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那不是你的错_那些曾让你哭过的事,总有一天会笑着说出来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女性 > 那些曾让你哭过的事,总有一天会笑着说出来 > 亲爱的,那不是你的错
anancy 那些曾让你哭过的事,总有一天会笑着说出来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11-19 08:11:00

亲爱的,那不是你的错

        大学室友从少年时开始,常常无端被恶梦惊醒,继而吓得一身冷汗,梦中不是被人追杀就是在马不停蹄的逃跑。即使如今,我们毕业多年,她已然为人妻,工作安定,家庭和睦,生活顺遂,依旧逃不开恶梦的侵袭。各种运动、泡脚、散精油、按摩、听音乐、喝红酒等等数不清的洋方子、土方子,她都试了个遍,依旧不见起色,她依旧常常在哭泣中醒来。
        我们曾经探究过多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她这些甩不开的梦魇。逐一从成长经历中摸索过来,极有可能便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在她幼时的教育方法的不当造成的。她父母都是极为善良实诚又爱孩子的老实人,也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教育理念,所以她和哥哥年纪相仿,小时候两人有矛盾,永远都是一起受罚,不会因为她年纪小一些、是女孩子而受到额外的照顾,小学初中,她常常会和妈妈小姨说,不想活了,人生一点希望都没有,老是挨打,挨哥哥欺负,还要被父母揍,永远战战兢兢,但是最该重视和温柔对待女儿的恐惧的妈妈,是带着嘲笑的态度,说她傻,衣食无忧的有什么的想不开的。
       这些往事,她和我们说的时候,都淡淡的,现在也觉得没什么。她出嫁时,父母的不舍,哥哥的忙前忙后都落在我们眼里,是何等的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啊!儿时的那些不懂事,父母的误解,不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引导,如今看似在她心里释怀了,那依旧困扰她的梦魇不是对这些委屈最好的表达么,一次次在她紧张、恐惧时冒出来,不明所以的提醒她。

        成长过程里,因为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都有各自千奇百怪的性格,相处过程里,信号发射和回收之间的落差,造成了种种误解,常常是爱我们最多的人,伤我们最深。我们看似释怀,却被强装忘却的记忆抹去了事情的始末,徒留下那些被伤害后的感觉,委屈,难过,害怕,紧张……一点都没有少。
美国作家麦德林•兰歌说,小时候的我们心想,等到长大,我们就不会在感到脆弱了。但是成长本身就是接纳脆弱的过程,生命本身就是脆弱的。

        童年时期,最大的愿望便是看到自己十年、二十年以后的样子,希望眺望那时的命运,为儿时那微不足道的小忧愁而焦虑心塞,以为大了就自由没有烦恼,不明白大人们所说的还是孩子最快乐,等到自己真正开始独自生活,开始承担一个成年人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社会价值,才明白生活的坚信于童年那时相差十万八千里,而儿时受过的那些伤害并没有被记忆连根拔起的遗忘,那些惯性感觉都如同骨头一样长进了肉里,我们以为自己忘了,实际上还清晰的映衬在脑海里。生命本身就脆弱,我们看上去乐观、开朗,也要在成长的过程,不断的接纳自己的过往,过往里的那些伤害可能是由于我们太敏感,可能是由于施与者观念的误差,可能是对方一时的心直口快,可能只是一些很细小的误会,而作为承担者,所承受的确实一生的疼痛。但是,哦,亲爱的,那都不是你的错。
       哲学家马克•奥勒留说,每个人所被赋予的命运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并使它成为自己。
     我们出生的时候,有些事情可能就已注定,每一次面对伤害,我们有面对或逃避的自由,这是我成为我自己的自由。陈默安说,你不需要勉强自己原谅伤害过你的人,而是学着“接受”自己曾经受过伤,也告诉自己“之所以会受伤不是我的错”。先原谅自己之后,才能明白,生命即使会带来很多痛苦,却也都只是一段过程,一段引领你抵达现在的路程。不被过去牵绊,才能看见当下的风景。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亲爱的,那不是你的错”的回应

紫水晶 2014-11-28 17:27:03

童年里是傻傻的,委屈得哭,快乐地笑,走过了那段时光就都已淡忘,其实也谈不上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