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哗与骚动吴敬琏单挑股市_喧哗与骚动吴敬琏单挑股市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金融 > 喧哗与骚动 > 吴敬琏单挑股市

喧哗与骚动——吴敬琏单挑股市

中央电视台有一档《对话》节目,在查处"中科系"和亿安科技消息公布两天后,即2001年1月13日,这档节目的主持人与吴敬琏教授的"对话"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在经济界、证券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当时真正聆听的人不多,大多数股民都是事后打听到的。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于1930年1月24日生于江苏南京,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这个跨入新世纪的七十岁老人,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同时他还担任着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等职,可谓身兼多职,德高望重,一言千金。更引人注目的是,在2000年底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举办的"2000年经济年度人物"的评选活动当中,吴敬琏还获得"2000年十大经济年度人物"的称号,其余的九位都是企业家,而作为学者的吴老得票数名列榜首。 2001年1月13日晚上,吴教授在电视台主要对股市的一些敏感问题发表了自己的个人看法。首先是对股市泡沫的问题,他认为目前的股市"是有泡沫的,而且相当的大";其次他认为,"资本市场要扩大,应该要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进行直接投资,应该说是好的现象。但是全民炒股,就不是投资了,我看是不正常的。"最后他指出目前的股市不正常,"赚钱的人赚的是谁的钱呢?不是在生产发展中创造财富得来的钱,而是从别人的口袋里转到他的口袋里,靠炒作来让一个民族富起来,这就像拔着自己的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这是不可能的。" 吴教授的观点其实并不是"奇人奇语",有些股市评论家也发表过同样的看法,不过由于吴教授"老夫聊发少年狂",素来有给股市"泼冷水"的习惯,所以格外引人注意。 早在1994年8月,吴教授就把自己对股市的观点发表在《读书》杂志上,取名《何处寻求大智慧》,正是那篇文章引发了1995年下半年的"寻求证券市场大智慧"的大讨论。2000年"两会"期间,吴敬琏对我国股市上热炒网络股的现象发表看法,该谈话被几家报纸以"吴敬琏给网络股泼冷水"为题报道,从而招致"反对开发网络技术和发展网络经济"的指责,当年3月中旬的报刊上又出现《致吴先生:别给网络泼冷水》等文章。在《财经》杂志刊出《基金黑幕》一文时,2000年10月29日,吴敬琏接受了央视《经济半小时》专访,站出来对"基金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在11月初,接受了《南方周末》的采访,对《基金黑幕》的事件做出反思,其观点发表在《南方周末》上,题目为《股市不能"太黑"》。在"中科系"雪崩时,吴教授于2000年12月31日走进央视"对话"节目演播室,对中国股市现状提出了严厉批评。有人认为其言论是春节后股市下跌的"导火线"。正因为吴敬琏教授经常在股市动荡时站出来说话,所以他的话被媒体格外关注。 在1月13日央视播出吴教授对股市的看法后,一些报纸第二天就进行了报道,如《北京青年报》,突出吴教授谈话中"全民炒股不正常"来进行报道。《证券市场周刊》专门派记者去采访吴敬琏,想做一个专题采访,但记者被吴先生的夫人和秘书婉拒,专题未能做成,可该杂志于2001年2月8日出版时,将采访提纲发表,取名为"九问吴敬琏",以待吴先生的解答。这九问不免有些走极端,现罗列于下:(1)中国股市和赌场有本质的区别吗?如果它连一个规范的赌场都算不上,那么,它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2)投机者如何创造了社会财富?投机分子为谁服务?生产出了什么产品?对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3)"买股票"与"炒股票",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二者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在美国股市欣欣向荣的时候,它的投资者们是在"炒股票"还是在"买股票"?对于这期间美国经济的繁荣,这些投资者们有没有贡献?(4)股市中普通投资者是不是应该完全摒弃"在炒作中得到回报"的希望?(5)"水至清则无鱼",您觉得这句话适用于股市吗?股市能容忍多大程度的"不清"?现在的股市是不是已经超过了这个限度?(6)如何看待美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性?(7)您说"中国的证券市场从一开始就是不规范的"。如果时间能够倒流,您认为中国的证券市场有没有一条代价小一点的道路?(8)发展了10年的证券市场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萧条还是繁荣?(9)假如您是证监会主席,您能完全贯彻您的理论吗? 正是《证券市场周刊》的这"九问吴敬琏",才把问题挑到尖锐化和激烈化的地步,从而激起了市场人士的普遍关注。各种言论纷至沓来,有人猜测这位年届"古来稀"的老人"有背景"、"被利用",也有人指斥他"一言毁市"、"否定中国资本市场",有人评价他"情绪化"、"偏激"、"不专业",当然也有人赞许他"唤醒了我们的良知,使我们找到了说真话的感觉"。 然而对于媒体的热切讨论,吴敬琏似乎已经忘了此事,一直避而不出,不置一词。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喧哗与骚动》其他试读目录

• 第一片"梧桐叶"
• 学习万科好榜样
• 疯狂的黑市交易
• "5·18"公告和涨跌停板制度
• 从仓库保管员到国库券大王
• 第一次"股灾"
• 大坑村人玩心跳
• 延中"造反"了
• "8·10"事件
• 荒芜的"原野"
• "老外"靠不住
• 股市不相信眼泪
• "银证脱钩":信用交易的末日
• 我也要收购:"苏三山"诈骗事件
• 大"熊"露峥嵘
• "327":期货还是"欺"货
• 停市没商量
• "5·18"井喷
• A二权证:1995年最后的疯狂
• 弄把交椅坐坐
• 一纸雄文震天下
• 琼民源变成"全民冤"
• 曾荫权发动港股保卫战
• "君安教父"翻船
• "脑子不好"导致的"金百事件"
• 人穷"壳"靓丽
• 北大要当"老大"
• 麻雀变凤凰
• "5·19"行情:中国股市的质变
• 海虹:海上生彩虹
• 掀开锅炉的"盖子"
• 康赛:慷慨地塞黑钱
• 耸人听闻的《基金黑幕》
• "中科系"编织的"杰作"
• "吕梁舰队"的覆灭
• 吴敬琏单挑股市 [当前]
• 死而不僵郑百文
• "股灾":给新世纪一个下马威
• 银广夏:中国股市的"9·11"
• 与其绩优,不如垃圾
• 周正毅"农凯帝国"操纵案
• 王寇之间"德隆系"
• "国九条":保卫股市第一枪
• "活着就是成功,不死就是胜利"
• 逼空,逼空,再逼空
• 无限风光在基金
• 不平不安道"平安"
• 美国蝴蝶扇翻中国股市
• 惊魂一周:次贷危机很暴力
• 3 000点保卫战引发"4·24"井喷
• 众望所归盼"平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