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到昙华林二 昙华林_春天来到昙华林二 昙华林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当代文学 > 春天来到昙华林 > 二 昙华林

春天来到昙华林——二 昙华林

昙华林在武昌老城墙东北角下。 武昌老城墙早就没了,什么时候拆的以及为什么而拆,人们都说它不清。剩下的一小截,也就一两米吧,在三义村石瑛家的后院里。石瑛是个名人,原在湖北当过高官。书上说他是个好官,与他同时代活过的老人也说他是个好官。华林想,既然这样,那他就一定是个好官。石瑛留下这段城墙是个偶然。因为这段老墙在他家的后院,又因为他是个名人,没有人敢来拆除。这样一偶然,便似乎留下了历史。历史是最轻易让人提及但也是最容易让人忘却的东西。所以眼下差不多的人也都记不得武昌以前有过老城。 昙华林夹在武昌城边的两座山间。山并不高,但也足够挡人视野。一座山叫花园山,一座山叫螃蟹岬。 花园山是座找不到山顶的山。山上密集的房子把树干遮挡了,也把树尖淹没了,所以花园山看不到多少树。上山的路径就是街巷。山上有座天主教堂,站在那里已经一百多年,只有它见过树林变房子的全部过程。教堂很是肃穆庄严华丽。人一走进,敬畏之心顿起。教堂旁边还有神学院,也是上了百年的老屋。从昙华林踱步去教堂,必经一个厕所。厕所奇臭无比,这气味每一时每一刻都向着四周散发。黄昏的时候,祈祷的声音响了起来,诵诗也唱了起来,它们一起从山上顺溜而下,混着这臭味,深进到昙华林的每一条小巷。 螃蟹岬与花园山遥对着。顶上驻扎着军队,因为有部队,所以山还像个山样。仰头望去,一派的绿顶,绿树森森的。上到山顶,可看到小小的炮群。炮上有时候盖着伪装的网罩。有时候也没有。炮口朝天,威严得厉害。时见几个军人周边游弋,倘有举止可疑者,他们便会将雪亮的目光死死地盯住。其实多数的时候没有敌人。 这样,昙华林用书面语言说,就仿佛坐落在山谷间。花园山和螃蟹岬像是它的两个保镖,贴身侧立,遥相对视。左教堂,右军营;左耳听祈祷,右耳听军歌;上左山看圣母玛丽亚,上右山看大炮。而实际上,真要走进昙华林,哪里找得到一点“谷感”?武昌别处的市井街路是什么样的,昙华林也就是什么样的。 昙华林以前是武昌城富人居住的地方。花园洋房像是撒在两边的山坡上。随便走走,便可见高官的豪宅,富人的小楼、军阀的公馆、洋人的别墅,教会的礼拜堂。瑞典人还在这里修了他们的领事馆,北欧风格的楼房也就夹杂其间,赫然在望。只是岁月流年,人越住越多,各式板壁木屋、土砖平房、火柴水泥楼见缝插针,将昙华林当年的林间空地,花园院落一一占据。昙华林就成了今天这样的昙华林。沉闷而破旧,杂乱而肮脏,满目疮痍,不堪入目。老屋们虽然还留着一些,但面相已无看头,而主人也大多早已换过。破败陈旧是光阴赐予的。光阴是一去不返绝不重复的东西。消逝的光阴使这些老屋成为昙华林的沧桑往事,供人怀旧。 跟昙华林贴着身的还有一家医院。医院也是当年教会所办。华林便是在这家医院出生。华林的第一声啼哭,跟昙华林其他孩子没什么两样,细细的声音,断续的叫喊,有恐惧也有茫然。这就注定华林一生的平凡以及不为人知。 医院的角落里有一座名为嘉诺撒的小教堂。华林的爷爷第一次带华林来这边玩时,歌谣般说道:看看看,墙上有个人。看看看,墙上有个人。华林仰着头朝嘉诺撒小教堂的墙上使劲看,看了半天也没看到墙上的人。后来华林上了小学,再来时,方明白,墙上是有个人。那是门洞檐上用砖浮雕出的人字图案,一个很大很大的人字。华林还知道,做了鬼的爷爷只认得这一个字。 现今嘉诺撒小教堂已经废了。它背面的天文台废得更加厉害,废得差不多看不出它以往的模样。废弃的地方是小孩子的最爱。华林便常来这里。在这里玩的时候时常想,我一睁开眼,是不是就看到了这个小教堂呢? 华林就这样在昙华林悄无声息地长大。成人后的他依然喜欢到嘉诺撒小教堂来。他常常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这里看光影的流动。黄昏的时候,落日的余辉照在嘉诺撒教堂墙上的雕花上,有一种废弃的华丽。那时,爷爷的声音常常会在他的耳边回响:看看看,墙上有个人。 墙上的这个人字,在光阴中被风雨剥蚀,它没有长大,也没有缩小,只是遍体鳞伤。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春天来到昙华林》其他试读目录

• 一 春天来了
• 二 昙华林 [当前]
• 三 起名字
• 四 四月影会
• 五 海鸥的表达
• 六 风景在哪里
• 七 跟母亲坐茶馆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