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尼克松访问中国的电视节目,邻居家的女儿嘀咕道:"裤子好肥。"好像是在说中方出来接待的人。 肥大的裤子不行吗? 中国北方要穿棉衣,不光是裤子,上衣看上去也很肥大。 宽衣--自古以来是汉民族的特征。 为什么喜欢肥大的衣服,是因为穿着这样的衣服就不能随心所欲地打架,举止自然就变得彬彬有礼了。 当然,也有在殿中拖着长长的裤子,像浅野内匠头1一样亮兵刃的粗人。不过,吉良上野介正是因为对方衣服不方便而保住了小命。 鸦片战争的主角林则徐,被认为是个激烈的攘夷论者,实际上他对西洋的情况也颇有研究,高度评价了外国的艺术和技术,是个公正的人。他视察葡萄牙人的居留地澳门时,在日记中写道:"夷人好治宅,重楼叠居,多至三层。"称赞了葡萄牙人的建筑。但是,关于服装,他则轻蔑地说:"全身紧裹,短褂长襟,仿佛唱戏狐扮兔。"并断言说:"真是夷俗。" 肥大的衣服才是文明的象征,缝得紧紧的,穿着像狐狸、兔子一样,蹦蹦跳跳方便打架的衣服,都是野蛮人才穿的。当时中国人的这种想法,可以从林则徐日记中看出来。 前面也说过,日本的和服是中国系的东西,是棉睡衣中的冠军。 万延元年(1860)日本遣美使节团在归途中停靠爪哇,华侨代表访问了他们。使节随从中一人记载道:"因日本人的服装沿袭前朝风俗,怀念本土人,遂流下泪水。"大宅庄一在《流火》中写道:"日本人穿着和前朝相同的衣服,怀念印度尼西亚人,流下泪水。"我认为这里的"本土人"并非指印度尼西亚人,而是指中国本土的人。而且怀念当地人也很奇怪,远方故国的人才可怀念,当时(清朝)的故国在满族统治之下,被强迫改"夷俗"。因此,还是酷似明朝服装的武士打扮更为可亲,才会泪水盈眶。 所以,日本的和服本是宽衣,肥大而影响行动自由。那么,武士们行动的时候怎么办?系上束衣袖的带子就行了。 让宽衣变得行动方便,这是邪道,但这才是日本式的做法。可以这么说,束衣带正是日本精神的象征。 束衣带在中国并不存在,所以没有对应的词。"襷"1这个字在中国也没有,是百分百的日本制"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