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对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观察 @单泽兵_进化对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观察 @单泽兵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创业 > 进化 > 对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观察 @单泽兵

进化——对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观察 @单泽兵

对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观察 渴望优秀,是一个人前进的最大动力。人生是一场竞赛,胜利只属于那些有雄心且真正想要赢得比赛的人。有了一颗不平凡的心,你才可能不凡,才可能拥有波澜壮阔的人生。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种进化,都是向着优秀、更加优秀的自我不断前进。 我不是一个成功的榜样,只希望不断超越自己,甩开残影,摆脱束缚,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进化之路。 初入江湖 →江湖夜雨十年灯,梦里回首身未醒← 与计算机结缘其实不算早,上大学以后才开始接触。 十几年前,中国驻南大使馆被轰炸那年,我独自一人来到北京。身上冒着泥土气息,从四川的一个小乡村走进这个注定要纠缠几十年的城市,有一种举目茫然、四顾无亲的感觉。但很快我发现,在这个城市里面有着与以往所见截然不同的风景。 大学,是一个非常多样化的社会,各路高手挤过了独木桥,进入同一个小社会。很多人都自诩天之骄子,心高气傲,各种相互不服。有人潇洒倜傥,处处欣赏花红酒绿;有人低沉木讷,整天沉醉在自我世界中。而作为第一次出远门的我,对大城市毫无概念,还没有调整过来的时候,就发现了计算机这个神奇的东西。鼠标、电源、显示器、南北桥、主频、BASIC、CCDOS、MUD,对别人看似普通的东西,无一不让我觉得神奇万分。 在我看来,在计算机的世界里,我们就像法力高强的魔法师一样,可以随意建筑自己的世界,改变各种颜色,而丝毫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每一次世界的重构,每一次代码的完成,都能够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很快,我就开始对计算机、网络、编程入了迷,每天没日没夜地去了解、学习现在看来很是初级的知识。加入了好几个学院的计算机社团,了解Linux的发展史与FreeBSD的异同,知道大教堂和集市开发的差异,尝试自己写一堆极少使用的小软件……时间流逝,我沉醉于虚拟世界,自由自在。 学以致用。只有把自己所学真正用上,在实践中反馈,反馈中提升,才是真正的学习之道。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机会。 大二那年,学校的部分机房已经连上了教育网,但是宿舍还完全没有网络。经常出现排队“上机”的情况,长长的队伍只为了上机选课,经常动不动就要等一两个小时,民怨四起。有些同学已经购买了的电脑,但这些电脑之间完全无法互联互通,与没有电脑没什么差别。此外,校园是一个荷尔蒙特别旺盛的地方,各种游戏、社交需求层出不穷。于是,几个系里的师兄们开始策划:“要让这些电脑都能连起来”。一声号召,应者云集。很多同学一起加入了行列,开始跑动起来。线路规划,资金筹集,网路铺设,设备调试,宣传动员……就这样,一次小的创业行动拉开了序幕。经过了约半个学期的时间,我们组建了一千多台电脑的局域网,堪称北京最大。同时拉了赞助,与电信合作,拉光纤接入了互联网。随后搭建了自己的BBS系统;构建软路由进行上网过滤;组建了游戏网络,让帝国战争、星际争霸以及zMUD风靡整个校园;进行世界杯转播,听胜利呼声响彻交大;自发式地解决了娱乐、社交,甚至还开始了宿舍小卖部等微电商业务。最后,校办看着形势愈演愈烈,担心走势不好控制,在大四的时候,网络中心出面收编并改造了宿舍网络。 整个为期两年的时间里,感觉自己就像是晒干的海绵突然掉入大海,各种新鲜有趣的东西,真正有机会去实战。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互联网的很多技术。包括Linux Server的安装配置,BBS系统的搭建和优化,网络游戏环境管理,以及搭建自己的检索平台、视频转播的系统。除了学到了一些驳杂不精的技术以外,更多的是知道了如何去学习,如何能够在时间很紧的情况下快速掌握一门技术、一种技能,并实际应用。这为日后踏入社会有了一些小小准备。 另外一点,则是给我点燃了创业的火种。虽然高校环境与社会大环境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这个小型的创业活动几乎涉及了所有的创业过程。这些过程中,可以给自己带来很多思考和体验。包括你在如何说服赞助商给你资金、如何动员学生加入网络、技术在创业中的重要性、方向的选择以及保持团队的融合与管理。技巧是一方面,更多的是专注、信心,乃至狂热的激情。在2002年转播世界杯的时候,整个校园里面在进球的那一瞬间爆发出来的欢呼和赞美,就是对我们努力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承担压力也是一种能力 →十指苍茫处,流年淡淡香← 很多时候,一件事情,如果你不去做,你是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的。只有勇于尝试,敢于挑战,不停地给自己压力,才能迫使自己不断成长。 毕业之初,我加入了一家传统硬件公司的软件部门。最初,部门的定位是给硬件做随机软件,比如幸福之家、外设驱动等软件,部门的名字也叫做软件设计中心。随着传统软件行业的兴起,企业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电子办公等概念开始流行起来。 当年J2EE刚刚兴起,我们对神奇的Java体系只是略有耳闻,不知具体。公司为了业务发展,将软件部门从成本中心转为利润中心,号召大家积极学习Java,并作为专项来进行训练。正好,有一个管理系统的项目,取名Lancer,寓意为最快的跑车。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主动申请担任项目的技术经理。整个项目时间很紧,而我刚刚进入工作,很多工作过程还没有摸熟,再加上J2EE概念众多,系统性较强,给自己的压力非常大。由于大多数同学对Java都不了解,技术经理需要提前进行技术预研、选型并做出原型来,同时给其他的同学进行培训。经常一个概念就需要讲解很长时间,对年轻人的耐性是很大的磨炼和挑战。咬牙坚持、殊死搏斗、积极发动其他同学配合,最后比较成功地完成了Lancer项目。 这是我踏入社会的第一个,且自己主导较多的项目。在项目复盘会上,大伙都说好几次都以为做不下去了,没有想到最后还是完成了。虽然项目不完美、跌跌撞撞,好多地方都需要跑动补位,但大家还是学到了很多。比如Java的体系结构、敏捷开发的最佳实践,还有持续集成、单元测试等。 最重要的是,我自己则知道了:你想要优秀,只能给自己更大压力,在压力下潜力才能展现出来。人与人之间智商的差别并不大,更大的是你是否认真、是否坚持。当你全神贯注、精准聚焦于一件事情,再复杂的事情也会变得简单起来。任何成就都不是等待而来的,只有不停争取、主动承担、冷静观察、细致思考,最后才能够勉强摸到成功的边沿。 转战互联网 →要学会走出舒适区,才能有更大的成长← 2008年,在传统软件行业里小有成就,有了自己的部门和团队,有自己的几个业务方向和领域。看起来,我似乎可以看到了三年、五年以后的方向,甚至看到以后的我在向自己挥手示意。但,太舒适了,一天一天,一月一月的日子都相同地过去。项目一个接着一个的完成,客户的面目感觉千篇一律。虽然感觉自己在业务知识、交流沟通方面都有所成长,但强烈的危机感让我觉得自己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于是,我选择了一个发展速度最快,业态最无序的行业——互联网,加入了赶集网。 初入互联网,发现这确实是一个不适应区。很多思考方式、做事方法乃至生活习惯都有很大区别。 比如,上下班时间上就有很大区别。在传统行业中,朝九晚六,可以提前但比较少延后,而赶集网标配早晚十点上下班。 以前每周只有周五可以便装,如今赶集的老板都穿着拖鞋、短裤上下班。 在工作方式上也有很大不习惯,在赶集每周一个迭代已经算很慢了,两三天乃至一天内上线的项目比比皆是,这在传统行业往往不敢想象。以前一个需求一个月周期算简短的,互联网需求最长一周内出结果。 后来逐步发现,互联网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市场的快速变化需要及时有效地反馈到产品上。“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有快速响应,才能够追上市场的节奏。进而先入为主,抢得先机,占领市场。当然,快就避免不了考虑不充分、不全面,甚至出现错误,于是你需要更快地去搞定这些问题。 此外,互联网用户是一个极端挑剔的人群。他们拥有极高的热情,当产品出现漏洞时,一天内就会出现在各大媒体,好事者极有可能大肆攻击。你要讨好的人不再是彬彬有礼的企业老板,打交道的也不再是有流程素养的职业经理,更多是在野蛮生长并不停试错的同伙,同样在车库中生长的其他对手。 正是在这个乱象丛生、剩者为王、速度优先、敏捷迭代的行业里,有那么一群看起来懒懒散散,干起来却雷厉风行的人。他们不太重视冗杂的流程,不太要求完备的文档,但是目标清晰明确,每个招式都简单实用且一招制敌。细到页面像素,大到架构方向,招招制敌,简单直接。 在这个行业中,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不用考虑如何复杂的搞定合同款项。只需要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产品、体验、技术、性能等关键方向上,而检验这一切的是用户选择。 作为完全陌生的行外人,我只能压制着自己的种种不习惯和不适应。端正态度,重新定位,加倍努力地去学习,与新老同学一起去参与琢磨细节。带着思考去观察,带着总结去工作,慢慢发现,这片新的天空风景别致。PHP也能玩出花来,Nginx性能优化无穷尽,大数据的处理方案有嚼头,高并发能力也不只是堆机器,灰度发布怎么控制……不一而足,就如刚进大学和刚刚参加工作一样,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除了技术上的转型,项目管理的过程和方法也有着很大区别。虽然传统项目已经在试用迭代,但迭代周期一般都较长,且大多数项目仍然在按照瀑布模型在应用。RUP和CMMI仍然被视为最重要的项目管理过程和质量体系。可是互联网行业需求多变,要求响应迅速。虽然CMMI和RUP有很多裁剪指南,但你每次都要裁剪,裁剪得面目全非的时候,很自然就会思考是否应该有更适合、更针对于互联网的开发模式。于是“敏捷”再燃战火,各种敏捷实践应运而生,其中Scrum深入人心,受到了大多数开发者的欢迎。 这一切,都显得那么格格不入,难以与之前的习惯结合起来。但是,正因为这种不舒适、不适应,才逼着自己不停地向前跑。正是这种不适应,逼着你跑的更快。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竞争和合作是个永恒的话题。← 在这个自然界中,我们一直处于竞争和合作的过程中,竞争让我们个体更加优秀,而合作则让我们有一个更优秀的团队。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在手工作坊或者简单系统的年代,一个英雄足以改变整个时代。而在现代社会,改变时代的英雄身后必然有一群精诚合作的人们,他们组成一个优秀的团队,才有可能改变一个时代。 一个优秀的人,不只是在于要将自身变得优秀、有战斗力,能够秒杀一切需求,还在于能够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进步,共同变得优秀起来。因此,从个人进化的角度来看。开始时,你是一个人在战斗,竞争对手是所有的个体;然后,你发现你需要一群人来完成一个任务,你需要与之合作,变成一个团队的组织者;再然后,就需要领导一个团队,创造自己的事业。 对于团队管理,每个团队管理角色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但对于一个优秀的Leader,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搞定了所有的技术问题和所有的业务问题,而是如何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每个组员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一起协作搞定任务。 在赶集,有些员工是从大的互联网公司加入,也有草根出身但战力惊人,有从校园招聘脱颖而出,也有传统行业跨界作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做事情的方法,在以往的经历中都行之有效。当这些聪明人都走到一起的时候,在沟通协作以及做事风格统一上就需要有一套包容的文化。说也简单,赶集网的文化就三个字:正·传奇;所谓正,则是做人要正,心要正,谁对听谁,数据说话;所谓传奇,则是指做任何事情都追求极致,不满足于只是将事情做完,而是要求自己将其做到完美。正是在这个简单而深刻的文化氛围中,赶集人亲密无间,合作有致,经历这一个又一个的风浪,却始终遨游顺畅。 在2010年的时候,赶集网主站业务平台和环境已经初步搭建完毕,项目流程和工作过程也基本稳定。我总不愿意重复做相同的事情,而我对互联网的运营管理过程又知之不详。于是,有一个机会,我将自己的重心调整到了运营管理平台的研发管理上来。做互联网前端的时候,追求的是速度、效率以及体验。在负责运营管理平台的时候,就看到了互联网另外一面的景象。由于快速迭代和需求的不稳定,商业产品规划时间很短,销售、市场以及产品对同一个商品的定义各不相同,价格、售卖策略也没有统一得定义和维护。因此,在运营的产品方向需要极强的抽象能力,将各个商业产品的共性提出,售卖和审批过程逐步提炼,形成一套整体解决办法,让市场、销售、客服以及财务过程都能在统一的系统中来进行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与很多部门打交道,商业产品与用户产品的平衡,业务需求与响应速度的平衡,财务准则与销售利益之间的平衡。这些事情都需要极多的沟通和合作,将每个参与者都视为合作伙伴,思考他的利益和痛点。所谓沟通,不外乎易地而处,将心比心。 谈谈创业 近几年,中国的创业环境开始好转,融资环境也有显著改善。身边不少朋友,即将或者已经去做了一些创业的事情,例如互联网金融、二手车、比特币、生活服务O2O、移动社交网络等。也有不少的朋友打听创业的经验,说实话,我创业经验很少,找朋友聊聊,记录一些点滴,如果能够帮助到大家就更好。 有很多人说,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创业时机和创业地点。有个不成文的规则:当你看到有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上市了,很可能一个较好的融资环境就要来了,选择这个时候开始融资会稍微容易一些。这时候资本市场会相对活跃,中国的启动项目也比较容易受到关注。当然,融资环境只是创业的外部因素,更多要考虑的是创业团队、创业方向以及商业计划的自身因素。 创业的过程,我觉得是需要在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努力做得好一些,再好一些,更好一些。大量的环节都能做得比别人好一些,优势就会很明显了,刚才提到的创业时机的选择,也只是众多环节中的一环,别仅仅盯着这一环。 在创业阶段往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选择我的创业方向?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在确定创业方向之前,可以问自己几个这样的问题。这个需求是否真实存在?用户人群大概是什么规模?这些人的特质是什么,能否长期留存?我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否满足他们的需求,有什么独特性?市场上的潜在竞争对手有哪些?为什么大公司没有来进军这个市场?如果大公司来进军,我有什么门槛? 创业方向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刚开始确定的方向未必会是最后成功的方向。但是,创业需要坚持,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目标。 关于创业团队的构成,有人说最佳的创业团队是3个核心人员,各自负责一个方向。但其实没有绝对,要根据创业者实际情况来定。一般来说,三个人的创业团队会比较稳定,对意见统一,决策投票以及业务平衡都比较有利。 创业合伙人的互补性非常重要,每个人思考一个重点方向并各司其责。大家在职责上业务管控上各自有自己的侧重点。同时,对于不擅长的点也能够相互补充。技术产品、市场、销售三足鼎立的团队组合,在互联网创业团队中相对比较常见。 当然,无论是多少个人的创业团队,必须有一个能够服众、有领导力、有充分话语权的人来充当CEO。代替其他创业者进行拍板决策,便于在重大决策方面能够高效推进和决策。 人员的招聘和留存 创业时,往往还会遇到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的招聘和留存。尤其是初创阶段的平台很难给出非常有诱惑力的薪资,要去与BAT去竞争,难度很大。往往在招聘了一个不错的苗子,培养了1—2年以后,却跳到了大公司去“镀金”。因此这时候如何招人、留人往往会成为创业者需要考虑的问题。适当的期权激励,对创业的热情和领导的关怀,会是一个极其有效的参考。 应届或者校招进入公司以后,这只是第一步。还需要持续不断地从公司发展、目标认同感、公司文化以及发展规划等多方面去持续不断地关怀员工。让员工对团队有认同、有依赖、有团队自豪和自尊。这样,就算员工想要离开团队,也会觉得有愧于公司的栽培,从情感上面自觉有愧。 当然,很多时候其实你不需要和BAT进行人才竞争,你要和自己的精神、诚意、信念竞争。总有人才不在BAT,这些人也有梦想、也有能力,就看是否能够为我所用。 技术在创业初期也是很重要的 在不同的创业团队里面组合和配置都不一样,但是在初期,产品创意和点子是吸引用户来使用产品的主要手段。而用户对网站的印象,会决定用户是否留存。这其中就包括了对网站的性能、功能使用等技术方面的考虑点。 此外,技术创业的时候,有核心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业务门槛,防止竞争对手快速模仿而失去市场优势。比如推荐算法、语音识别、意图识别以及机器挖掘等方面的核心技术还是非常重要的。 初创阶段,可能方向不是非常明确,市场环境又要求短、平、快地出结果,对技术团队的要求会非常高。在不是非常稳定的架构下需要快速响应,甚至有掉头的可能。技术团队本身的稳定性,核心成员的价值就会体现出来。初创阶段,个人实力会占据很大的地位。举个例子,之前有一块移动图片分享的App上线以后,使用了Cassandra队列服务,而技术团队对Cassandra的性能优化,底层原理并没有掌握得非常到位。于是在大并发来临的时候,整个服务压力极大,最后不得不临时改方案到MySQL。通过外援在一夜之间完成全部替换,整个团队的压力就非常大。 Q:关于寻找投资人,我有了方向该怎么找对应的投资人呢? 如果合伙人有足够的资本,不建议一上来就找投资人,而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种子资金。等到产品有了雏形,在市场上面有一定的用户规模或者商业规模,投资人自然会来找你。当然估值的话语权就在创业者手里了。 如果起步的时候,缺少种子资金,一定要找资方。也建议通过朋友引荐的方式推荐给投资人。现在创业者都不是一个人在创业,都是有体系和圈子的。加入这些圈子,可以了解到很多投资人的风格和习惯。比如酷讯创业圈子、创新工场等都有很多不错的创投基金。 →产品运营和推广← 朋友圈子是一个很好的推荐方式,让你熟悉的人先用起来,口碑传播会非常重要。 此外,目前的新媒体传播方式也很多。啪啪就是主要在微博上面进行推广产生了规模效应。微信朋友圈也可以考虑。整体上来说,口碑传播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办法让用户主动去拉用户进入。 产品的自传播功能也很有用。现在用户都有分享意识,喜欢将自己好用的产品或者网站分享给朋友。因此,在产品中设计适当的分享功能,如与QQ空间、微信、微博等SNS网站集成起来,再结合一些运营点子,让用户主动去拉进来他的朋友一起玩。比如唱吧的思路就非常不错,它甚至没有自己的注册功能,必须使用微信、微博等账户来进行登录系统。 单泽兵 现任赶集网高级技术总监,负责赶集主站及运营体系研发管理工作。有十多年技术工作经验,先后在传统软件行业和互联网行业有过较多技术开发和管理经验,经历了技术团队的辉煌和转型,曾带领团队通过联想CMMI5认证。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对IT技术和技术管理有较多经验。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进化》其他试读目录

• 从靠谱工程师向管理者的转变 @陈真
• 十年随想 @王会东
• 好产品经理的七个小窍门 @周盛
• 大型开源分布式平台实践心得 @唐会军
• 疯狂的互联网 @叶红兵
• 对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观察 @单泽兵 [当前]
• 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熠熠生辉 @林玉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