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体内怪兽是彼此豢养的_怪癖心理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 > 怪癖心理学 > 我们与体内怪兽是彼此豢养的
弯弯 怪癖心理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3-14 18:03:40

我们与体内怪兽是彼此豢养的

好多年前,阿城在《收获》杂志上开了一年的专栏,专讲科普,诸如“爱情与化学”、“思乡与蛋白酶”等等,有趣过瘾的同时也让你明白,所谓乡愁、情爱、艺术等各种神秘飘忽的精神活动,其实莫不与身体密切相关——心理与生理的关系,乃是互相豢养的关系。

冈田尊司这本《怪癖心理学》的好处在于,他总是从人们最常见的心理特征出发,讲述它们的来源和极端的去处。谁身上不潜伏着一只怪兽呢?对于拥有8万多个基因的人类、每位成年人拥有1800亿个细胞、光大脑就有上千亿个神经元、处于灵长类最尖端的生物来说,某个神经触突的受损、某条大脑沟回的深浅弯曲,或许就造就了某种“怪癖”。强迫症、完美主义、洁癖、过度饮食、施虐与被虐、嫉恨、被害妄想、自恋、撒谎、偏执、抑郁、支配欲、逆反、倔强、矫情、第二人格、自我否定、依赖……本书随随便便就能列出几十项异常心理,总有一款“怪兽”适合你,以及,就是你。

《怪癖心理学》的亲和力正在于此,人们总能在其中发现隶属于自己的那一款。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异常心理的来处,都可以归结到童年。一个小时候总被责打的人,长大后同样会去责打自己的小孩;一个小时候被性虐的女孩,长大后爱上的男友总是施暴者。这不是命运的诅咒,而是心理的控制。而一切异常心理的去处,作者用了许多名人为例来指出它们可能到达的极致,甘地可怕的洁癖症、巴塔耶纠结的颠覆性、夏日漱石的被害妄想、只爱朋友妻的罗素……那些激荡的、不安分的、戏剧化的、凄惨结局的人生,深深搅合在他们惊人的成就中,这是他们纵容与豢养心中怪兽的结果;但是,记住了,不是每个纵容与豢养都能得到如此荣耀的,万中无一。我们大多数人,徘徊在来源与去处的中间,既摆脱不掉来处的印记,亦深深畏惧去处的可怖。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看心理学的原因所在——看清楚你心中怪兽的面貌,至少学会如何与它相处。拿我自己举例,我和许多人一样有着某种强迫症,经常性的怀疑自己没锁房门、没关窗、没关车门,严重的时候,会不惜路途迢迢折返去查看。自从知道了“强迫症”这个词,知道这属于焦虑障碍,虽然不能消除这些日常的莫名其妙的怀疑,但每次,疑虑袭上心头时,我便仔细回想方才关门锁车的每个动作细节,最终放怀前行。

此书的副标题为“发现潜伏在你身体里的另一个你”,事实上,那个你,就是你。人对自己才是最难认知的,你真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吗?不要夸口你是顶天立地一汉子、温柔恭良好女子,不到某个激烈与极致的时刻,其实你不知道自己会是什么人。在那样的时刻,或许你才发现自己也会出卖朋友、谎话连篇,甚或欺压良善、杀人越货。好在那样的时刻大多数人是碰不到的,那么,就从太爱洗手、过度敏感、过于自恋这样一些小变态开始认识自己吧,当你能够身外化身,旁观自己的时候,才能帮助建立主客体认知,才能领略世界的美好之处。至于名人,不做也罢。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