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5年4月_女心理师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 > 女心理师 > 写于2015年4月
●´∀` 女心理师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3-17 16:03:54

写于2015年4月

阅读这本书的机缘是专业课的老师上课时向我们推荐。于是我在闲暇时间里很快地看完了这部小说,我阅读的版本分为上下两层,而小说的一大特色就是情节跌宕起伏,让人看不完不肯放手。看完后总结这个过程,也许我应该多花些时间再细读一遍。

《女心理师》,看书名就知道本书的主人公贺顿的职业,而两位男主角分别是柏万福和钱开逸。情节围绕女主角加之男配角的关系展开。上册内容比较紧凑,贺顿作为一个单打独斗的心理师开办了心理诊所,生意一天天地好起来,各种奇怪而又典型的案例一一呈现。当然,也没有那么简单,在上册一家断断续续地提起贺顿的过去,让人对贺顿而不是她接办的案例有了更多的疑问。下册则没了上册的五花八门,专注于上册最难解决的夫妻案例和贺顿的秘密。

其实,之前虽然读过不少毕淑敏的散文,这样带有专业色彩的小说我还是第一次读到。作为一名女性,毕淑敏的一生也具有传奇色彩。去过西藏,当过军医,上过心理课程,通过考试成为心理咨询师,这就给了她生理医师和心理医师的双重身份。加上她还是个作家,这些经历为他的作品注入了少有的男性气质和宽阔的格局。然而,毕淑敏在序里已经写清楚小说等文艺作品均非直接取材于他所治疗的患者,而是创作所需来自灵感。

“一个人活着,要使自己的幸福最大化,而且要让别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幸福多一些。”“我越是看到人性的幽暗之处,越相信它会有出口。在关系的寒冷中寻找和煦,在残酷中争取柔和。如果bu不超拔于琐碎之上,文学就丧失了照耀的力量。”

既然要描写心理师,那么当然就少不了介绍医师与患者的事例。第一个来访者,打算大闹追悼会;第二个来访者,已经开始下毒;第三个来访者,作为女同性恋想报复前女友;第四个来访者,要求清场;第五个个来访者,她家的婚床上躺了十个人;第六个来访者,要求和一百零一个洋娃娃火化;第七个来访者患有艾滋病,要求握手;第八个来访者,指定像鲁智深的心理师。

以上案例大多数有贺顿解决,穿插着他和团队其他成员的讨论。剩余的两个案例让专业学术出身的其他两位心理医师完成。总体来说,这些案例虽然新颖奇特,但是跟随着作者的叙述和贺顿的解析,透过纷繁的表象,探到人性的本质,而这个途径是专业心理学知识的应用结合小说文体的娱乐性达成。

这部书毕竟不是专业读物,在上册结尾处贺顿已经完成了多数案例,与此同时,关于贺顿这个人物本身也因为倒叙添加的事例和细节而变得更加丰满。当“绛香”这个名字一出现,直觉就告诉我“这是贺顿的真实身份”。

接着情节一点一滴地介绍了绛香从小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由在临终养老院工作而去专门照顾一位老太太。绛香出身贫苦,单身妈妈为了养活女儿不顾村里人的流言蜚语,给自己找了个“长期饭票”。毫无疑问,老太太改变了绛香的人生。老太太教绛香说标准的普通话,这成为他以后在电台工作的基础,也为与钱开逸的相逢相识埋下伏笔。老太太告诉绛香关于咖啡等饮食的知识,强迫她每天阅读学习,慢慢地绛香不再是从前的可怜女童了,她甚至请老太太赐了她全新的名字。
对于这一部分,我感受很深刻。

“不要侈谈命,你的命,还只是一个标题。你不要和命运对着干,命运是残酷和强大的。但你可以顺着命运大致方向漂流,就像艄公坐着羊皮筏子,顺着河流的主道,斜着向前。你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点小小的力量,可以用手左右船头的方向,偏偏自己的脖子,决定是看河左岸还是河右岸。”这段话是贺老太太说的。首先,从老太太和绛香教与学的过程中,我觉得可以看出除了天生的智力因素外,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培养,一般人都可以成才。从后面贺顿为了进一步提升自我,不论是准备电台的工作,还是心理师的考试,她每天都进行大量的阅读。教育改变人生。

其次,从主角的设定来看,贺顿的形象是具有圣母光环的。可能典型励志的主角都有不堪的过去,可是只要他或她奋起努力,就能改变命运设定的轨迹,从而获得世俗的认可。从本书来看,尽管贺顿为了实现自我不择手段,如贩卖含铅化妆品,进行性交易而卖化妆品,与钱开逸保持长期肉体关系,甚至与柏万福结婚也是为了获得开心理诊所的门面,但是钱开逸本来也是想与贺顿结婚的,柏万福则更是在发现两人的关系后主动表示退出。那么,主角的魅力自然不必说。

第三,个人性格与人生方向。即使绛香没有遇到老太太,无法快速接受高深的教育,但是因为他有信念,有追求,更不用说从小培养的忍耐和勤奋,这些都让她与类似出身—同样做过护工的汤小希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两人后来以一笔钱结束了彼此的情谊,这与贺顿向沙茵借钱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形成鲜明对比。

这让我想起现实生活中的一位名人,邓文迪。第一次了解到她时,我发现她与我的父母同龄,而经历却如此不同。她也出身于普通家庭,在十七岁那年接受一对美国夫妇的资助去美国读大学,方法是拆散切瑞夫妇,和比自己大三十一岁的男人结婚,在获得绿卡七个月后离婚,就读耶鲁获得MBA学位,成为传媒大亨默多克的第三任妻子。在这个过程中,不谈及道德,邓文迪显然是成功的拉高了整个人生高度。不过,这值得我们倡导吗?这种经历可以复制吗?在文中,作者描写沙茵白白胖胖的圆脸和宽厚的神态,提出那是多年物资和精神的富余才能濡养出的状态。无怪西方人说三代培养出贵族。还有,上册书里一直提及的心理专家,在全书结束时贺顿用“尺蚓降龙”表明了他与行业丑恶现象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而这种行为可能是处事圆滑的人们不屑去做的,他们只要求明哲保身。

不去探奇,更加客观地看待整部小说,关于心理诊所的布置,从颜色到单向镜,也从侧面向我们普及了相关知识。

“每个人对于自己最大的才能和最高的力量,常常懵懵懂懂并不认识,只有经历大危难、大责任、大变故,才能让你看到你身体里到底蕴涵了多少矿藏。”“弗洛伊德老先生在《梦的解析》的扉页上,引用了这样一句诗 “假如我不能上撼天堂,我将下震地狱。”“在欲望面前,最有效的制裁,也许并不是责任道德之类的东西,甚至也不是法律,而是心理师的自爱。“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与君共勉。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