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捕猎真相_照片中的世界史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摄影 > 照片中的世界史 > 镜头捕猎真相
林海 照片中的世界史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10-22 09:10:14

镜头捕猎真相

曾经有个老掉牙的问题,如果你不幸困在荒岛上,虽然凭借出色的野外生存本领得以不愁温饱,却无人交谈,也没有任何外界信息来源,那么,现在给你选择权,让你随身带一本书进入这个困境之中,你会选择哪一本?或许,这本有关世界史的照片书,将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有些偏执的人来说,“无图无真相”是一句至理明言。或许他们的历史,是自照片发明之后,才开始纪元的。他们或许是对的。在照相机发明之前,谁能说服我那些油画上的人,真是那种模样?谁能向我传递,惊心动魄的瞬间到底是什么感觉?一切都只能通过文字描述和图画再现这种不可靠的途径来传播,只能通过受众的想象来再现。所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你们尚且无法向他们传递眼前看到的真相,还思考个什么劲,交流个什么劲啊?

照相机的发明,让世界变得具象和真实起来。我们能“亲眼”看到威廉一世皇帝严峻的表情、普鲁士炮兵和步兵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上游行,能瞻仰柴可夫斯基和柯南道尔的面孔,能端详世界上第一台摩托车、汽车和飞机,能感受阿姆斯特朗登月的那一个无法复制的历史瞬间。镜头捕猎下那些时刻,如同将无法停止的洪流暂时切断,保存下一个又一个横断的切片,供后来者参与进去,感同身受。

在这个意义上,照片记录下的历史,第一次将历史从黄卷枯灯的卷轴中释放出来,从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垄断中解脱出来。任何一个普通人,不需要懂得古今中外的语言,也不需要痛下苦功细读文献,就可以通过一幅又一幅的照片,迅速身处于历史瞬间之中。在这一点上,老照片和博物馆所保存的文物一样,只要简单的解读和标识,就可以为普通人打开通向过往的时空之窗。这对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一刻开始,历史不再是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的的专利,不再是仅仅读来“用于知兴衰、明是非、察得失”的资治通鉴。历史所描述的对象,也不再仅仅是朝代更迭,而更多地将视野转向普通人的生活变迁——原因很简单:随着市民社会的兴起,普通市民对于“自我”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越以往,不再满足于欣赏“大人老爷”或“宫廷政治”这些与自己有着相当距离的故事。二则是普通人开始成为历史的欣赏者和消费者,他们对于其他时空内与自己身份相似的裁缝、铁匠、面包师、上班族日常的衣食住行的兴趣,往往大过于对美国某任总统、英国某位亲王、德国某位经济学家的兴趣。20世纪后,社会史、风俗史、生活史这些过去“不入流”的、“记录普通人的生活”的历史学派,开始成为史学发展最为强劲的动力,并非没有照片的功劳。

这既是开创时代的,又是革命性的——从此对于历史的解读,不再完全受制于成王败寇的铁律。照片尽管可以修改,但其修改之前的原版或许早已流传出去,修改之后的痕迹也总会出卖那些刻意改写历史者的苦心。尽管当代史家仍然在说,“历史如同一个任由打扮的小姑娘”,但是相比照片出现之前的时代而言,照片和数十年后发明的影像一样,让捏造假相、篡改事实变得困难许多。这对于喉舌文人和御用史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他们不再那么轻易地制造和生产“定论”。而且,即使历史暂时性地被人更改或扭曲,但是凭借不同视角、不同拍摄者、不同保管者所流传的照片,真相总会有大白于天下的时候。权力者血腥的胜利不再万无一失,而含冤者坚信的正义也终有重见天日的机会。

老舍曾经就照片的功能有过颇为有趣的说法。家中来客时,“遇上两位话不投缘,而屡有冲突起来的危险的客人,相片本子——顶好是有两本——真是无价之宝。一看两位的眼神不对,你应当很自然的一人递给一本。他们正在,比如说,为袁世凯是否伟人而要瞪眼的时候,你把大少爷生在福州,和二小姐已经定婚的照片翻开,指示给他们……而袁世凯或者不成为问题了。”这说法或许戏谑,却多少有些道理。隔了照片——特别是黑白照片——去看历史,人心的愤怒、伤感或冲动,多多少少让位于时光磨砺之后的平静。希特勒和斯大林、3K党和马丁•路德•金、英•甘地和锡克族人……这些曾经水火不容的名字,可以在这部照片世界史的某一页里和平共处。历史在这里显示了一种相忘于江湖的魅力和淡然。而照片中的那些喜怒哀乐,也将在这样的平淡中显现出分外的珍贵。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