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与中国人失去惯有的"简洁"的司马迁之笔_日本人与中国人失去惯有的"简洁"的司马迁之笔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杂文 > 日本人与中国人 > 失去惯有的"简洁"的司马迁之笔

日本人与中国人——失去惯有的"简洁"的司马迁之笔

司马迁执笔《史记》,是在胡服骑射一百五十年后。这里还要考虑到其间秦汉更迭,发生过巨大变革。 对于胡服骑射,生在那个时代的人的想法,和记录的人的想法,一定会有差异。 尽管如此,在读到《史记》的《赵世家》时,我不禁感到,写至胡服骑射这一段,司马迁忽然失去了惯有的简洁文风。 从"吾欲胡服"到"遂胡服,招骑射",共用了1375个字。 战国时期最戏剧化的事件--吴越决一死战,司马迁在《吴太伯世家》中只用了89个字,《越世家》中也只用了305个字。 在这些短小的篇幅中,司马迁记载了越王勾践欲赦吴王夫差,但夫差却说"我已老,死后无颜见伍子胥",然后自杀而亡的悲剧。夫差曾经破越,不听重臣伍子胥的劝谏放过了勾践。记载如此曲折的吴国灭亡史,所用文字极为简练。 如此一一列举文章的字数,或许无聊。吴的灭亡,在司马迁惜墨如金的笔下,反而显得余韵悠长: 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 越王勾践对曾帮助过自己的吴国生出同情之心,名臣范蠡如此劝诫他。越王出于仁义之心,仍不忍拒绝使者。范蠡当机立断鸣鼓进军,驱逐前来求降的使者。吴国使者悲泣而去。越王慈悲为怀,欲救吴王一命,下令让吴王去舟山列岛统治百家。但是,吴王辞谢后自杀。 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 全用史实,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吴国灭亡的悲剧,栩栩如生地浮现在眼前。 相比之下,对胡服骑射的叙述则显得十分冗长。为什么不用"十九年春正月,武灵王胡服招骑射,以报先王之仇"一句交代过去呢?只不过是把长袍大袖改成了上下两截套装这样一件小事而已。 当采用新事物时,中国人的顾虑之深、程序之繁琐,通过《史记》的这段记述风格就能看出来。 司马迁的时代,汉帝国正在与匈奴死斗,儒教正式被奉为国教。除了儒教的名分论之外,战争培养出的敌忾心所产生的"华夷有别"的思想,无疑正在高涨。因此,即使是一百五十年前的事,但若只用一行文字来记录采用夷狄风习这件事,恐怕不能服众吧。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日本人与中国人》其他试读目录

• 邻人恰似一面镜子
• 前 言
• 陈舜臣大事年表
• 互不相干的邻居:唯一一次例外是"元寇"
• 从相交淡如水的邻居到不幸的邻居
• 日本文明是"掺水"的中国文明
• 只从中国学到了"理念"的日本人
• "从日本文明中去掉中国传来的东西,还剩下什么?"
• 日本人所说的"不讲礼仪"的意思
• 胡服骑射 军服难倒国王
• 失去惯有的"简洁"的司马迁之笔 [当前]
• 深入理解中日两国语言的语气
• 没有比日本"歧视"更严重的国家
• 日本人的"外强中干"
• 自杀是"形式"——在这点上日本与中国相同
• 三岛由纪夫的死没有人间气息
• 中国没有"辞世"这一风俗
• 日本人的自杀与"物哀"相通
• 中国的文人与日本的文人
• 为什么日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
• 邻人醉态
• 邻人:例 外
• 邻人:盆 栽
• 邻人:忘 却
• 邻人:南 瓜
• 医术与天文学
• 潇 洒
• 想象力
• 啊,麻将
• 商 标
• 清 早
• "昭" 字
• 姓谈:日本到底有多少个姓?
• 姓谈:不论是双字还是单字
• 姓谈:运动名
• 拿手好戏
• 大炮·鸟铳
• 友好的秘诀
• 宦 官
• 算 盘
• 元祖之争
• 肥大的裤子
• 寄托在对方身上的梦
• 中日在"旗与城"上的异同
• 国 花
•  "榻榻米"和"席"
• 隐者
• 日中交往与朝鲜之役
• 曹操是奸贼还是英雄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