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跟某大型活动主办商说,办电影奖可以赚钱,他一定认为你跟美国小说里那个瑞普·凡·温克尔那样,一觉沉睡了20年。如今的中国,只有二级城市仍有承办金鸡百花奖的雅兴,希望借此提升城市知名度;但是,明星们往往不赏脸,即便来了也是一脸不耐烦。 在大洋彼岸,电影奖是名利双收的好差事,尤其是奥斯卡。据统计,奥斯卡能产生6亿多美元的经济效益。这跟奥运会相比当然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奥斯卡的风险要小得多。作为一项只持续四五个小时的活动,这就非常了不起了。 当然这么说是片面的。虽然颁奖仪式只是一个晚上的事,但竞选奥斯卡早早从头一年的9、10月份就悄然启动,以一些艺术性较高的作品参加多伦多影展为标志;而到年底大量文艺片上映,更象征着奥斯卡战役进入如火如荼的高潮。但既然谈“奥斯卡经济”,我们就应该分析由奥斯卡评选直接或间接引发的经济活动,这当中有些数据不可能确切,但作为猜测,仍有令人思索的参考价值。 颁奖活动和电视转播 多年来,奥斯卡颁奖典礼一直由迪斯尼旗下的ABC电视网作电视转播。2003年的广告价码是平均每次(一次30秒)135万美元,比2002年上升了6万。由于整个节目广告时段有限,仅58个,供不应求,因此早早售缺,ABC便不像以往那样保证收视率;也就是说,即便收视率不如预期高,它不会作减价或未来优惠的补偿。 58乘以135,共7830万美元。这只是美国一地的电视转播费。按照习惯做法,ABC下属的地方台可以独自销售少量广告时段,而且ABC还向上百个国家转售电视转播权,当然这些市场的转播费无法跟美国相比,但即使我们以“海外市场加地方台广告等于美国的一半”来算,这笔数字仍高达3900万美元。有些颁奖之外的活动没有转播权限制,当地能拍到的电视台都可以转卖,但多少也是一项外贸收入。光是洛杉矶KABC电视台的明星走红地毯节目,就卖给了47个国家。 这1.17亿美元的电视收入不可能完全落入电视商的腰包,ABC必须支付4740万购买播映权。这笔钱是付给奥斯卡的主办单位美国影艺学院的,也是该单位95%运作预算的来源。它拿出2190万美元办颁奖礼(租场地、请保安都是要钱的,但颁奖和获奖明星却是免费的),另外每年还花890万美元用于行政,以及数量不等的教育和慈善经费。 在多数年份,主办单位都略有盈余。比如2001年盈余840万美元,2002年却亏了180万美元。至2003年3月该单位钱库里积攒了8400万美元的“私房钱”,足以抵挡电影行业或广告行业不景气的冲击。 这1亿多美元可以说是最直接的经济效益。当然你也可以反驳说,电视台即便不播奥斯卡,照样可以播别的节目,照样会有广告收入,因此精确的计算应该是超出平时节目收入以上的部分,即经济学中的边际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