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启示录索尼的好莱坞梦_好莱坞启示录索尼的好莱坞梦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电影 > 好莱坞启示录 > 索尼的好莱坞梦

好莱坞启示录——索尼的好莱坞梦

1989年,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的高价,买下了美国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从理论上讲,这是一项充满远见的投资,能有效地分散“硬件”产品的风险,发挥“软硬件”结合的综合效应,但在实际运作中,它却成了索尼几年都挥之不去的噩梦。索尼为此另外多交了30多亿美元的“学费”。 良好的动机,充足的准备 早在70年代,索尼研制出一种录像带制式,叫做“贝塔”(Betamax),卖出了10万台录像机。两年后,松下公司另起炉灶,推出了VHS格式的录像带和录像机。贝塔虽然质量更好,但由于格式垄断、价格较高,最后在市场上惨败给VHS。这事件成了索尼高层的终生耻辱。 索尼一向羡慕荷兰的菲利浦公司,菲利浦旗下拥有宝丽金唱片公司,因此推行新的音乐格式CD时,无需向娱乐产品业点头哈腰。如果索尼当时拥有一个好莱坞电影厂,并以贝塔格式发行该公司的录像产品,那么,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 贝塔就不会遭到淘汰的命运。这一设想有多少依据很难确定,但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对此确信不疑。 1987年,索尼收购了美国的哥伦比亚(CBS)唱片公司(跟同名电影公司无关)。虽然价格不菲,但CBS仍为母公司带进利润。索尼蠢蠢欲动,希望进一步进军全球娱乐业。 在日本几大电器公司中,索尼非常重视海外市场,早在1960年就开设了美国分公司,一年半后成为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日本公司。已故的索尼老总盛田昭夫对西方文化及商业管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1963年接受采访时表明:“首先必须彻底了解一个市场,学会如何在那里进行销售,建立企业的信心,然后才投入该市场。但一旦投入,便要百分之百投入。” 然而索尼在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过程中,犯下了一个又一个错误。这中间的教训,对于抱有海外市场梦甚至好莱坞梦的亚洲公司,都是一声声警钟。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好莱坞启示录》其他试读目录

• 华纳兄弟影业
• 迪斯尼影业公司
• 20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
• 派拉蒙影业公司
• 环球影业
• 索尼哥伦比亚
• 梦工场
• 迪斯尼的冬天
• 艾斯纳的管理风格
• 梦幻能否继续?
• 迪斯尼的启迪
• 从卖盒子到卖内容
• 开创电玩业务的久多良木
• 索尼的好莱坞梦 [当前]
• 人脉不广,“地形”不清
• 用人失误,一错再错
• 文化差异,平衡不易
• 索尼的未来
• 明星片酬
• 明星代言
• 确定身价
• 最新趋势
• 编剧罢工为哪桩
• 从《哈利·波特》看行销中的综合效应
• 如何避免杀鸡取蛋
• 欲擒故纵,让影迷望穿秋水
• 综效的局限性
• 奥斯卡经济
• 小金人把守作秀战场
• 奥斯卡的后劲
• 解密奥斯卡
• 奥斯卡是怎么评选的
• 谁能预测奥斯卡
• 最佳故事片有何规律
• 《撞车》何以撞掉《断背山》
• 奥斯卡的诅咒是真的吗
• 奥斯卡如何作秀
• 奥斯卡为何自我解嘲
• 奥斯卡作秀为何也要替身
• “潜规则”与性交易
• 好莱坞同性恋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