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启示录艾斯纳的管理风格_好莱坞启示录艾斯纳的管理风格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电影 > 好莱坞启示录 > 艾斯纳的管理风格

好莱坞启示录——艾斯纳的管理风格

自从艾斯纳在1984年成为迪斯尼CEO以来,他像微软的比尔·盖茨、通用电气的杰克·威尔奇那样,已成了所经营企业的化身。企业主管的名声通常只局限于本行业,但艾斯纳的名字绝不亚于旗下的娱乐明星。身高1.9米的他,跟下属走在一起,颇有大将高瞻远瞩、威震四方的架势,再加上他经常在电视上介绍迪斯尼的节目、宣传新片、讲解公司历史,他的曝光率远高于其他娱乐及媒体公司的主管。仔细想一想,艾斯纳做的很多工作,原本属于米老鼠;说得不好听一点,他在抢米老鼠的饭碗哩。 企业主管担任企业的形象代言人,这种情况不多见,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要他没有颠倒主次、忘掉本职工作就行。艾斯纳即便不当“明星CEO”,迪斯尼的经营状况理所当然会构成他的功过。当初他刚接过CEO大权时,迪斯尼公司正处于一塌糊涂的境地,是艾斯纳力挽狂澜,救迪斯尼于危难,使公司的市值从当时的20亿美元飙升到2000年的900亿美元。现在迪斯尼一蹶不振,股票徘徊于低位,人们的责难自然也指向他。 艾斯纳有着不知疲倦的工作精神,连1994年的心脏手术也不能延缓他的工作节奏。他是一个典型的微观管理者,事无巨细,全都要过问,连迪斯尼乐园附属旅馆的大堂设计,他都会跟设计师亲自讨论,采用什么风格、什么颜色、什么主题,都由他最后点头才能算数。他说,如果他有时间,一定会每天清早收看ABC的《早安美国》,帮助该节目摆脱低收视的困境。 业界人士承认,艾斯纳有着惊人的品位,许多长寿节目最初都是由他培育的,当时他仍是ABC的一名节目部主任。但作为国际娱乐媒体巨擘的“一把手”,纵使你有三头六臂,有无限的精力,你也不可能什么事都揽给自己。这种管理方式的最大弊端,是削弱具体分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如果艾斯纳“屈尊”跟舞台剧《狮子王》的服装设计师商讨剧中人物的服饰,那要该剧的导演和制作人干吗?他们心里会怎么想?长此以往,手下的能人自然会另谋高就,离他而去,剩下的就是那些没有创意、没有冲劲、只会揣摩领导意思的庸人。 他自己的孩子对他说,他跟以年轻人为主的现代观众之间有代沟,他再也不可能用“钦点”的方式发掘走红节目,但他不以为然。有人问他这种管理风格是否会抑制艺术人员的创作激情,他回答说,艺术人员需要独立空间,那都是鬼话,娱乐业是集体合作的行业,若有人需要一方净土搞创作,他尽可以去当诗人。艾斯纳还举旗下电影公司米拉麦克斯为例,该公司以制作具有原创性的艺术影片为主,在经营上也颇似灵活的小公司,迪斯尼自从把它揽入麾下后,采取“放任自流”的策略,结果经济和艺术效益均很显眼。艾斯纳解释道,他对“真正有才”的人不需要管。当然,放任不管也导致了后来母子公司之间的强烈矛盾,到2004年激化,几乎到你死我活的地步。2005年,迪斯尼跟米拉麦克斯的创办人韦恩斯坦兄弟正式分家,结束了12年的“婚姻”。1993年迪斯尼以8000万美元买下独立制片公司米拉麦克斯,之后米拉麦克斯发行了300部影片,美国总票房收入达45亿美元,共获奥斯卡提名220个,获奖53个,包括《莎翁情史》、《英国病人》和《芝加哥》这三部最佳影片。迪斯尼表示,在1999年至2003年几年间,米拉麦克斯只在其中两年为母公司赚了钱;米拉麦克斯反驳道,其中4年是赚钱的,只有2001年赔钱,而且5年里为迪斯尼赚了将近4亿美元。专家认为,它们两家的“联姻”就跟典型的好莱坞明星婚姻一样,从互相迷恋到背叛,直至离婚、分财产,中间起决定性因素的往往就是数字越来越大的钱和越来越膨胀的自我。分家后,迪斯尼保留原米拉麦克斯约550部影片的版权以及米拉麦克斯的名字,而韦恩斯坦兄弟获得一亿多美元的新公司启动费,并且带走米拉麦克斯旗下的分公司帝门影片公司(Dimension)。 曾与艾斯纳对簿公堂的卡岑伯格,是近十多年来动画片复兴的最关键人物 艾斯纳不仅对艺术创作人员有此政策,对行政管理也采取同样手法。他经常派两三个人主管旗下一个单位,形成“委员会”局面,谁也没有绝对的作主权,互相牵制,激化内部竞争。目前旗下的电影公司、ABC及所属的家庭电视网均由“委员会”管理。 艾斯纳对于下属很严厉,渐渐失去了笼络人心的能力。1994年,他的副手死于空难,打那以后,底下人便害怕进他的办公室。原来,他和副手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下属在他那里遭到一顿训斥,可以一步跨到二把手那里享受一下关怀和安慰。如今副手不在了,他的“高压”手段便失去了缓冲机制。另外,艾斯纳还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对于离职人员从不给予好脸色看。在西方,高级管理人员跳槽是很正常的现象,一般CEO对于“叛逃者”心存忌恨,但至少在表面上仍会摆出一副和和气气的样子。 艾斯纳用人政策的失误集中体现在卡岑伯格和奥威茨两人身上。卡岑伯格为迪斯尼开发了最卖座的动画影片,但他“升官”无望,于是离职,艾斯纳跟他发生冲突,最后对簿公堂,以2.7亿美元赔款告终。奥威茨原是好莱坞最呼风唤雨的经纪人,被艾斯纳高价请来担任总裁。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但艾斯纳一意孤行,结果,事实证明奥威茨并不适合坐那把交椅。14个月后,艾斯纳只得花1.6亿美元,请奥威茨“走路”。2004年,股东的诉讼使得两位迈克尔公堂相见,抖出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内幕。调查发现,奥威茨花了110万美元在吃喝旅行上,370万美元用来装修豪华办公室。但奥威茨表示,他当时的很多意见如果实施,将给迪斯尼带来巨额利润,比如他主张用1亿美元购买50%的雅虎股权,当时艾斯纳若听了他的话,这笔财富现在的价值是240亿美元。 对于迪斯尼高层的人才流失,有人归结于艾斯纳的傲慢及缺乏承担责任的精神--当公司风光时,光荣属于艾斯纳;当公司倒霉时,责任似乎被推卸到下属那里。另有专家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个高层管理者人人想当“明星”的行业,但迪斯尼只有一个明星的位置,那是留给艾斯纳这个CEO的。 业内人士还指出,迪斯尼的董事会不能起到监督的作用,充其量只是“马屁虫”,16名董事中,一半是迪斯尼的主管或前主管,或跟它有生意关系,其他人多半是象征性的“摆设”。几位曾拥有大量迪斯尼股票的投资家,如沃伦·巴菲特,早已将股票脱手,如今没有哪个人或机构手中持有5%以上的迪斯尼股票,这就意味着谁也无法对艾斯纳真正施加压力。 艾斯纳的报酬也是遭人诟病之处。他在救活迪斯尼那几年,年薪是75万美元,在大公司CEO中算是很有“自控能力”的。后来,他采用的收入和表现挂钩法越来越名不副实,如他在1996年以每股21.1美元给自己发的1500万股,若每年每股上升一元,到7年后可以合法抛售时,他便可赚进一亿多美元的差额。当然,迪斯尼股票的表现远不如预期,艾斯纳在后来几年也只领干薪,但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他从股权中总共套现7.5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报酬最丰厚的企业主管之一。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好莱坞启示录》其他试读目录

• 华纳兄弟影业
• 迪斯尼影业公司
• 20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
• 派拉蒙影业公司
• 环球影业
• 索尼哥伦比亚
• 梦工场
• 迪斯尼的冬天
• 艾斯纳的管理风格 [当前]
• 梦幻能否继续?
• 迪斯尼的启迪
• 从卖盒子到卖内容
• 开创电玩业务的久多良木
• 索尼的好莱坞梦
• 人脉不广,“地形”不清
• 用人失误,一错再错
• 文化差异,平衡不易
• 索尼的未来
• 明星片酬
• 明星代言
• 确定身价
• 最新趋势
• 编剧罢工为哪桩
• 从《哈利·波特》看行销中的综合效应
• 如何避免杀鸡取蛋
• 欲擒故纵,让影迷望穿秋水
• 综效的局限性
• 奥斯卡经济
• 小金人把守作秀战场
• 奥斯卡的后劲
• 解密奥斯卡
• 奥斯卡是怎么评选的
• 谁能预测奥斯卡
• 最佳故事片有何规律
• 《撞车》何以撞掉《断背山》
• 奥斯卡的诅咒是真的吗
• 奥斯卡如何作秀
• 奥斯卡为何自我解嘲
• 奥斯卡作秀为何也要替身
• “潜规则”与性交易
• 好莱坞同性恋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