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逻辑学导论13.1 假说方法_简明逻辑学导论13.1 假说方法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哲学 > 简明逻辑学导论 > 13.1 假说方法

简明逻辑学导论——13.1 假说方法

假说推理最直接地应用于做出解释。由本书第一章可以回忆起解释就是阐明某事的一种陈述。许多解释是建立在直接观察和牢固记忆的基础上。例如:假设碰巧你的胳膊敷上了石膏,通过直接观察你知道,一周前玩足球时扭伤了胳膊。假设有人问起你的石膏,你回答说:“敷石膏是由于我玩足球时扭伤了胳膊。”这就是一种解释。或者假设你的数学教师问你:“微积分考试为什么不及格?”你回答说:“这是由于我考试前一天晚上没学习。”没有假说推理用于做出这类解释。 然而,情况经常是我们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做出需要的解释。假设一天早晨,你进到车里,插入钥匙点火,摇动发动机曲柄但却没启动,它没有发动的原因完全是一个谜。毕竟,前一天它相当完美地启动了。由于不可能仔细地察看出发动机的内部工作状态,从而提供需要的解释,于是,你就开始对车没有启动的原因进行推测:也许是火花塞脏了,或是点火线圈短路,或是燃油泵损坏,或者有人在晚间破坏了车。这些猜测就是假说,用于推导出假说的推理被称为假说推理。假说弥补了做出需要的解释时缺乏直接观察这一不足。 作为后续行动,你决定取下一个火花塞,检查一下它的状况,结果发现上面覆盖着一层碳积垢。现在你觉得自己找到了答案:车启动失败是由火花塞过脏所致。当然,这种解释可能是错的,正确的解释是其它的原因。但这就是所有归纳推理的性质,结果仅仅是可能的。在得出这一解释后,现在就可以将其转化为一个归纳论证。假设一个朋友过来对你说:“我觉得是气用光了。”你回答说:“不,是火花塞脏了,如果我换掉它,车就可以启动了。”此时,你正试图向你的朋友证明这件事,使用的这种论证就是因果推理。 在日常生活经历中,几乎我们每个人都使用假说推理。电视机修理人员在尝试了所有通常的解决办法仍未成功后,构造假说,从而确定图像依旧不清晰的原因;公路或者高速公路上开车的人进行假说推理,从而确定尽管不是交通拥挤时间,车辆依旧摩肩接踵的原因;外科医生在开药前,对病因做出假说推理;老师对在课堂上呈现一个复杂课题的最好方式进行假说推理;在论证犯罪动机时,检察官向陪审团提出假说。在所有这些情况下,证据都不能充分确切地表明发生了什么事,事件背后的真相是什么或采取何种方法。所以构造假说来弄清情况,从而指导下一步的行动。 假说推理最明确地应用于哲学和科学探索。每一个科学理论都可以看作是本质上统一合理地解释事件的假说。像托勒密和哥白尼关于太阳和行星的理论、道尔顿的原子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是弄清观察到的数据的假说。对于科学家来说,问题在于视觉无法看见自然的基本结构,而且他们观察得来的数据也不足以揭示这种结构。于是,科学家们构造了——不仅提供了将数据概念化的方式方法,而且通过对照试验的设计,明确地表明了有待回答的问题——的假说。 与此类似,每一个哲学体系都可被看作是解释经验内容的全部假说。柏拉图的理念论、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以及康德关于思维的理论都是旨在阐明经验的各个方面的假说。正如自然的结构对于科学家而言是一个谜,经验的意义对哲学家也是如此,普通的常识无法为其提供答案。于是,哲学家们构造了用于阐明经验内容,从而为进一步分析提供建议的假说。 无论应用于哲学、科学,还是日常生活,假说的方法一般包括四个基本步骤: 1. 问题的发生 2. 提出假说 3. 从假说中得出推论 4. 验证推论 这四个步骤可以通过一个侦探解决犯罪难题时所使用的方法得到说明。假设一位女士在她的公寓里被谋杀。最初,公寓里的一切都是潜在的线索:洗涤槽里的空酒杯、咖啡桌上的一小杯可卡因、地毯上发现的汽车钥匙、从长沙发上取下的一缕金发等等。为了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合理性要素,侦探提出假说——我们认为地毯上发现的钥匙与凶手的车符合。 通过这个假说,可得出许多推论。假定该钥匙仅适合最新型号的卡迪拉克,可推知凶手驾驶的是新型的卡迪拉克。此外,如果这是凶手持有的唯一钥匙,可得出车可能停在附近。第三种推论就是凶手的名字可能在当地的卡迪拉克特许经销商那里有记录。为了验证这些推论,侦探搜寻了周围地区的街道,联系了当地卡迪拉克汽车商,并索要了近期买主的姓名。 该例阐明了关于假说的三个附加要点。第一,假说不是来源于相关的证据,而是由调查人员附加于证据之上的。假说是思想的自由产物,从而用于构造证据,揭示深藏于表面背后的形式。侦探的假说可能完全错误,也许与钥匙相符的车是受害人借来过周末的,当然,还有许多想象得到的其它可能性。 第二个要点是假说指导证据搜集工作。没有假说作指导,所有的事实同等相关,并无主次之分。月球岩石的矿物含量及撒哈拉地区的温度与停在公寓外大街上的车同等相关。假说告诉调查者寻找什么,忽略什么。 第三个要点与假说的证明有关。我们假定侦探发现了停在公寓楼外的最新款的卡迪拉克,且钥匙可以点火启动。这些发现可能使假说具有了可信性,但在任何意义上都是无法证明假说的。进而我们得出结论:通过发现假说的一个推论为真,而证明该假说为真,等同于做一个肯定后件式的谬误推理。(见6.6节) 在这里,H代表假说,I代表推论,这样的论证有如下的无效形式: 如果H,那么I I H 另一方面,我们假定凶手自己去警察局自首且凶手拥有或驾驶的唯一汽车是福特。这一事实就会证明该假说为假,因为这使得凶手驾驶卡迪拉克的推论为假,这种推论的论证形式为否定后件式。 如果H,那么I 非I 非H 假说如要被证明为真,那么既要找到与钥匙相匹配的车,车主又要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简明逻辑学导论》其他试读目录

• 1.1 论证、前提和结论
• 2.1 意义的多样性
• 练习题2.1
• 9.1 类比推理
• 9.2 法律推理
• 9.3 道德推理
• 练习题9
• 11.1 概率论
• 13.1 假说方法 [当前]
• 14.1 科学和迷信的区别
• 14.2 证据支持
• 14.3 客观性
• 译序
• 前言
• 出版后记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