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以当时的天价从华纳影片公司那里挖来了彼得斯和古伯这两位制片人,向各人支付275万美元的年薪,并设立了5000万美元的奖励基金,外加公司升值的奖金(即股票期权)。索尼还以两亿美元的价格(比市价高出40%),买下了他们两人处于严重亏损的制片公司。 这还不算,当两位刚一跳槽,老东家华纳一状告到法院。原来彼得斯和古伯跟华纳签有合同,而索尼居然连这么重要的条款都没注意,结果赔偿了8亿美元。 你若觉得如此大手笔挖来的人才一定是稀罕之物,那就对了;不过他们俩不是创造财富的稀有人才,而是罕见的“败家子”。强·彼得斯原来是好莱坞明星的发型师,连初中都没念完,有人说他连字都识得不多,但性格暴躁;而彼得·古伯虽说有法律学位,并曾在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任职,但他是被开除的,后来在宝丽金当主管时,使得该公司的电影制片业务以亏损一亿美元而告终。他俩在好莱坞名声并不佳,虽说在一些著名影片中挂上“监制”之名,但往往徒具虚名。如他们监制斯皮尔伯格的《紫色》时,斯导在合同中明文规定,不许这两人踏进片场一步。他们唯一真正参与的成功影片只有《蝙蝠侠》这一部。 然而索尼把买下的哥伦比亚交给了这两个“败家子”。在此后的5年里,几乎不闻不问,任凭他们疯狂挥霍--用公司的钱装潢豪华住宅和办公室、开盛大派对、买昂贵专机,甚至雇佣高价妓女……与此同时,正规的电影业务没人打理,推出的影片一部比一部更赔钱。即便在“节俭不是美德”的好莱坞,人们都被这种行为惊呆了,不明白索尼为何放任不管。一位圈内人士总结道:“这是娱乐业有史以来最公开、最惊天动地的败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