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师》_钢琴教师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女性 > 钢琴教师 > 《钢琴教师》
小燕儿 钢琴教师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5-08-18 00:08:39

《钢琴教师》

看到凌晨两点,翻完了《钢琴教师》。还好不习惯耶利内克梦游一般的语言方式,让我得以跳过了大段对于女主人公晦涩心理的侧面描写,以及大量的比喻和象征。耶利内克用冷静甚至冷漠的表达,审视并向读者展现埃里卡的歇斯底里。

小说比电影优越的地方之一,就在于作者可以更清晰和直接地描绘人物的心理脉络。

埃里卡,因为从小受母亲密不透风的管制,远离正常社交,为掩饰自卑和笨拙而刻意与人群保持距离,并且用极端的优越感和压迫他人来欺骗自己实质上的内心虚弱。她窥探自由,但又恐惧可能随自由而来的被无视和被抛弃,因而主动的放弃自由,依赖强权,进而发展成病态的受虐性心理。

克雷默尔,年轻,兴趣飘忽不定,对于严肃的钢琴女教师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受诱惑,用这个看似不可企及的猎物来磨炼自己的恋爱技巧。面对埃里卡独断的要求,他认为自己作为男人的自尊受到侮辱,断然离开;当埃里卡因为害怕失去情人前去乞怜,原本高高在上的女教师也就失去了最后的资本,为克雷默尔所唾弃;然而,克雷默尔的潜意识中同样受到虐待性行为的诱惑,因此一旦取得主导权,就施加在可怜的女教师身上,作为最后的告别。

虽然我跳过了大段的间接描写,但还是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以及它们对于主人公心理发展真实可信所起的作用。主人公的形象虽然扭曲,但是并不突兀,细节描写丝丝入扣。

或许,剥去夸张的外衣,平常人的内心也有所潜藏。

http://xiaoyaner.yculblog.com/post.740463.html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钢琴教师》”的回应

miaomiao Wong 2012-02-09 11:18:01

看完后感觉好压抑,不过书中的比喻很生动很准确只是太长显得冗杂。

海绵 2008-12-31 17:01:22

很努力去看了 最后还是放弃

laroche羽 2007-08-16 11:26:27

她窥视自由,但又恐惧可能随自由而来的被无视和被抛弃,因而主动的放弃自由
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