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态_Humans of New York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摄影 > Humans of New York > 人生百态
草原上的咩咩羊 Humans of New York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4-09 23:04:29

人生百态

522幅图像,489个故事, 遇见一个人,体味不同的人生况味。

如果真的有平行空间,人的一生将有多少种可能, 布兰登•斯坦顿这本书可能给出了一个答案: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的过客。

那个平行空间的你以为是另一个自己的人,也许是一个陌生人,但是当你触摸他的世界的时候,他也有可能是你。

快门按下的一瞬间,是即时的真实。而说自己故事的瞬间,一个人可能会想要掩饰自己或者再创造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倾诉欲望,也许那些故事,从某种程度上不是真实的。这是一个人的两种形态,任何微小的发在内心的动作都无法掩饰的一个瞬间,和一段可以用大脑来创造一个“我”的时间,然而,当这两种形态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又不能说不是一种真实。

在布兰登•斯坦顿的这本《人在纽约》里,除了读到太多的人生故事之外,似乎也是了解纽约的一个窗口。

我们这代人,从小就听过一个概念——美国梦。“美国梦”意味着自由、财富,意味着做自己。可是,当我放下 布兰登•斯坦顿的书时,却顿感,这个梦也许没有我们小时候想的那么美轮美奂。虽然现在咨询发达,对于美国的了解也有更多的渠道,但是都不比这些图片震撼,因为它的触角深入了纽约的角落,未经修饰的普通人的美国人人生,不是曼哈顿四个city girls流光溢彩美国上层社会生活,也不是布鲁克林区两个破产女孩插诨打科却并非支离破碎的生活。在这里,所有的细节都指向——真实。

在发达的美国,反而看精神科、心理医生的人更多,如果你细加留意,就会发现这四百多个故事主人公,罹患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的人比例很高;对于本国公民的高福利也催生了一部分社会寄生虫,无所事事,精神空虚的人比例也很高,然后就引发了另一个图片比例也很高的现象——很多人将毒品作为感知生活的手段。相反,在药品管制很严厉的中国,我们普通人大概也就只有在美剧里能频繁地看到交织毒品的生活细节。

一直以为《破产女孩》里的max对于药物依赖是一种调侃,现在看来倒是一些人的生活常态。在一些少数族裔聚集的地方和所谓的贫民窟里,社会环境很糟糕,书里不止一次提到过“警察很坏”。如果看过《56up》就不难感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阶层壁垒比起我们以往所想像的更坚固。一个布鲁克林区的黑人孩子要通过超乎常人的努力才能获得安身立命,还不意味着从此跻身上一个阶层。其中一个女孩的故事很励志,她16岁做妈妈,被家人和社区所抛弃,但是如今做到财务总监。可是不要忘了,在取得学历之前,即便她做着财务总监的工作,但是头衔去不能给予她。

真正的“美国梦”在美国也许也是并不存在的。华裔和其他少数族裔,都认为第一代移民只有牺牲自我才能让第二代移民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自己的下一代却压力重重,深为其苦。我们以为的成年之后老死不相往来的家庭模式其实也不是普遍现象,在《56up》中,上一代的父母帮助子女照料第三代,当主角年老帮助自己的子女照顾子女下一代很正常。在《人在纽约》中也可以看到读到那些控制欲极强父母的故事。寻常的美国普通人也需要通过努力工作来供养子女读大学,特立独行的“自由”其实并不存在。

有人认为“亲情暖暖”是很可笑的,和自由相悖的,有人却需要亲情、友情。其实也说不上是与非,只能说,这一切相悖的人生理念,在这个世界上共存,都是合理而且正常的。人只需要按照自己所思所想去生活,当然,前提是,合情合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布兰登•斯坦顿镜头下定格的纽约百态,也是世界的一个缩影。他让我们读到了人生有多种可能,人亦形形色色。在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实和正常的,所有暖烘烘的鸡汤不如来一碗人生的白开水,在这里,有正能量,但是负能量,也让人思索和震撼,这才是人生完整的样子。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