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现实=?——品味莎菲_莎菲女士的日记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女性 > 莎菲女士的日记 > 梦想—现实=?——品味莎菲
小海绵 莎菲女士的日记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8-03-10 18:03:04

梦想—现实=?——品味莎菲

    因为小吉老师的缘故,我对丁玲一直没有多大印象。那节《文学导论》的课上,我睡得迷迷糊糊的,却仍依稀记得他对丁玲的不是太高的评价,说她的作品里政治色彩太浓,阶级性太强,尤其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内心是不太喜欢那些把革命、政治之类的过于强调阶级意识形态的东西与文学融合在一起的作品的,比如鲁迅的文章,尽管在一定时期内它唤醒了一个麻木的民族。

    昨日闲暇,翻开《莎菲女士的日记》(其实主要还是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本以为又是一部深刻揭露社会现实的革命作品,却发现它其实很细腻地描写着女性感情,展现一个新女性的心理世界。

    一个病榻上的女人,渴望一份轰轰烈烈的爱情,却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现出来。她把最内心的情感包扎起来,让亦真亦幻的痛苦与快乐、落寞与激情吞噬着自己。她渴望拥抱这个世界,却又踌躇不前;她渴望追求真爱,却又不愿妥协。一本日记,记录了她所有的心事;翻腾的情绪,将这个女人最私密的情感展露无遗。

    我似乎在莎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这是一个伤感的女人,可以为了缥缈的云朵难过,却又对着流泪的苇弟开怀。她常常心口不一,只有独处的时候才能让自己稍稍放松。“除了我自己,是没有人会原谅我的。”莎菲觉得自己很孤独,尽管身边总有几个关心着她的朋友,可她窃以为,他们并未走进她的内心。朋友们的宽容和关切,让莎菲产生更强烈的距离感。其实莎菲都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缺少的又是什么。于我而言,对未知的事物,对前方的路程,我时常感到迷茫。我甚至无法预知一个确切的目标。我不知道今天的努力和汗水对于未来是否有用。也许这样子说有些太过功利了,但我只是想让自己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妥一点,心安一点,我希望我的每一份付出都能有收获的时候。

    病痛中,她想象着自己末日到来之时,她“迫切地需要这人间的感情,想占有许多不可能的东西”。假使我是莎菲,倘若真到了那一刻,也许我所期求的也不过是亲人朋友们的想念和感伤,尽管痛苦与难过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有那么一点残忍,但我只能很自私地期望,我的曾经的存在,能在别人心里留下一丝记忆和回忆。我想,这应该只是一点小小的乞求,并不贪婪。

    她是一个内敛的女人。她不会将内心的希望和渴求写在脸上。她疯狂地想象着,期盼着,等待着,却不愿也不敢向别人表露出来。是怯懦?是顾忌?还是矜持?她在日记中写到:“我要着那样东西,还不愿去取得,我务必想方设计地让他自己送来。”可以说她孤傲吧,或者是自恃清高,可她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一个在情感上不主动的女人。她期待着一个优秀的男人向她走近,给她带来爱情,带来温暖,带来幸福。一个等爱的女人内心偷偷而强烈的呼唤与期盼。

    她爱他,更多的是因为他颀长的身躯、丰仪的外表和俊俏的面容。也正是因为如此,她倾慕他,思念他,但是拒绝承认对他的爱,她不希望自己只是局限于一个男人徒有的样貌。

    人总是趋美的。她对他的喜爱并没有错。或许是源于一种潜意识,她不愿意自己只是“完全癫狂于男人的仪表”。于是,她不停地和自己斗争着,想念着他却又开始鄙视他,看不起他,以为那是一个空有外壳而内心肮脏鄙陋猥琐的男人。当莎菲发现他也是一个不懂她的男子时,她失望,难过,她的心因他的不了解而黯淡下来,她甚至耻笑自己以往的无知和妄悲。面对一段如云朵一般缥缈的感情,面对一个彼此都捉摸不定的情人,她决意放弃,决意离开,“在无人认识的地方,浪费生命的余剩”。身体的病痛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它只成为一个逃离的借口,失落、郁闷、悔恨,甚至是绝望,让她只想一个人躲起来,避开所有关注的眼光。痛苦之余,她用疯狂的自嘲来怜惜自己,抚慰自己,麻痹自己,“悄悄的活下来,悄悄的死去。”这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可怜的莎菲并不满足于这种淡淡的退出和安静的离去。可是当她无法在现实中寻找到梦想中的完美时,她只能妥协。

    其实,到底什么才能是理想中的完美呢?梦中花,水中月,是否真的只存在于幻想之中?期盼总是触碰不到,下一个希望总是更好,而对于现时的东西,是要把握,还是放弃,抑或是置之不理,顺其自然?每次抉择总会伴随着痛苦,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路是否正确,后悔却往往来得太迟。在希望与现实的差距中,人们感到不满,进而怨恨自己,怨恨别人,怨恨这个无辜的社会。悲愤无奈之下,选择隐忍,选择逃离,选择报复,却只在斗争中发现,自己原来早已抑郁寡欢,遍体鳞伤。在理智的世界里,我们拒绝甚至嘲笑这种无知,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一个感性的个体,在自以为理智的状态下做着许多可笑的事情,然后慢慢陷入困惑的泥潭,茫然而不知所措。

    这也许是人性的一个悖论吧,简单的文字在它面前显得太过苍白。突然想到,倘若宿命真的存在,那么这些矛盾和思索也就很无谓了。

    不知这又算不算是对困惑的一种逃避呢?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梦想—现实=?——品味莎菲”的回应

豆瓣酱酱 2015-03-28 13:27:27

可怜鲁迅的文章就这样被我们的教育宣传成了跟政治阶级紧密相关,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