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我爱你,你却老不信_怪癖心理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 > 怪癖心理学 > 简单的我爱你,你却老不信
熊小茸 怪癖心理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3-12 20:03:19

简单的我爱你,你却老不信

让我们先从动画电影《冰雪奇缘》(《Frozen》)谈起,因为这里有两个很典型的例子,可以应用本书中的内容予以分析,一切向这对姐妹的童年追溯。
关于姐姐艾莎,其实在配乐“let it go”里面已经做了全部的呈现,这是艾莎心态最好的总结。
         “Don't let them in, don't let them see
          Be the good girl you always have to be
          Conceal, don't feel, don't let them know
          Well, now they know"
艾莎的童年经历必定在她心理种下了深深的怀疑和回避。一方面是父母对她的约束和要求,加上艾莎出于恐惧对自己深深的封闭,一言以蔽之,艾莎的世界是缺乏温情的,看这像不像被深深压抑的尼采的童年。在这一点上,天才、普通人、王侯将相,并没有什么区别,换句话说,如果童年时期完整的依恋关系缺失,是其他方面的外部成就所不能代偿的。
同理,妹妹安娜的童年也存在这一定程度的缺憾。这是故事展开的基础。

但是,或多或少的心理上的怪癖,并不是大问题。大多数人会通过在青年阶段对自我同一性的实现而克服。因此,怪癖心理学主要研究的心理现象是止步于社会性的层面,这与是与精神疾病最大的区别。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种亚稳态。长时间对正常心理的偏离,是滋生例如抑郁症、恐惧、焦虑、强迫症、神经性厌食/贪食症等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精神疾病的温床。例如,神经性厌食/贪食症的易感人群便是青春年少、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女性,这样的患者要在何等美妙的年华里为自己对完美狂热而偏执的追求付出令人唏嘘的代价。
说到底,无论是极端的完美主以及性格中差异巨大的两面性还是其他的心理问题,最本质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基本的安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其二是主客体认知存在一些偏差。因此,他们的内心多是在怀疑与挣扎中摇摆,这也是痛苦的根源和他们寻求心理治疗或者用其他方式排遣心绪的动机。

通篇读完,我觉得重要的概念有两个:
1.主客体认知:我们如何认识外部世界和自身。
2.自我同一性:http://baike.baidu.com/link?url=tavy4j_stnJQjd7yLjJajIPHnbt_OTiegZ5Rdac_1eenKbOsk7r9FrjbX4GKAxpM
所以,心理的发展总是一个经过探索与怀疑的过程,普通人和异常人群的区别仅仅在于普通人在经历了尝试、怀疑、苦痛之后,获得了普通人的幸福,接受了一切好的坏的,无论对人对己,主观认知和客观事实之间没有巨大的鸿沟。而异常人群则是在这个trial and error的过程中,像一条越来越偏僻难行的路上走去了。这条路上多是怀疑与对自我天性的压抑,或者放逐式、宣泄式地产生强大的爆发力,可见个体的潜力是惊人的,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甘地严格的禁欲。
所以,异常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便是充满了怀疑的,无论怀疑自身还是怀疑外部世界。可想而知,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简单的我爱你,你却老不信”,绝不是一件浪漫轻松的事情。

基于以上认识,能够在性格和稳定的心理形成过程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的时刻便是童年期和青年期了。童年期主客体认知逐渐形成和完善,青年时期经过了纠结实现自我同一性。所以,最美好最不安分的青春年少,无论是中二也好阴郁也罢,通过这段时间,我们大都获得了健全的心理和多彩的生活。这才是心灵成长的本质。

最后,说一下阅读感受。总体来说语言流畅,丰富的例子使得它成为了一本有意思且平实明白的科普读物。美中不足的一点是,全书的结构只是主要章节划分下面有一级次级标题,并且次级标题之下内容划分又很零散,所以说理不够明晰,知识的呈现缺乏层次感且不成体系。如果能再分出一层次级标题就更好啦。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