先情绪,再解决问题。很多来访者来找咨询师,很定会滔滔不绝,把他们压抑很久的情绪释放出来。往往有些人只是需要一个听众,一个理解他的人,也许道理他自己都懂。情绪不宣泄好,人就处于非理性状态下。这是没法走到下一步诊断问题,解决问题的。
第四、在案例中作者解决来访者的问题主要使用到的疗法有:格拉泽的现实疗法,佩尔斯的格式塔疗法,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认知领悟疗法,伯尔尼的交互分析疗法,还有那金斯的行为疗法。每一种疗法背后都有一套理论。心理学的理论和疗法非常之多。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需要咨询师的良好的洞察力和自觉力。

    心理咨询是既是一种帮助别人,也是一种自我成长的工作。因为咨询师首先要给自己做一个咨询,非常深刻的了解自己的缺点优点、可能有的未完成情节会导致在咨询过程中的出现的移情和反移情。而每一次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也是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自己的能力。咨询师和咨询师之间,督导和咨询师之间都是在相互地学习、启发。一个好的咨询师需要有同感力、洞察力和觉察力。也就是说,需要能理解来访者,洞察到来访者真正的问题,以及不断反省所使用的咨询方法和技能是否有效的能力。最后,不能忘记的是咨询师需要有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这是一门心的艺术,只有用心地脚踏实地才能带给人登天的幸福感觉!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先用脚踩地才能体会登天的感觉”的回应

世彦心理 2014-04-24 10:00:35

还有那金斯的行为疗法。
——
是斯金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