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奖和颁奖典礼是两个相关但不完全等同的概念,很多人却喜欢混为一谈。比方说,诺贝尔奖全球瞩目,但很少人对诺贝尔颁奖礼有兴趣,甚至连得奖者作何感言也鲜有媒体报道。有人誓言模仿奥斯卡,如果光是指那个奖也许有可能(等哪天中国电影市场成为像钢筋水泥那样全球第一时),但要动摇奥斯卡颁奖礼作为天下第一秀的地位,其难度恐怕超过举办一个公正公开公平并具全球影响力的电影奖。 原因是,奥斯卡颁奖除了电影之外,还是全球最大的名人秀,最大的时装秀,最大的美式二人转秀。曾经一度,主办单位宣称该节目的电视观众达十亿之多,大概是把中国想收看却看不到的人数也算在了里面。由于美国之外的观众人数较难统计,一般认为奥斯卡有数亿电视观众,属全球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共有一百多国转播。也许央视春晚的负责人不会同意这一说法,但春晚的收视率一贯只报最高点,而奥斯卡只能报平均点,也就是说,你如果看了一半,只能算半个人。正因如此,该节目最害怕时间拖得太长。奥斯卡奖在洛杉矶开幕的时间是下午5点半(再早的话离黄金时段更远),由于美国采取各地时差制,此时东部地区(如纽约)已是晚上8点半。三个半小时后,东部进入午夜,大批需要次日早起的观众关闭电视机进入睡眠,使得全美平均收视率大幅走低。为了保证高收视,节目最好在三个半小时内结束。整个节目大约有半个钟头的广告插播,比一般电视节目要少得多,但仍意味着真正作秀的时间只有三个小时左右。 奥斯卡颁奖礼的总导演叫做“制作人”(producer)(那个挂导演[director]名的是电视导播,负责镜头调度),他是由影艺学院聘请的。2005年的总导演是吉尔·凯茨,已是第13次应邀担任这项工作。跟我国的综艺节目相比,他的权力相当有限。比如,所有提名和得奖结果都不在他控制范围内,包括事先公布的终身成就奖。奥斯卡是表彰电影成就,而他的工作是做好一档电视秀。如果他有权的话,他会选择清一色高票房的影片和明星入围,因为那是提高收视的最佳途径。《泰坦尼克号》获奖那年的收视人数是近几十年的最高纪录。每当评委们青睐艺术小片时,也是他最痛苦的时候,2005年相信又让他头痛不止,因为明星未获提名就不愿出场,而影片没有群众基础,电视观众就不买账。另外,五首提名歌曲再冗长乏味(比如《冷山》入围的那两首),他也得想办法,压缩或联唱,但不可以删除(痞子阿姆《八英里》插曲最终获奖,但没有现场表演,是他自己不愿登台,也不准别人代唱)。 奖项花落谁家事先无人知晓,这表示很多筹备工作必须同时有五套方案。得奖人上台的音乐过门是配合该影人得奖作品,你尽可以猜测谁赢的概率最高,但必须五个都准备。2001年由身在斯里兰卡的亚瑟·克拉克宣读最佳剧本得主,是事先录制的,但他同时录了五种可能,然后在当晚公布的一刹那由导播选择开奖结果的那个版本。 得奖人发言也是总导演无法控制的环节。他求爷爷告奶奶请求他们不要长篇大论,威胁他们如果超过45秒钟就用音乐掐断他们。西班牙大导演阿莫多瓦的《我的母亲》获得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时,讲了五分钟,其电视效果大概相当于普通人闲聊五个钟头。那届奥斯卡总导演扎努克夫妇赶快请奥斯卡预订的颁奖人班德拉斯(他的同胞和曾经的合作伙伴)跟阿莫多瓦做工作,请求他若得奖力求言简意赅。岂料他上台后依然口若悬河,而且讲的英语连老美都难听懂。一分半钟后,总导演下令音乐响起;老阿不屈不挠,最后班德拉斯几乎把他架下台,把他气得骂了整晚的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