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之美寓繁于简的 汉字文学_汉字书法之美寓繁于简的 汉字文学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王小波 > 汉字书法之美 > 寓繁于简的 汉字文学

汉字书法之美——寓繁于简的 汉字文学

大汶口黑陶尊上的符号,如果是“旦”这个古字,这个字里包含了“日出”、“黎明”、“朝气蓬勃”、“日日新”等许许多多的含意,却只用一个简单的符号传达给视觉。 汉字的特殊构成,似乎决定了早期汉语文学的特性。 一个“旦”字,是文字,也是图像,更像一个诗意的句子。 汉语文学似乎注定会以“诗”做主体,会发展出文字精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短诗,会在画面出现“留白”,把“诗”题写在“画”的“留白”上,既是“说明”又是“会意”。 希腊的《伊利亚德》(Iliad)、《奥德赛》(Odyssey)都是鸿篇巨制,诗里贯穿情结复杂的故事;古印度的《罗摩衍那》(Ramayana)和《摩诃婆罗达》(Mahabharata)动则八万颂十万颂,长达几十万句的长诗,也是诡谲多变,人物事件层出不穷,习惯图像简洁思考的民族常常一开始觉得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同一时间发展出来的汉字文学《诗经》却恰巧相反--寓繁于简,简单几个对仗工整、音韵齐整的句子,就把复杂的时间空间变成一种“领悟”。 汉字文学似乎更适合“领悟”而不是“说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仅仅十六个字,时间的逝去,空间的改变,人事情感的沧桑,景物的变更,心事的喟叹,一一都在整齐精简的排比中,文字的格律性本身变成一种强固的美学。 汉语诗决定了不与鸿篇巨制拼搏“大”的特色,而是以“四两拨千斤”的灵巧,完成了自己语文的优势与长处。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汉语文学最脍炙人口的名作,还是只有二十个字的“绝句”,这些精简却意境深远的“绝句”的确是文化里的“一绝”,不能不归功于汉字独特的以视觉为主的象形本质。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汉字书法之美》其他试读目录

• “上”、“大”、“人”——最早最美的书写
• 文字与图像在漫长文明中 相辅相成
• 寓繁于简的 汉字文学 [当前]
• 结绳
• 绳结
• 仓颉
• 象形
• 毛笔
• 甲骨
• 金文
• 石鼓
• 李斯
• 由篆入隶
• 秦隶
• 简册
• 波磔与飞檐 汉隶水平线条
• 即兴与自在 王羲之“兰亭序”
• 厚重与飘逸 碑与帖
• 平正与险绝 行草到狂草
• 法度与庄严 唐楷
• 书法云门:与身体对话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