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西方古代世界地图中的疑惑 20世纪初,数幅15、16世纪期间欧洲人或阿拉伯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先后被世人发现。它们给史学界带来了惊喜,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疑惑和烦恼。这些地图向史学界暗示,在16世纪欧洲航海家的"地理大发现"之前,早已有人完成了环球勘测,并且有些勘测结果还比较准确。在这些古地图之中,有的在1492年之前绘出了尚未被欧洲人知悉的美洲大陆,还有的甚至描绘出南极洲陆地的轮廓。 很多史料证明,这些古代地图的绘制者并没有亲自参与过任何越洋勘测,他们只不过是一些编纂者或抄写者。他们在地图中记载的地理勘测信息和地域轮廓都是来源于前辈的地图。史学家们非常清楚地记得,16世纪以前欧洲人和阿拉伯人尚未掌握准确计算地球经、纬度的技术。那么,在16世纪以前何人曾经勘测过地球?这些人采用了何种勘测方法和手段?并且,他们勘测地球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近百年来,地图史学家们费尽心机、刻苦钻研,试图在地中海一带的文明古国中寻找出那些在"地理大发现"之前测绘世界的英雄们。可是,这些史学家的努力不仅迟迟得不到结果,反而他们的疑惑和烦恼却变得越来越多。有些史学家似乎已经感到绝望,他们不得不找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来安慰自己。有的把目光转向了天空,认为这些"古怪"的地图都是外星人的杰作;有的把希望寄托在上帝身上,认为这些古地图中的成就归功于上帝恩赐的灵感;还有的干脆闭上眼睛宣称,这些古地图全都是不可信赖的。 究竟哪些古代世界地图使那些受人尊敬的史学家们伤透了脑筋?这些地图的绘制者是谁?图中又有什么样的疑惑使学者们感到一筹莫展呢? 第一节《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中的问题 《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WaldseemullerWorldMap)绘于1507年(见彩图4),绘制者是德国教士、地图学家瓦德西穆勒(MartinWaldseemuller)率领的工作小组。此幅地图采用心型图形绘出了几乎完整的地球,其中包括南、北美洲和太平洋海域。《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的正上方,绘有一对以东、西两半球为图形的小型世界地图。学者们注意到,在心型世界地图中,北美与南美之间隔着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海峡,而东、西半球世界地图中的北美和南美由一个地峡相连接。心型世界地图与东、西半球世界地图虽有所不同,但两幅地图具有一些相同的错误。例如,日本被绘成竖在太平洋中央并且靠近北美大陆的一个大岛屿,东南亚的马来半岛东面有一个巨大的海湾和一个硕大的半岛。 《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中有很多标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此图将美洲大陆命名为"亚美利加"(America)(见插图1)。这一命名源自于意大利籍探险家亚美利哥·维斯普奇(AmerigoVespucci)的名字。瓦德西穆勒以为,这位意大利人是发现新大陆的英雄。 《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发表后,人们似乎只记住了"亚美利加"这一名称,而地图本身却被忘得一干二净。此地图诞生几十年之后逐渐变得无人知晓,并且从此销声匿迹近四百年。直到1901年,一位名叫费舍尔(JosephFischer)的历史学家在德国一座古堡的藏书室中发现了它。 费舍尔发现《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的消息公布于众后,立即在欧、美史学界引起轰动。许多史学家将此图称之为"美洲的出生证"。还有些地图史学家认为,该图有史以来首次绘出了美洲大陆、太平洋海域的基本轮廓,以及亚洲与美洲的地理关系。为此,他们将《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视为世界上最重要并且最有价值的古地图。正是由于《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在学术上占有极高的地位,美国国会图书馆从20世纪初开始游说德国收藏家和德国政府,试图将这幅珍贵的地图纳入他们的馆藏之中。经过近百年的努力,2003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最终取得了德国政府的同意,出巨资从德国收藏家手中购得此幅地图。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专家和学者都认为,《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是一幅完美无缺的古地图。一些史学家指出,此地图存有许多无法解释的问题。 有的史学家认为,《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的出世在当时的确是人类世界观的一次飞跃。可是这次飞跃的跨度如此之大,使人无法相信它是真的。16世纪之前,欧洲人的世界观一直被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勒密的地球学说所统治。按照此学说,地球上根本不存在美洲大陆和太平洋。在《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出世之前,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均显示出,在欧洲西海岸与亚洲东海岸之间只间隔有大西洋。正因如此,探险家哥伦布1492年航行抵达巴哈马群岛时,以为所到之地是印度。可是,为什么《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描绘出了美洲大陆和太平洋的轮廓呢?瓦德西穆勒又是从何得知大西洋的海域面积小于太平洋呢? 地理大发现编年史对太平洋的发现者早有明确的定论。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巴尔博亚(VascoNunezdeBalboa)从美洲东海岸穿过巴拿马地峡来到西海岸,他是第一个看到太平洋海水的欧洲人。1520年,麦哲伦率领船队通过麦哲伦海峡驶入太平洋海域,他是第一位带领船队在太平洋中航行的欧洲航海家。在史学家心目中,这些都是无可争议的历史记录。可是,它们却无法与《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相吻合。这幅地图的出世比巴尔博亚看到太平洋海水早六年,比麦哲伦船队在太平洋中航行早十三年。 《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还提供了一些令人感到吃惊的地理信息,这就是安第斯山脉和南美洲主要河流的走向。《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绘出这些地理信息的含义非同小可,它意味着1507年以前曾经有人对整个南美大陆的地形、地貌做过勘测,从而知悉安第斯山脉是南美大陆上最高的山脉,并且南美的主要河流都是由西向东流入大海。 由于《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与历史记录不一致,有些学者对此图的绘制年代提出了质疑。然而,纸张的水银印和相关的历史文档都证实,《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的绘制时间的确是在1507年。那么,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是否曾有人捷足先登,抢在巴尔博亚之前抵达太平洋东岸?是否曾有航海家早于麦哲伦船队横跨太平洋?何人曾在1507年之前完成勘测南美地形地貌的壮举呢? 这些问题引发了欧美学者对地理大发现史的深入研究和丰富的想象力。有人认为亚美利哥·维斯普奇或者其他欧洲航海家曾在1507年之前秘密地在太平洋中航行,他们曾对太平洋东岸进行了测绘;有的史学家认为,瓦德西穆勒曾借助于史前文化遗产;还有人幻想,外星人曾向瓦德西穆勒伸出了援助之手。可是,这些推测都没有任何根据。一些学者在对《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的评论中无可奈何地说,1507年绘出世界地图的功劳只能归属于瓦德西穆勒的想象力,他在上帝和幸运之神的帮助下猜出了美洲大陆和太平洋海域的地理状况。1 有谁会相信这些高谈阔论呢?《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中不仅有美洲大陆和太平洋海域,而且南、北美洲的地理位置以及大西洋与太平洋两者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也接近于现代地图。这些都是瓦德西穆勒猜出来的吗?如果瓦德西穆勒真的具有超人的能力,为什么他把日本错画成一个竖在太平洋中间的大岛屿?为什么他在心型世界地图中误把南美洲和北美洲画成了两个相互不连接的陆地呢? 实际上,瓦德西穆勒在地图的左下角写有一段注释:"我们在地图中仔细绘出的所有内容提供了真实、准确的地理知识。"2并且,瓦德西穆勒在地图右上方的一段注释之中清楚地说明,图中的许多地理信息来源于古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在描绘世界总体外观时,最好的办法是将古人的发现先画在地图上,之后再画上当今的发现,例如中国之地。这样,当那些对地理感兴趣并且希望找出各种各样地方的人们在图上看一眼并且看到所有地理发现或者最新探明的地域被仔细地、清楚地绘在一起,他们会感到满足并会对我们的努力表示感激。1 注释中,瓦德西穆勒使用了"发现"和"探明"两个词语描述画在地图上的新大陆。这两个词语表明,《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的美洲大陆轮廓并不是瓦德西穆勒幸运猜测的结果。 2005年至2006年间,美国国会图书馆地图史学家赫斯勒(JohnHessler)先后发表了两篇分析《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的学术文章。2此文章中,赫斯勒采用多项式回归法和多项式变形计算等涉及多次方程的数学方法对图中南美洲的轮廓进行了测算。赫斯勒的测算结果证明,《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中南美洲大陆一些地域的经、纬度比较精确。美国国会图书馆地图部主任赫伯特(JohnHébert)指出:"(图中)南美洲大陆形状准确……并且南美洲大陆宽度在一些关键点上误差只有七十英里。"3基于这些研究结果,赫斯勒做出了这样的推测:《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的南美西部海岸线不大可能是幸运猜测的结果;瓦德西穆勒曾经参考过前人对南美大陆勘测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资料已不复存在。 赫斯勒的研究结果令人感到信服。然而,这一研究涉及的两个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赫斯勒对《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的测算采用了涉及多次方程的数学方法。这种方法揭示出,那些曾经对南美大陆进行地理测量的古人掌握了高水平的数学运算技巧,其中包括多次方程和球面三角学。这些数学知识在地理测量和地图学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是,16世纪初,欧洲人的数学水平并没有达到如此程度。赫斯勒的研究结果还显示出,《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中欧、亚、非大陆轮廓的投影方法与美洲大陆轮廓的投影法完全不同。为什么瓦德西穆勒在一幅地图中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地图投影法呢? 1507年,瓦德西穆勒还撰写了一部名为《宇宙介绍》(CosmographiaeIntroductio)的著作。在此书中他自信地写道:"现已知道,地球分为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是相互连接的大陆,第四个部分是一个四周环海的岛屿。"1 瓦德西穆勒对世界地理的描述令人感到吃惊,特别是他非常确信地说明:地球第四部分(即美洲大陆)四周环海。这一描述意味着,在麦哲伦海峡被"发现"的十三年之前,欧洲人已经知晓这一海上通道,并且瓦德西穆勒已经掌握有关美洲大陆轮廓的信息。 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瓦德西穆勒后来改变了他对美洲大陆轮廓的看法。1516年,瓦德西穆勒出版了另外一种版本的世界地图。2与1507年《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相比较,此幅世界地图出现了很大变化(见彩图5)。太平洋海域从地图中消失,南美大陆的面积明显缩小,美洲大陆的命名也不再是"亚美利加"而改为"未知大陆"(TerraIncognita)。更加令人惊奇的是,瓦德西穆勒还在注释中暗示,北美大陆为亚洲北部的一部分。很明显,瓦德西穆勒对地球的认识出现了巨大的退步。对这种退步,史学界一直感到莫名其妙。在1516年版世界地图的诠释中,瓦德西穆勒提及他于1507年绘制的世界地图,并称这幅地图是基于"古代的、不可靠的原始资料"绘制而成的。根据瓦德西穆勒的这一表述以及1516年版世界地图出现的变化,我们可以推测出,瓦德西穆勒认为他于1507年绘制的世界地图是不准确的。遗憾的是,瓦德西穆勒没有进一步说明,那些"古代的、不可靠的原始资料"究竟来源于何处。 在16世纪初期,瓦德西穆勒并不是唯一知晓南美大陆轮廓和地貌的欧洲地图学家。1502年,欧洲地图学家坎提诺(AlbertoCantino)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史学界将此图称之为《坎提诺世界地图》(CantinoWorldMap)(见彩图6)。非常有意思的是,与《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非常相似,《坎提诺世界地图》对南美大陆和欧亚非大陆分别采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图投影法。 16世纪初德国地图学家斯楚讷(JohannesSch?觟ner)于1515至1520年间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见插图2)。在此地球仪上,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麦哲伦海峡和安第斯山脉,还可以看到南极大陆的轮廓。 《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坎提诺世界地图》和斯楚讷地球仪引发出一系列问题:为什么在一幅地图中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地图投影法?为什么《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和《坎提诺世界地图》将南、北美洲的轮廓绘为南北走向的长条形状?为什么瓦德西穆勒在1516年绘制的世界地图中将北美大陆视为亚洲北部的一部分?斯楚讷地球仪的制作者是从哪里获得有关南美和南极的地理信息呢?瓦德西穆勒所说的"古代的、不可靠的原始资料"又是来源于何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