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之败富尔德最后的疯狂_常识之败富尔德最后的疯狂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金融 > 常识之败 > 富尔德最后的疯狂

常识之败——富尔德最后的疯狂

这时,雷曼的谈判团队在美联储的钢筋水泥堡垒中正疲于招架,背水一战。位于自由街的美联储囤积了全世界最多的金条,被全副武装的警卫和高级电子探测设备重重保护着。就在这里,赫伯特、亚历克斯和吉姆·希瑞为他们深爱着的公司寻找生存的机会,可惜他们是在汉克·保尔森的老巢里进行战斗,内心很怀疑这家伙已经打定主意要让雷曼完蛋了。他破例拯救了贝尔斯登,但却不愿在美国银行收购雷曼的计划中提供一丝援助,当然他也不愿帮助巴克莱银行的收购案。看起来英国人仍然想买雷曼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不管怎样,一直到周六,英方谈判人马彻夜未眠,守候在那里,透露说这个收购还是可行的,只是要等待英国金融服务局(FSA)的批准。 与此同时,在另外一层楼里,汉克·保尔森正在跟美国银行开会,讨论对美林的收购计划。如今大家都明白了,保尔森想救的是美林,而不是雷曼。每隔几小时,他都会接到富尔德的电话,但事实上他很讨厌这个人,他认为雷曼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完全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早就该黯然退场了。 他当然不会忘记,像雷曼这样规模的投行一旦破产,势必会引发全世界范围内的破产高潮,不过他还是不打算同时救下雷曼和美林两家。保尔森把美林的首席执行官约翰·塞恩,也是他的老朋友和在高盛时的同事,叫到一旁,进行了郑重而严肃的商谈。几分钟后,塞恩致电给正在北卡罗来纳家中的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肯·刘易斯,提议举行会谈。不知不觉间,正像几个月前美国银行营救全美金融服务公司那样,美国银行和美林在媒人的撮合下,被领上结婚的圣坛,纯粹出于双方利益达成了“方便婚姻”。有人说摩根大通已经变成美国政府的第四家分支机构,现在美国银行当上了老五。 美林得救了,雷曼的状况却没有丝毫改善。雷曼谈判团队穿梭于整座大厦,跟银行家和律师们紧急商谈。连马克·沃尔什都带着手下赶来了,帮助巴克莱对雷曼大得吓人的商业不动产投资进行评估。巴克莱方面盘问赫伯特和亚历克斯,想给雷曼估值。他们得出的一个主要观点是:“雷曼对资产的定价方式简直是疯狂,富尔德和那个叫格雷戈里的家伙到底在想什么?” 周六中午,不出所料,巴克莱作出决定,无论他们想得到雷曼的哪些领土,他们肯定不会沾雷曼庞大的商业不动产帝国。三天前,富尔德在电话会议上大吹特吹的商业不动产投资把三百多个律师、会计师和银行家惊得目瞪口呆,大家的发现都支持巴克莱无论如何别去碰雷曼的商业不动产。更糟糕的是,在四面楚歌、情况相当明朗的时候,富尔德仍然捂着盖着,不肯招入破产律师来评估资产,也就是没有对公司的资产做预先核查,导致现在一切都无据可查。 现在富尔德唯一能做的,就是一遍又一遍地给肯·刘易斯家中打电话,每隔五分钟打一个。在这个周六,他差点把这位美国银行的老板全家都逼疯了。如果这一天不算是雷曼历史上最漫长的一日,也肯定是肯·刘易斯夫妇人生中最长的一天。 周六晚上,CNBC开始公开谈论雷曼的灭亡,在他们看来,游戏已经结束了。听众也都毫不怀疑地认为,美国银行已经退出了收购,巴克莱的态度没有准头。 周日早晨,雷曼总部周围的街道被记者和采访车堵得水泄不通,警察拉起了警戒线,保护雷曼的一百多名雇员鱼贯而出。他们有人抱着箱子,有人拿着帆布袋。我走到熟悉的办公大楼边,看着那些才华横溢、任劳任怨的人们一个接一个走出来,抱着箱子。我心中无限悲凉。 我站在街道的另一侧,看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一些女同事眼含热泪,大部分男同事都伤心得不愿抬头。记者围住他们不停地大声喊叫着提问。他们的生活就这样被撕成碎片,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方式也将全然改变,或许有些人也像我一样难过得心碎。 我看到杰里迈亚·斯塔福德被记者们堵在角落里。作为华尔街最强硬、最敏捷的交易员之一,他曾经壮志凌云,但现在只能站在那里,戴着红色的棒球帽,抱着他的东西。他的生活支离破碎,梦想被无情地毁灭——至少在那一刻是这样的。我看到他强忍住泪水进行回击,说我们早预料到一切,不过他和他的同事们带着骄傲离开,因为每个人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后他从这些举着麦克风和摄影机的粗鲁陌生人身边走开,末了,出于一种责任感,他补充道:“雷曼是我工作过的最伟大的公司。”一语中的,杰里迈亚!他恰恰向我揭示出雷曼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这里有许多像他一样有天赋的交易员、勤奋的投资银行家和销售人员,为全球提供支持。公司旗下有数十个高效盈利的部门,然而却无可挽回地走上覆灭之路。这就好比24992个人在前面辛勤耕作,后面有8个破坏者全给毁了。 此时,人们还在不断涌来,担心雷曼的破产将导致严重的后果,政府会插手,查封所有的东西,紧锁大门,禁止任何人入内。尽管雷曼还没有提交破产申请,有些人还存有一线希望,但大多数人明白败局已定。否则的话,怎么会有几百家媒体在雷曼大楼门口安营扎寨? 事实上,没有人知道,就在那天早晨九点半,在美联储大楼内的一间全木装饰的会议室里,正闪现出雷曼唯一的一线生机。汉克·保尔森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主席蒂莫西·盖特纳,召集了一群顶级银行家,说服他们把对斯宾公司的财务援助增加到400亿美元。这正是巴克莱银行期待的消息,收购谈判立刻就回归正轨了。 跟其他人一样,赫伯特和亚历克斯于早晨六点就抵达美联储,迈克尔·格尔班德驻扎在作为雷曼法律顾问的律师事务所,被超级复杂的评估审查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快到十点的时候,赫伯特给迈克尔发邮件说交易即将达成:巴克莱提出了一份可以接受的收购计划。 迈克尔,这位曾经被雷曼无情地排斥,却比任何人都更想拯救这家公司的忠诚卫士,现在终于松了一口气。但二十分钟后,他的希望又被粉碎了。赫伯特又发来一封邮件,告诉他出问题了,主要的障碍有两个。第一个是英国金融服务局,对这桩收购迟疑不决,不愿意让英国金融体系卷入美国的麻烦。汉克·保尔森亲自出马跟伦敦方面交涉,不过无济于事。有人说英国金融服务局要求美国财政部跟他们共担风险,但是保尔森拒绝了。 更严重的问题来自巴克莱的股东们。如果股东们存在异议,汉克也就不可能以美国财政部的名义提供担保。可这个交易必须在今天完成,因为如果借不到钱,杰米·戴蒙又绝不会再给它延展信用额度,雷曼都没钱熬到星期一开市了。于是,美国的大银行家们只能对着英国监管者和巴克莱股东这两个不可克服的大麻烦干瞪眼,巴克莱知难而退了。 说美联储和财政部不肯倾囊相助是不对的,但富尔德和保尔森之间深藏的敌意如同暗礁一般潜伏在水底。归根结底,富尔德觉得保尔森就像彼得·彼得森一样:受过良好教育的圆滑的常青藤体育明星,一个彻头彻尾不费吹灰之力就爬上高位的投资银行家。保尔森则觉得富尔德是个粗鲁而傲慢的家伙,在雷曼最黑暗的时刻也没有展示出一丝人性。 说是最黑暗的时刻,雷曼的总部外面却犹如白昼,弧光灯照亮半边天,机器轰鸣,记者们在夜幕中吵嚷。全世界的媒体都来到这里,围观雷曼的垂死挣扎:CBS、NBC、BBC、天空新闻、ITV…… “在这座大楼里工作是什么感觉?”“你现在心情如何?”“你有多担心?”“有多大希望找到新工作?”在这个周日晚上,他们的爆料无穷无尽,雷曼的员工们正在凌晨时分心急火燎地赶来,担心公司被查封,想赶快抢救出自己的个人物品和多年的记忆。 自迈克尔和劳伦斯离开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不良债券部门从来没有这样团结过,大家给彼此打电话,表达对老东家的深切哀悼。每个人难过的方式不尽相同:约瑟夫、阿希什、哈马克、格罗斯、谢尔。不过在我的印象里,最伤心的是一向对公司忠心耿耿的两个人:顶尖销售员特伦斯·塔克,已经难过得说不出话来,以及简·卡斯尔,瘦骨伶仃只有一百磅重,悲伤得甚至不愿意接电话了。 我跟彼得·哈马克交谈许久,跟以前一样,他罗列了很多事实,然后坚定地总结道,保尔森必须要拯救雷曼。他别无选择,因为雷曼倒闭将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不可承受的灾难。 “问题在于信用违约掉期,”彼得·哈马克说,“十七家银行总共持有72万亿美元的信用违约掉期产品,雷曼拿着至少7万亿。再说,雷曼是主要经纪商之一,如果保尔森任由其破产,其他的主要经纪商怎么办?到那时就是世界末日了。”彼得对此深思熟虑。“比如有一百家对冲基金在雷曼开设主要交易账户,”他说,“每个账户5亿美元,那就意味着有500亿的股票将被清盘,这等数量级的倾销简直就是一场海啸。更糟的是,所有这些对冲基金都有五倍的杠杆,有些或许有十倍,那就将有5000亿的卖盘:债券、股票、住房按揭贷款支持证券、商业不动产按揭贷款支持证券、债务抵押债券,等等。这绝对是致命的海啸。我们正是始作俑者,而保尔森别无选择,必须阻止这一切发生。”现代金融市场还从未见识过如此大规模的清盘。 劳伦斯·麦卡锡不同意他的观点,“我们死定了,”他带着招牌式的玩世不恭的表情对我说,“因为汉克·保尔森和他的手下看过我们的账簿了。”跟我一样,他也认为没希望了,但我们俩的理由不尽相同。我个人认为保尔森会像“卡斯尔最后的战役”中一样,冲在队伍前面勇敢地捍卫自由资本主义,任由市场变得不能再糟,也不会让政府大包大揽。问题在于所有人都会丧命,更糟的是,这个该死的家伙还是用我的钱干这些事。 我毕生都是自由主义者,信仰罗纳德·里根和玛格丽特·撒切尔式的资本主义,以市场盟誓,甘冒风险,愿赌服输。但是这次,我真心希望政府能够给与救助,虽然明知不可能。 周日晚上八点左右,雷曼谈判团从美联储大楼返回总部,径直冲上三十一楼。赫伯特·麦克达德来到富尔德的豪华办公室,告诉他不会有救星了,游戏结束,雷曼兄弟只有申请破产。 雷曼的首席执行官哑然失声,他的公司估价轻易就突破6600亿美元,这将是全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破产案。 尽管大家越来越感觉到,美联储根本不在乎雷曼的死活,他们还是决定孤注一掷,直接打电话给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主席蒂莫西·盖特纳,作最后的呼吁和恳求,垂死挣扎一把。 富尔德的法律顾问汤姆·鲁索打了这个电话,他周围是十五个屏住呼吸的听众,这是雷曼执行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当时是晚上八点二十分,他们想跟盖特纳通话,可是只能找到他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副手。美国金融史最大的灾难即将发生,盖特纳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到处询问、传呼、请人转接、换了不同的号码,但盖特纳就像人间蒸发了。这也许纯属偶然,可让人生出不妙的感觉,这好像是有意而为之。在那空虚的几分钟里,雷曼兄弟最后的斗志终于消失殆尽。 但是,迈克尔·格尔班德和赫伯特还没有放弃,他们决定打出最后一张牌。虽然有些尴尬,但尚有一丝希望。理查德的执行委员会中的一员乔治·沃克四世——毕业于常青藤名校的顶级银行家,在沃顿商学院拿到MBA学位——是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的表弟,他俩的曾祖父是一个人,沃克的祖父是小布什的外公。沃克今年39岁,担任雷曼的投资管理全球主管,他跟众人一样明白眼前的绝境,他的个人资产也将随着公司破产而大大缩水,他的职业更将蒙受重大损失。现在迈克尔·格尔班德站在他面前,请他打电话给总统,求他的表兄出面干预。 沃克吓坏了,想到要给白宫打电话,他的衬衫都被冷汗湿透了,“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办到。”他说。格尔班德明白他们都是快淹死的人了,如果乔治不打这个电话,那就真的没指望了。迈克尔把他叫到一旁,直言相告说,如果这个电话失败了,那么“就会把魔鬼释放到全球市场中”。刚才他对盖特纳的副手也说了同样的话。乔治脸色发白,几乎被强加在他身上的压力压垮了。 “我不是在命令你,”迈克尔说,“我也无权命令你,我是在下跪恳求你。请打电话吧,这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了。” 固定收益部主管埃里克·费尔德也过来请求他,平静地说:“我们即将迎来一场全球范围的灾难,乔治,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跟迈克尔一样,我恳求你。” 沃克濒临崩溃,他跌跌撞撞走过房间,抬头看看正在给证券交易委员会打电话的理查德·富尔德。沃克走进图书馆,拨了白宫的电话。迈克尔听到他请求接通总统的私人专线,很明显接线员正在努力帮助这位总统的家人,但等候的时间仿佛长得没有尽头,最后接线员对他说:“对不起,沃克先生,总统现在不能接您的电话。” 乔治·沃克失败了,但他已经尽力了。现在所有人最后一次聚集到富尔德的办公桌前。来自威嘉律师事务所的知名破产律师哈维·米勒带着他的团队赶来,开始准备这件史无前例的破产案,它的规模要比美国历史上其他破产案大上六倍。 银行家们提议给雷曼估值6600亿美元的数字相当靠谱。他们整理出400亿的商业不动产及按揭、650亿美元的住宅按揭、160亿美元的高收益杠杆收购债券,总价值1210亿美元;此外还有3000亿美元的商业票据、隔夜回购债券和国债,1000亿美元的股票、公司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大宗商品头寸,以及雷曼欠的1000亿美元的债务抵押债券、信用违约掉期、期权和次贷指数、HY-9的避险头寸。 午夜过后,大概凌晨两点钟,雷曼正式按照破产法第11章进入破产保护。这家有着一百五十八年历史的投资银行崩塌了,那天是星期一,2008年9月15日。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破产案。 汉克·保尔森在此作下的决定,将彻底摧毁整个世界的经济。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常识之败》其他试读目录

• 解读金融危机,对话中国经济
• 译者序
• 前 言
• 通往华尔街的坎坷之路
• 把摩根士丹利吓得要死
• 航道上的奇迹
• 按揭泡沫的破灭
• 富尔德最后的疯狂 [当前]
• 尾声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