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哗与骚动死而不僵郑百文_喧哗与骚动死而不僵郑百文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金融 > 喧哗与骚动 > 死而不僵郑百文

喧哗与骚动——死而不僵郑百文

2000年3月3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向郑州市法院提出,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百文")破产还债的诉讼申请。一时间这家上市一年多就成为垃圾股的公司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ST郑百文前身为郑州市百货文化用品公司,1988年12月被批准进行股份制试点,1996年4月18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郑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和河南省首家商业类上市公司。上市后,公司曾在当年取得过"辉煌"的业绩,尤其是1997年,更是成了全国商业的"标兵"。那一年公司的主营规模和资产收益等指标在深沪上市的商业类公司中排名第一,并跻身国内上市企业100强,一时间声名大振,成为国企改革的一面旗帜,拿到了方方面面所能给予的所有荣誉。 然而从1998年开始公司却面目突变,露出狰狞之相,把投资者推进了漫漫亏损路。1997年"赢利"8 130元,每股收益0.46元,到1998年年报出台,竟然亏损5亿元,每股亏损高达2.54元,按照《上海证券报》的说法,"等于每天要砸掉四五百台电视机。"1999年,每股收益已达-4.8435元,两年连续创下中国股市亏损之最,亏损之巨,令人侧目。公司于1999年4月27日"成功"戴上ST帽子。戴帽后的郑百文并没有什么起色,2000年中期继续每股亏损0.3071元,到2000年3月,公司已欠大债主20多亿元巨债,每股净资产为-6元。这次提出郑百文破产请求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是其最大的债权人。这样一家亏损、负债如此之巨的公司,在国外恐怕早就破产,也早应该被摘牌退市了,但中国却有自己的国情。 玩亏也要有"本事",像郑百文1999年一年就亏9.8亿元,这是许多ST公司可望而不可即的。股东们奇怪的是,一家"优秀企业"怎么会一夜间就成为亏损大户的,这难道又是一场噩梦?是的,是噩梦。2000年10月30日,新华社"新华视点"专栏用3 000多字的篇幅刊发了《假典型巨额亏空的背后--郑百文跌落发出的警示》一文。文中揭示,郑百文为了上市一开始就把亏损做成赢利蒙混过关,据郑百文的一位财务经理回忆说,为了上市,公司几度组建专门做假账的班子,把各种指标都准备得一应俱全。上市后还是一路造假,一直炮制到1997年的每股赢利0.448元。也就是说,郑百文从来就是一家亏损公司,直到亏损过大,造假再也造不像。 那么郑百文有没有赚过钱?钱是赚过的,1996年郑百文实现销售35亿元,其中家电批发占80%,销售额和利润居同行业之首。那时的郑百文为了再创佳绩,还玩了一把激励机制。凡完成销售额达1亿元的员工,可享受集团公司副总的待遇,奖励一辆小汽车。这一激励果然"有效",一年间郑百文的销售额从20亿元飚升到70多亿元。相应的,购买小汽车的费用也高达1 000多万元。在道德底线废弃的环境中,任何一项制度的推出,都将成为抢钱的借口。激励机制使郑百文内部大刮造假风,下面的各分公司职员为了拿到小汽车,高价进低价出,做大销售额,也做大亏损额。销售额虚高的假象仅仅是昙花一现。 郑百文"赢利"的第二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家开始整顿金融秩序,郑百文的"铁三角"关系破裂。所谓"铁三角"关系,就是它和四川长虹及建设银行郑州分行建立的三角信用关系,这种关系被人称为贸、工、银的资金运营模式。当时郑百文的掌门人李福乾得意地说:"贸工银模式不是我的发明,当时中央电视台到郑州来为建设银行的金融创新做典型报道,我才听到贸工银模式这一说法。"可是当国家紧缩银根时,贸工银模式受到了考验。1998年下半年,建设银行郑州分行减少了给郑百文的承兑业务,这对于每年需要几十亿承兑来维持运营的郑百文来说,无疑是封喉一剑。在封喉剑刺来的同时,国内彩电市场开始走下坡路,四川长虹不再单纯依靠大批发商来维持销售,想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来应对市场的颓势。这对郑百文又是拦腰一刀。情急之下的郑百文这会儿还有招架之式,那就是清空库存回笼资金来应付紧缩,避免资金链断裂。然而这时彩电价格一跌再跌,郑百文各地的批发中心无法维持,相继停业。于是最后的招架落空了,郑百文轰然倒地,顿时气绝。 郑百文做假账、骗取上市资格、任意挪用募集资金等内幕披露后,舆论为之震惊,引起中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要求严肃查处郑百文事件,有关职能部门组成调查组开赴郑州,进驻郑百文,对公司巨额亏空及涉及违法乱纪问题进行调查。 其实从郑百文公司来说,早就破产了。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从银行手中接管郑百文十几亿的"不良股权"后,于1999年12月就向司法部门提出申请,要求破产上市公司河南郑州百文公司,但没有被当地法院受理。法院不受理恐怕是因为郑百文的事情太复杂了。任其破产,无疑是宣布巨额国有资产化为泡影,平摊到全国人民头上,每人也有两三元钱,这个责任谁来负,是公司本身还是地方政府?再说宣布破产,就得面对巨额债务来"分配"损失,势必引起市场内外的震荡。导致中国股市大震荡,不要说地方法院没这个胆量,就是河南省政府也无此胆量。如果不破产,《公司法》出台已有时日,法理上又如何说得过去。面对法律和各方利益的抉择,地方法院只能"避而不见"。 郑百文的问题证监会难辞其咎,虽然证监会为企业上市设置了一整套"审批制度",力求把伪装者挡在门外,可郑百文却成为一条漏网的大鱼。20世纪90年代后期,漏网之鱼一条条被揭露,不仅数量不少,而且"质量"上也让人吃惊,股民自然有理由质疑证监会审批核查的力度与严肃性。就地方政府来说,更难逃其责,河南省首家上市公司破产,不说是股份制改革的一次重大失败,就说郑百文这样一家省内"优秀企业"靠蒙骗过日子,若说全然不知,是难以令人信服的,这家公司是不是纳税创利大户,地方政府难道会不晓得?恐怕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面对道德诚信和地方利益的抉择,地方政府也装聋作哑。 地方可以欺骗中央,单位也就可以欺骗地方,个人也就可以欺骗社会,国家也就可以欺骗世界。道德的底线就是如此被彻底扯断的。 正因为各方面都有责任,所以郑百文公司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破产也难。2000年11月30日,郑百文召开第四次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决定郑百文前途命运的资产重组方案。方案中跳出一个"梁山好汉"--山东三联集团,作为战略投资人进入郑百文。据报道,这次决定郑百文命运的会议在郑州的河南宾馆召开,董事会讨论了关于郑百文破产和重组两种可能性。尽管从公司财务状况看,郑百文已具备申请破产的条件,但考虑到目前资产重组方案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为维护有关各方利益,与会董事举手表决,否决了公司破产的方案。此后,由最大股东郑州市人民政府和最大债权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反复协商确定的郑百文资产重组方案被提交董事会讨论,最后获得通过。 郑百文资产重组方案的基本内容是:鉴于郑百文已严重资不抵债,郑百文将其现有全部资产、债务和业务、人员从上市公司退出,转入母公司进行整顿调整;山东省政府重点培植的八大骨干企业集团之一的山东三联集团,以其下属的全资企业三联商社的部分优质资产和主要零售业务注入郑百文,以3亿元的价格购买郑百文所欠中国信达公司的部分债务约15亿元,实现借壳上市,中国证监会为其资产重组增发一定数量的新股;三联集团公司向中国信达公司购买上述债权后将被全部豁免,在三联集团豁免债权的同时,郑州市人民政府等郑百文全体股东,包括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东所持股份的约50%过户给三联集团,不同意过户的股东所持股份由公司按照股东大会确定的公平价格收回;最大债权人中国信达公司出售给三联集团后的余下部分债务,由郑百文母公司承担,并由郑州市政府提供债权人认可的有效担保。 董事会同时决定,2000年12月31日,郑百文将在郑百文公司总部召开本年度第二次股东大会,审议公司资产、债务重组原则的议案,决定郑百文今后的存续和发展问题。对手持郑百文的股东来说,或许是一个"好消息",可对于市场理念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这次"轰然倒地,顿时气绝"的恐怕是市场的诚信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喧哗与骚动》其他试读目录

• 第一片"梧桐叶"
• 学习万科好榜样
• 疯狂的黑市交易
• "5·18"公告和涨跌停板制度
• 从仓库保管员到国库券大王
• 第一次"股灾"
• 大坑村人玩心跳
• 延中"造反"了
• "8·10"事件
• 荒芜的"原野"
• "老外"靠不住
• 股市不相信眼泪
• "银证脱钩":信用交易的末日
• 我也要收购:"苏三山"诈骗事件
• 大"熊"露峥嵘
• "327":期货还是"欺"货
• 停市没商量
• "5·18"井喷
• A二权证:1995年最后的疯狂
• 弄把交椅坐坐
• 一纸雄文震天下
• 琼民源变成"全民冤"
• 曾荫权发动港股保卫战
• "君安教父"翻船
• "脑子不好"导致的"金百事件"
• 人穷"壳"靓丽
• 北大要当"老大"
• 麻雀变凤凰
• "5·19"行情:中国股市的质变
• 海虹:海上生彩虹
• 掀开锅炉的"盖子"
• 康赛:慷慨地塞黑钱
• 耸人听闻的《基金黑幕》
• "中科系"编织的"杰作"
• "吕梁舰队"的覆灭
• 吴敬琏单挑股市
• 死而不僵郑百文 [当前]
• "股灾":给新世纪一个下马威
• 银广夏:中国股市的"9·11"
• 与其绩优,不如垃圾
• 周正毅"农凯帝国"操纵案
• 王寇之间"德隆系"
• "国九条":保卫股市第一枪
• "活着就是成功,不死就是胜利"
• 逼空,逼空,再逼空
• 无限风光在基金
• 不平不安道"平安"
• 美国蝴蝶扇翻中国股市
• 惊魂一周:次贷危机很暴力
• 3 000点保卫战引发"4·24"井喷
• 众望所归盼"平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