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也许都有一副面具,但它们没有 by丁亮_昆虫脸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摄影 > 昆虫脸书 > 每个人也许都有一副面具,但它们没有 by丁亮
daviddvd 昆虫脸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5-30 11:05:51

每个人也许都有一副面具,但它们没有 by丁亮

原载于《燕赵都市报》悦读周刊 2016.2.18

丁亮

我媳妇每周去打一次羽毛球,新认识了一位球友是商务印书馆的编辑,扯闲篇儿时,说到我是一个玩儿虫子的怪人,他说正好同事负责引进了一套博物书籍,里面有昆虫两本,问我是否愿意写两篇小文介绍一下。当天晚上,我就知道自己又要敲字了。

过了两天,一个轻霾午后,接到领导电话说书拿到了,貌似在家里见过,我说不会吧不是新书吗?她说是台湾人写的叫“昆虫脸谱”,肯定在我的书架上见过。原来世上竟真有这么巧的事情,我早就知道商务印书馆有一批仁人志士不仅自身心向自然、天空和大地,还在致力推动我国博物精神的普及和自然类书刊的出版,而且围绕他们左右有很多专家学者互通有无。机缘和惯性吧,我并不在那个美好的圈子里,实在想不到一本书评能落到我手里。而这本书,竟然是我海峡那边的朋友的大作,致谢的名单里还有我的名字。

那一年,有一个大陆的网站叫做“中国昆虫爱好者”,我们一批从小在一起或不在一起玩虫子的人在上面五湖四海、天南海北、城市荒莽、不舍昼夜地玩儿着虫子。那时抓到一只常见的中华大刀螳螂都要激动来论坛发个帖子的懵懂少年很多已经取得昆虫学博士学位,有些俨然领衔国际科研前线,真是我们那美好的青葱岁月啊。数年前的那天,我收到一条站内短信,全文繁体字,问我能否帮他鉴定几种蜂,署名是黄仕杰。点进他的帖子,是一幅幅精美的昆虫写真,我恬列膜翅目(蜂类)版主,自然尽心尽力把我所知以回帖的方式发了上去。此后无非一番感谢和不用感谢的话。并不是很久之后,我竟然收到了一个来自台湾的包裹,拆开顿时,书香四溢,充满封面一双蜻蜓碧绿的大眼睛注视着我,书名是四个繁体字《昆虫脸书》,作者赫然黄仕杰著。不想多年之后,商务印书馆能把这本书做了简体翻译,引入了大陆,我想这是大陆读者之幸,也是我的缘分吧。

本书虽然都是各种昆虫的高清写真,但黄先生多年出没于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山,与鸟兽虫豸为伍为友,所见所思,自与常人不同,对昆虫除了感情以外,还有一番更加深入的感悟与认识,这也体现在了目录的编排上,“刺客列传”、“杀手传奇”、“森林中的清道夫”、“昆虫之狐假虎威”……这分明是要纪传啊。

昆虫百万之众,一虫一面甚至一虫两面(雌雄异型)一虫多面(同种多型现象),如要分门别类那岂是几个人的工作。纪传的好处,恐怕就是打破血缘的界限,以生活共性归类,择其不群者以记之吧。而这种思维和视角,可以让不懂分类学的我们更快进入昆虫的世界之中,了解它们的生老病死,也许还能体会出它们的喜怒哀乐。

黄先生的镜头是最专业的自然观察者,和昆虫们永远是平视的,那么他的读者,自然而然的,也成为了最专业的自然观察者。随着黄先生的镜头,我们看见了每一只昆虫脸上的肌理和毛发。黄先生是昆虫们最出色的肖像摄影家(之一),而昆虫们一只只一群群却没钱埋单而且正在灭绝,昆虫们的家园一点点一片片却正在被我们摧毁再也没有地方悬挂自己的肖像,那我们呢?

据说,现在我们身边的生物正在以每小时3种的速度走向灭绝。而戴上面具的我们在钢筋混凝土的雾霾中如鱼得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中世纪的个人肖像画早已淹没在美图秀秀和缶骰绍普中了。昆虫们没有面具、无处遁形、人为刀俎它为鱼肉,昆虫们太需要严肃如黄先生的记录者为它们留下端正的肖像了,且让我们随黄先生的书页,认真端详它们一次吧,也许这已是抽印黑白之前的绝色。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