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出版后记_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出版后记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历史 > 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 > 出版后记

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出版后记

1976 年至 1983 年,刘香成先后以《时代》周刊常驻北京记者和美联社首位驻北京摄影师的身份,作为 外国媒体唯一一位在北京的新闻摄影师,为当时的中国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剪影。他在那段时间的摄影汇集 成为《毛以后的中国》,1983 年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先后再版 5 次,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 高的声誉。2009 年 10 月本公司在之前几个外文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当数量未发表的照片,编辑制作首 个中文版——《中国:1976—1983》。因部分读者反映《中国:1976—1983》定价较高,我们又重新制作了 小开本的普及版《毛以后的 中国 1976-1983》,在前一个版本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订,添加了几幅照片。 《中国:1976—1983》中的作品,大都是新闻摄影。可是这个摄影集并不让人觉得那是和我们关系遥 远的陈年旧报纸档案,而更像是家里非常私人的老相簿。一页一页的照片翻过去,温暖纯洁的微笑,辛酸 忧患的伤感,水火煎熬的疼痛,都随着旧日记忆跑到我们的脸上。那些熟悉的场面发生在短短的三十年前, 许多情景我们都曾经亲历。可是隔了三十年的刹那光阴往回看,那些时代感鲜明的照片却又显得恍如隔世。 有那么一张照片,擎住头顶高高天空的巨人已经石化。在巨人脚下,一个青年正伸展出他初飞的羽翼。 他踩着旱冰鞋做出奋力飞翔的姿态,还带着点滞重。他并不是真的有一双翅膀,他展开的双臂却表达着那 个时代既浪漫又现实的梦想,隐喻那重新起飞的伟大的中国。 有那么一张照片,农民们将收割的大白菜抛上汽车。汽车上两个弯着腰的身影,像极了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的《拾穗者》(Les Glaneuses)。这遍布中国大地的坚毅而沉默的普通劳动者的影像, 就像是米勒笔下的司命三女神,昭示着他们的忍耐、谦卑与忠诚。 有那么一张照片,双手托着脸的男人贴着忏悔室的窗户小声倾诉。他的身体姿态中有一种异样紧张的 苦楚,而神父慈悲的脸上有画面中最明亮的神性的光。这种用光纯粹是伦勃朗(Rembrandt)式的。可是 这照片分明是凡间的事情,所以又格外让人想起悲悯的无奈。 如此种种的照片在这个集子里很多,没有必要逐张讲述。我们当然知道,文字永远不可能充分表达一 幅图像中所蕴含的信息,任何的评述都不可能充分阐释一张好的照片所有的内涵,无论是浪漫的诗意还是 富于幽默感的隐喻,或者其他。照片本身比一切解释的语言文字都有说服力。 希望借着刘香成这部享有世界级声誉的照片集,回顾三十年前改革开放之初时中国的景观和中国人民 的面貌,我们能重新回望那个时代,正确认识我们自己。 服务热线:13366312326 13911401220 读者信箱:onebook@263.net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摄影学院”编辑部 2010 年 11 月 24 日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其他试读目录

• 自序:毛泽东以后的中国
• 序一:历史与摄影 陈丹青
• 序二:以人为本用影像解读历史 (英)凯伦·史密斯
• 第四版序:伟大的照片是思想的呈现 (意)帝奇亚诺·坦尚尼
• 第四版序:真相从事实之中浮现 (美)刘美源
• 第四版序: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 (美)理查德·伯恩斯坦
• 第一版自序:实事求是
• 出版后记 [当前]
• 1981年,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毛主席像刚被摘取下来。
• 1981年,北京,“尝起来马马虎虎”,故宫里一个年轻人这样评论可口可乐的味道。
• 1982年,北戴河,几个年轻人一起摆好姿势等待拍照。
• 1982年,黑龙江省,庆祝春节的农村妇女。
• 1980年,北京,首都照相馆,身着半身婚纱的新婚夫妇。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