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映像观看之道_照片中的世界史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摄影 > 照片中的世界史 > 历史的映像观看之道
[已注销] 照片中的世界史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10-22 15:10:14

历史的映像观看之道

人类历史最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记载和传接?不同媒介呈现的历史之像会有怎样的异同?借助摄影术的力量,《照片中的世界》一书将1850年至2008年近150年的2000多幅全球性大事的真实照片连缀在一起,集结而成的聚合力生成了某种叫人无法呼吸的沉压感,这是生命、想象、记忆均无法承载之重,又岂是一本厚达500多页的大书的重量的数倍可以算计?
它简直无法用重量来衡算,因为它与浩大的人类历史和文明有关,因此,使得每一个凡夫俗子在面对它们时愈发感知到自己的柔弱和渺小。人类前行的每一步都与自己有关,然而你却只是历史车轮碾压过的凹痕里的一粒微尘。甚至,你只能沦为一个旁观者。这些由“大事”组成的历史,似乎只与那些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有关,这些伟大的生命用他们的智慧左右着人类的命运——每一次重大事件、重要发明、重要决定、重要的智慧闪光时刻等均被照相机捕捉下来,成为“铁证”,直到今天,我们在重阅这些的人类的关键时分的时候仍然心潮澎湃,灵魂遭遇最强等级的震颤。并且,更为吊诡的是,这些貌似毫无关联的单幅照片被以编年体的体例编辑在一起的时候,竟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似乎它们彼此间也有某种莫名的逻辑性,共同组合出了史诗般的歌咏。
1851年,英国人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术”——具体来讲,这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成为现代摄影术的开端。这门艺术形态的诞生,可以说与其先祖“绘画”密切相连:绘画孕育着摄影的萌芽,催生出后者的问世,然而,摄影书的横空出世,最大程度地颠覆了绘画技艺那强调朦胧的遮掩美感,于是,以强调真实捕捉的摄影迅速取代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不可避免地成为再现世界、反映现实的主要媒介,比如,以“真实性”和“客观性”为第一要义的战争新闻现场,摄影所带来的视觉和心灵的强烈冲击,自然是绘画无可比拟的。
按照传播学者的比拟,媒介的功用,是在客观现实和人们的理解与脑海中架设起了一种“拟态图景”——媒介几乎是万能的,任何一件实物,都可以被其捕捉、放大、甚至是歪曲扭拧的再现从而与原有的面貌相差万里。这便是媒体和社会变迁之间的逻辑关系。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因为摄影术的诞生,使得人类在记录客观现实的能力和手段上有了质的飞跃,同样,这样带来了历史映像观看之道的革命性创新。照片——摄影术的最终成果——第一次使得关于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日后的观看、揣摩、怀想、记忆、研究、讨论、缅怀之间产生了时空的距离。我们可以不用强调在现场,事件发生的那一片刻的时间甚至可以被拉扯得无穷之远。比如,我们可以在若干年后对着发黄的老照片缅怀先人,不禁潸然泪下,抑或是在百年后看着泰坦尼克当日沉没之态的新闻摄影作品仍然忍不住连连惊呼。摄影术让我们从现场脱身,逃离时间点的严格束缚,从而进入某种线状的,而非点状的绵延。
这些照片和它们凝固的往事不是死板一块的纪念碑,它们是时代与时代、记忆与记忆的接力棒,交接传承间,把我们的故事接续到了未知的将来。“事件——映像纪录——纸介质的记录”,在这样的媒介形态的更迭中,在一张张照片组合而成的“时间流”里,你可能不仅仅是个观看者!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