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与农夫》_留学摄影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摄影 > 留学摄影 > 《渔夫与农夫》
oscar 留学摄影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7-03-08 23:03:57

《渔夫与农夫》

“赵刚同学”的留学记实。书中80%讲的都是专业知识,什么什么相机,怎么冲胶卷,哪里的材料……一开始翻看还能一页页看下去,到后来只能看照片,略文字了,凭我现在的“功力”还未达到这水平,也就不用去领悟其中的精华所在了。倒是准备去留学摄影的人可以看看,出国前先充上电。
撇去专业知识不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作者讲到的《渔夫与农夫》,以下为原文摘要。

渔夫与农夫
渔夫撒网捕鱼,凭的是多年的经验,凭的是每天的运气,一网下去到底能够打到多少鱼,谁都估不到。这橡极了我们一度热衷的“街头纪实”,挎着相机漫无目的地逛马路,像一束绷紧了的神经,时刻等待着“独眼巨人”的垂青,等待着我们渴望的“鱼儿们”的“邂逅”。
农夫就不同了。他们的耕作——选种、播种、育苗、耕耘、施肥、收获,每一步都有计划,最后的收成自然也是属于“可预期”的。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摄影家,选定主题,事先谋划,精心安排自己每一步的拍摄,从邂逅式的接头抓拍转向有计划、成系列的拍摄,宛如农夫的精耕。

摄影做“计划”
有人说,农耕社会之所以比渔猎社会先进,就在于人们不再依赖运气度日,而依靠周密的计划行事。
按照大摄影的概念,相对电影摄影,我们所谓的“摄影”应该叫做“静照摄影”(Still Photography)。我曾经有幸为电影《孔繁森》拍摄剧照,不免感慨电影摄影的专业。和血缘最近的电影相比,摄影实在是很小儿科的东西。你看,人家电影摄影用的镜头动辙一二万美元,光是摄影师助手就有好几个,灯光师、美工师、录音师,呼拉拉一片。最重要的是,电影摄影师手里有极其细致的“拍摄预案”——厚厚一本分镜头本!正因为如此,电影画面才能拍得如此精致。
中国的摄影师少有做“摄影计划”(拍摄预案)的,想到哪拍到哪,拍到哪算哪,还美其名约“跟着感觉走”。结果若干年拍下来,乱哄哄的,甚至连拍摄手法、使用的器材都不统一,一会儿黑白、一会儿彩色、一会儿135、一会儿宽屏幕,搞得就像几个摄影大师的大杂烩似的。
即便是在靠摄影吃饭的专业领域,比如说新闻摄影,也极少有记者在重大采访之前,做拍摄前的案头工作,更别提什么“拍摄预案”了。结果,到了新闻现场全凭“临场发挥”,别说自己找新闻了,有时去配张插图片都会拍摄错人头。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渔夫与农夫》”的回应

kiki 2012-03-07 16:55:59

中国人一说摄影,言必称布列松之类的大师,拿起相机就想“决定性瞬间”,是不是有点搞笑。也许鄙人业余,所以看到这种论调也觉得业余得很。

jimmy.aloof 2009-09-11 14:09:34

农夫和渔夫,其实我觉得就像在说布列松和保罗史川德这两位摄影师。国内那种跟着感觉走的现象我觉得可能是受布列松那决定性瞬间影响太大了?(当然我承认我之前也是这种人)

Cristina 2007-06-23 00:42:30

no 我读的是传播学~ 碰巧赵同学现在是我的同事 当然也是我的老师~

oscar 2007-06-23 00:37:08

cristina,难不成你也是留学读艺术呢?

Cristina 2007-03-24 19:49:19

哈哈 昨天已经和赵刚同学说好了 让他签名送一本我~~

也在英国留学了那么段日子 所以看看那些照片和文字 相当有感觉~

何况赵刚同学的city离我的city那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