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与中国人"从日本文明中去掉中国传来的东西,还剩下什么?"_日本人与中国人"从日本文明中去掉中国传来的东西,还剩下什么?"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杂文 > 日本人与中国人 > "从日本文明中去掉中国传来的东西,还剩下什么?"

日本人与中国人——"从日本文明中去掉中国传来的东西,还剩下什么?"

--中国历史学家的观点 从香港来日本时,一个中国历史学家这样说-- 从日本文明中去掉中国传来的东西,还剩下什么?寻求日本本质的东西,不过是牵强附会。过世的津田左右吉博士曾经说:"法隆寺的建筑、三月堂的佛像,都已不能传达古代日本人的情怀。我们眼中所见,都只是没有温度的技巧,或者说是考古学的素材。至少到奈良朝为止的艺术,都是六朝至唐代的中国艺术的标本、模仿,不是我们民族的艺术……"(《文学中所见的我国国民思想的研究》) 先生十分博学。说得不好听,也就是说当时的日本什么也没留下。从一无所有中能产生什么呢?日本不就是巧妙地模仿中国文化,抓住机会,换上欧洲的模子吗?还有就是会做表面功夫。此外,日本还有什么长处吗? 我来回答-- 您也算是位学者。不知道具体专业是什么,似乎是历史方面的。作为历史学家,有这种认识可要不得。不过,关于日本,中国只有黄遵宪(1848-1905)的《日本国志》(1887)、戴季陶1的《日本论》(1928)等屈指可数的专著,也算情有可原。 您的想法和戴季陶在《日本论》中的一段很相似: 如果从日本史籍里面把中国的、印度的、欧美的文化统统取出来,赤裸裸地留下一个日本固有的本质,我想会和南洋土著人差不多…… 前面那段话本是戴季陶对日本人常把"日本式"三字刻在脑中、宣扬日本独特文明的揶揄,《日本论》中始终都透露着这种揶揄的态度。他在这本书中还说"文明是人类公有的",承认自尊心是民族的立脚点。 伊达亚·卞达森1近来多次提到"日本教",让日本人十分佩服。戴季陶早在四十多年前就提到日本人的"日本迷信"。 戴氏并非全盘否定,但指出,"日本迷信"已经完成了其使命,变得不合时宜了。 关于您像随脚踢开路边一块石头一样做出的判断,如"巧妙模仿"、"抓住机会换模子"、"会做表面功夫"等,希望您能往深处想一些。 这么说老师您有点失礼…… 戴季陶与日本女人恋爱,还生了一个孩子(这孩子当了名家望族的养子)。因此,对他来说,日本并非毫无渊源的异国他乡。 卞达森也在日本长大(按他的简历所说),对日本应该也很有感情。 您与日本毫无渊源,因此才能如此武断地贬低日本吧。 我并非强迫您喜欢日本。因为毫无渊源,才无法产生感情。 怎么办呢?今晚带您去先斗町2吧……几个月后,您的说法大概就不一样了吧。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日本人与中国人》其他试读目录

• 邻人恰似一面镜子
• 前 言
• 陈舜臣大事年表
• 互不相干的邻居:唯一一次例外是"元寇"
• 从相交淡如水的邻居到不幸的邻居
• 日本文明是"掺水"的中国文明
• 只从中国学到了"理念"的日本人
• "从日本文明中去掉中国传来的东西,还剩下什么?" [当前]
• 日本人所说的"不讲礼仪"的意思
• 胡服骑射 军服难倒国王
• 失去惯有的"简洁"的司马迁之笔
• 深入理解中日两国语言的语气
• 没有比日本"歧视"更严重的国家
• 日本人的"外强中干"
• 自杀是"形式"——在这点上日本与中国相同
• 三岛由纪夫的死没有人间气息
• 中国没有"辞世"这一风俗
• 日本人的自杀与"物哀"相通
• 中国的文人与日本的文人
• 为什么日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
• 邻人醉态
• 邻人:例 外
• 邻人:盆 栽
• 邻人:忘 却
• 邻人:南 瓜
• 医术与天文学
• 潇 洒
• 想象力
• 啊,麻将
• 商 标
• 清 早
• "昭" 字
• 姓谈:日本到底有多少个姓?
• 姓谈:不论是双字还是单字
• 姓谈:运动名
• 拿手好戏
• 大炮·鸟铳
• 友好的秘诀
• 宦 官
• 算 盘
• 元祖之争
• 肥大的裤子
• 寄托在对方身上的梦
• 中日在"旗与城"上的异同
• 国 花
•  "榻榻米"和"席"
• 隐者
• 日中交往与朝鲜之役
• 曹操是奸贼还是英雄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