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当代摄影大师的对话_摄影的智慧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摄影 > 摄影的智慧 > 与当代摄影大师的对话
春天去布拉格 摄影的智慧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6-10 21:06:41

与当代摄影大师的对话

    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时代:作为视觉语言艺术的一种,摄影从未如现在一般充满了活力,又如此的富有挑战性。摄影几乎将它的触角伸向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是目光所及之处,便有人拿着相机捕捉现实的种种。甚至连那些目光所不及之处,人们都可以通过高科技的器械为我们展现陌生化的视觉世界。可是,即使在相机如此普及的今天,并不是每个拿相机的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家,而担得起摄影大师之盛名的,更是寥寥。多数时候,在摁下快门的那一刹那,我们似乎从未察觉到摄影这种视觉语法是怎样架构的,而当代的那些摄影大师显然深谙此道。
    在《摄影的智慧:当代摄影大师眼中的摄影艺术》一书中,五十位当代杰出的摄影大师毫无保留地与我们分享了他们各自的摄影理念。透过这些坦率且闪烁着思维灵光的独特见解,我们不再流连于柏拉图所说的洞穴中,陶醉于投射在洞穴石壁的流光溢彩的影像,而是转过身来,面对摄影这门艺术的本身。
                           一
    “让我变成一名摄影师的,是我生命中那些细微的影响,点点滴滴最终汇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圭多•摩卡菲科
    不是每个摄影师都生而便是摄影师。劳伦•格林菲尔德最初研究的是电影与人类学,福维奥•伯纳维亚是作为一个超现实主义插图画家开始他的职业生涯的,乔尔•迈耶罗维茨曾是一名艺术指导……而当他们与摄影相遇时,他们就会发现,也许从事摄影是冥冥中的注定。摄影让他们能够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行走于这个时空现实中。当他们选择了摄影后,他们发出的,也许正是类似于菲利普•托勒达诺的感慨:“我终于站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做着最合适的事情。”
                             二
    “我所见识过的每一件美的东西,都对我产生过影响。面对伟大的艺术,你无法不受到触动。过程是这样的:见识,体验,继续向前。”
                                           ——格雷厄姆•纳什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门类,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不仅仅是摄影本身,各种美的形式,诸如文学、绘画、电影等艺术都是为其提供滋养,使其得以萌芽生长的土壤。康斯特布尔绘画的壮丽、弗朗西斯•培根画作的大胆新奇带给了纳达夫•坎德尔亲近投契之感;梵•高浑厚、坚实的画风直接影响了普拉东的创作;而费里尼电影中惊奇的想象空间更是给了玛丽•埃伦•马克以创作的灵感;马克•塞利格认为音乐促使他用不同的方法思考问题,让他在摄影创作中受益匪浅;蒂姆•弗拉克甚至表示,罗兰•巴特、威廉•傅拉瑟等哲学家对他得影响不亚于影像创作者,他们的哲学反哺了他的影像创作……不管是什么作品,只要它是一件精彩的力作,那么,摄影师从它身上获取的,从来就不可能只有单薄的一层意义。
                            三
    “我的摄影创作是由内而外的过程,是由我内心的执著,以及内心所关注的事情所驱使的,我首先要为自己明确地表达这些东西,然后再向外扩展到更大的观众群体。”
                                            ——迈克尔•莱特
    摄影说到底是一种自我表达的需要,它是现实世界与内心世界碰撞后的一种交流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来源与诗的来源是相似的。摄影源自于摄影家的内心世界,就如同诗人的作品来源于内心一样。杜安•迈克尔斯在谈到自己的摄影创作时也特别强调了摄影师必须找到那些推动他们前进的东西,挠到灵魂深处需要触动、需要挠的那个部分。只有找到身上的原始动力,从事那些真实反映自我,并来源于内心的事情,摄影作为一种兴趣或一项事业,才能获得基于感知行为的持久力量。
                             四
    “我希望我能让人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看待事物,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崭新的世界。”
                                           ——圭多•摩卡菲科
    说到底,艺术是为了扩宽人们的视野而存在的,摄影也是如此。当人们看到一幅摄影作品,却对照片所展现的景象没有丝毫触动,那么摄影作为一门艺术便毫无意义。我们只需睁眼看世界即可,何必再看现实世界的摹本。而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是具有灵魂的,它让人们在观赏到它的同时,却怎么也想象不出,事物居然可以是这么一种状态,并由此激发出一系列的情感反映。摄影的力量也许正是来自于它与现实世界之前的独特关系,它抽取了现实生活中的“那一刹那”,并抓住了现实的可能性。这就要求摄影师具备比大多数人观察得更加深刻敏锐的能力,“他们的内心必须拥有并保持某种敏感的悟性,如同一个婴儿初到人世,第一次睁开眼睛看世界,或者一个旅行者初次进入一个陌生的国度一般”(比尔•布兰特语)。欧内斯托•巴赞直言:“我们有必要超越肉眼所能见到的视觉范畴——我们必须学会运用我们的内心之眼,用我们的全身心来看事物。”
                            五
    “我相信,艺术审美高于技巧,但摄影师首先必须要掌握技巧,并将其渗透到潜意识中,然后才能把工夫用在观察发现上。”
                                          ——史蒂夫•布鲁姆
    在通往摄影艺术巅峰的路上,技术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正如奥利维耶罗•托斯卡尼所言:“虽然,未必一定要专业的摄影师才能拍出美妙的作品来……不过你得熟悉照相技术才有能力拍出风格一贯的好照片。”但是,他也声明自己不是技术的盲目崇拜者,因为“我是把相机放在头脑后面的,而不是把头脑置在相机前面”!马克•塞利格也指出:“摄影过程的重点并不在设备或者介质这类东西上,它的重点在于我这个摄影人看待事物的方式。”这有点类似于庄子的“道,进乎技”的说法,“技”是达到“道”的铺垫或媒介,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本书中,许多摄影大师,诸如阿诺•拉斐尔•闵奇恩、埃利奥特•厄威特、福维奥•伯纳维亚等,都表达了了对数码技术的担忧。在他们看来,无论什么事,只要一容易,就会使人变得懒惰。

     如今,相机的普及和技术发展让想要成为一名摄影师的梦想变得更加容易实现,但是,要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摄影大师,却是更加困难了。而《摄影的智慧:当代摄影大师眼中的摄影艺术》让我们直接与当代五十个杰出的摄影大师对话,近距离接触他们的极富感染力的、值得反复欣赏与玩味的摄影作品,实乃一桩快事。五十个摄影大师的摄影理念尽管不尽相同,但却有颇多共同之处,而他们最大的共同点或许就是对摄影事业的专注与执著,“这通常意味着,必须耐得住孤寂,必须保持安静,并且不受干扰,心无旁骛”(迈克尔•肯纳语)。相信读完之后,我们也可以站在大师们的肩膀上,将自己的触角探向更深的深处,伸向更远的远方。
    也许,某一天,我们也可以等到这样一些时刻,“似乎事情都不约而同地凑到了一起:合适的条件、地点、主题、内在的联系,等等,这就是那种独一无二的、非常特殊的时刻。在那样的时刻,如果能够在场,并且也有机会融入这样的场景,尽情地进行主观能动地解读,那真的是一大幸事”(迈克尔•肯纳语)。面对着这样一个时刻,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摁下快门,凝固下这一独特的瞬间。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