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与中国人邻人:南 瓜_日本人与中国人邻人:南 瓜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杂文 > 日本人与中国人 > 邻人:南 瓜

日本人与中国人——邻人:南 瓜

在日本,南京豆、南京锭(荷包锁)、南京虫、南京玉、南京缎等,前冠地名南京的词很多。这是因为日中两国的往来中,过去南方比北方更频繁。去往长崎的唐船,大多从宁波一带出发,也就是江南,其中心为南京。因此,南京成为中国的代表也不足为怪。 明治初期,神户有叫做"南京姑娘"的女性,不是指中国女性,而是被中国人所围绕的女性。直到昭和初期,中国人都被称为"南京人",我也被这么称呼过。 在前冠南京的名词中,"南京虫"是最不讨人喜欢的,这种虫是否真是从中国而来,有点可疑。南京虫即臭虫,原产地是南亚。同样的,从泰国、印度进口的外国米也被叫做"南京米"。我曾听老人说,南京虫是跟着南京米的袋子一起来日本的。 说到南京,让人想到的是海那边的地方,但不是西洋,这个词被扩大范围用来形容本朝没有见过的珍奇事物。 南京豆就是花生,原产地为南美,中国没有。明末博物学的集大成之作、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90年刊)中也没有记载。清代乾隆年间,也就是到了十八世纪,才在各书中散见其名。《福清县志》记载了到日本布教的僧人应元,把花生的种子带回福建种植。如果是这样的话,花生就不是源自中国,而是"日本豆"。 南瓜也有个"南"字,但如其英文名所示,它是从柬埔寨传来的。但是,中国人却把南瓜叫"倭瓜"。从"倭寇"、"倭人传"等用例来看,"倭"字意味着日本。 在诸桥辙次编纂的《大汉和辞典》中,把"倭瓜"解释为"真桑瓜",越解释越麻烦。本来地理、时代不同,地名也不同。像玉筋鱼(ikanago),有些地方也叫做hisugo、hinago。现在中国把真桑瓜叫做"甜瓜",别名"梵天瓜"。这么看来,原产地是印度,不论如何,都不是从日本进口的东西。 中国人骂人的时候说"倭瓜脑袋",直译就是"南瓜脑袋",意思是"笨蛋、不利落(坑坑洼洼)"。甜瓜没有坑坑洼洼,过去不知道,现在知道了,倭瓜(日本瓜)肯定是指南瓜。 斗胆说说我这个业余人士的考证,我认为这个"倭"可能是同音字、表示洞穴的"窝"的转用。那么,语源就不是原产地,而是来自其形状"坑坑洼洼的瓜"。不论语源来自何处,现实中它被叫做"日本瓜"。 看来中日两国都想把这个坑坑洼洼的丑陋的瓜推给对方--"这是你们那儿的瓜"。在吸人血的虫子、难看的东西前面,冠上邻国的名字,这种互相抹黑的事还是少干为妙。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日本人与中国人》其他试读目录

• 邻人恰似一面镜子
• 前 言
• 陈舜臣大事年表
• 互不相干的邻居:唯一一次例外是"元寇"
• 从相交淡如水的邻居到不幸的邻居
• 日本文明是"掺水"的中国文明
• 只从中国学到了"理念"的日本人
• "从日本文明中去掉中国传来的东西,还剩下什么?"
• 日本人所说的"不讲礼仪"的意思
• 胡服骑射 军服难倒国王
• 失去惯有的"简洁"的司马迁之笔
• 深入理解中日两国语言的语气
• 没有比日本"歧视"更严重的国家
• 日本人的"外强中干"
• 自杀是"形式"——在这点上日本与中国相同
• 三岛由纪夫的死没有人间气息
• 中国没有"辞世"这一风俗
• 日本人的自杀与"物哀"相通
• 中国的文人与日本的文人
• 为什么日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
• 邻人醉态
• 邻人:例 外
• 邻人:盆 栽
• 邻人:忘 却
• 邻人:南 瓜 [当前]
• 医术与天文学
• 潇 洒
• 想象力
• 啊,麻将
• 商 标
• 清 早
• "昭" 字
• 姓谈:日本到底有多少个姓?
• 姓谈:不论是双字还是单字
• 姓谈:运动名
• 拿手好戏
• 大炮·鸟铳
• 友好的秘诀
• 宦 官
• 算 盘
• 元祖之争
• 肥大的裤子
• 寄托在对方身上的梦
• 中日在"旗与城"上的异同
• 国 花
•  "榻榻米"和"席"
• 隐者
• 日中交往与朝鲜之役
• 曹操是奸贼还是英雄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