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她们_她们笔下的她们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女性 > 她们笔下的她们 > 她们,她们
文小妖 她们笔下的她们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8-12 21:08:12

她们,她们

文/文小妖
翻开这本书时,一大串女作家的名字映入眼帘,让人目不暇接,好像一场盛大的文字欢宴,悄然开始……
都说女人是天生的第六感生物,更何况是一群心思缜密的女作家们,她们以女人的视觉、观感,有效准确地分析出女人的质地落差。
开篇的三位美国女作家康斯坦丝·费尼莫尔·伍尔森、伊迪丝·华顿 、威拉·凯瑟 或多或少都受到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影响,特别是伊迪丝·华顿深受其美学思想的影响。因而她的《浅尝辄止的人》中塞斯代尔与魏尔文夫人之间的一场心理较量重现了亨利·詹姆斯小说擅长的心理分析。
每个作家笔下的人物大概都是有迹可循的,在现实里可以找到。这本书里的女作家们跨越时间、空间距离,她们笔下的她们,也许是你,也许是我,都可以在她们的文字上寻得影子。小书分为四辑,兼容性强,适应面广泛,不同年龄段的女人都可以在不同的故事中找到入口,单恋的女孩可以在《献给伊萨克·巴别尔的敬意》中找到纯纯的暗恋;待嫁的女人亦可以在《猎猛犸》里读懂属于自己的心情;初为人母的女子也能在《改变》中学会思索……这本书让每个人从中各取所需,感受不同年龄段的心境。书中的故事记录了女人每个阶段的成长过程,或酸、或涩、或甜、或苦,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种蜕变,文字记录下那微小的细节,值得反复细细品味。
这本书一旦阅读起来就再难放下,每个女作家写的故事都有着独特的魅力。玛丽·露易丝·卡施尼茨的《长途电话》里,每个人对着电话“叽里呱啦”的一通倾诉,就向所有人讲述一个完整且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费伊·韦尔登的《萨拉热窝失恋记》中,一段讲述“我”与教授的师生恋,下一段又插入至今仍被塞尔维亚人认为是民族英雄的普林齐普刺杀斐迪南大公夫妇的事迹,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最后却在结局时融合,让人恍然大悟。
另外,凯特· 肖班的《一个小时的故事》和莎拉·科利尔的《脸》篇幅较短,数千字的叙述,结尾让人感到惊艳,凯特·肖邦对马拉德夫人心理变化的描写,莎拉·科利尔脑洞大开的想象,简直让人忍不住读上几遍的同时,又倍感意犹未尽。吉本芭娜娜笔下的《电话》让我第一次对“小三”产生了同情;安德莱阿·布兰盖的《肥硕的埃乌尼丝》和柳德米拉·叶甫盖尼耶芙娜·乌利茨卡娅的《美女之身》让我看到了灵魂与外表皮囊的战争;克莱尔·吉根的《离别的礼物》让我惊异于人性的黑暗……
我看这本书,看女人写女人,隔着不同的年龄差,隔着大西洋、太平洋,隔着不同宗教信仰种族,她们用文字发声,发出共振,借笔下人物建立精神构造。我与每个女作家对话,听她们讲故事,她们的故事从来都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她们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让我沉溺在一个个故事里,体会沉醉在文字里的酣畅淋漓之感。
九天,每天阅读3个故事,在回味与不舍间,最终,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幸福的结局》为这本书划上了一个句号。诚然,无论故事最终的结局何如?这似乎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过程,每个女人在这个过程里的成长、收获,以及承担、接受……
这场文字欢宴是她们思想释放的狂欢;同时,也是引发读者心灵共鸣的狂欢。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她们,她们”的回应

文小妖 2015-08-12 22:34:46

对,赞同。

妖精 2015-08-12 22:34:11

其实那篇小说正好印证了 我一个朋友的话,“感情只有真假深浅,没有绝对 的是非对错”

文小妖 2015-08-12 22:23:00

嗯嗯,是的,妖精,我也是。特别是《电话》,当时读的时候,整个人都被带进去了,仿佛我自己就是女主,揪疼了我的心。这也是我第一次对“小三”报以同情,太恐怖了,吉本居然有这样的魅力。

妖精 2015-08-12 22:12:51

其实我最喜欢的就是吉本笔下的那两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