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正奔波在入蜀的途中,不知道太子即位的消息。七月十五日,他们到了普安郡,剑门关所在地,玄宗大概在这里松了一口气,于是对平叛做了新的布置,他下了一道制书:“以太子李亨充天下兵马元帅,领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都使,南取长安、洛阳。以御史中丞裴冕兼左庶子,陇西郡司马刘秩代理右庶子;永王李璘任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节度都使,以少府监窦绍为王傅、长沙太守李岘为都副大使;盛王李琦任广陵大都督、江南东路及淮南、河南等路节度都使,以前江陵都督府长史刘汇为王傅,广陵郡长史李成式为都副大使;丰王珙任武威都督,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路节度都使,以陇西太守邓景山为王傅,并兼都副大使。凡所须兵马、甲仗、粮衣、杂物等,皆由当路供给。各路原节度使虢王李巨等人仍依前任使。这些由亲王担任的节度使、节度都使可以自署官属及本路郡县官,任命后告知朝廷。” 李琦、李珙等人并不出阁任职,只有李璘赴镇。朝廷置山南东道节度使,领襄阳等九郡;升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使,领南海等二十二郡;升五溪经略使为黔中节度使,领黔中等郡。分江南道为东、西两道,东道领余杭等郡;西道领豫章等郡。李璘任节度都使,节度都使是总领数道节度使的大使,他总领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四道。李璘的行动引发了统治阶级内部一场激烈的斗争,这是后话。 在这之前,各地听说潼关失守,皇上离京,都不知道玄宗到了哪里。这道制书送到各地,人们才知道皇上所在。 玄宗来到巴西郡,太守崔涣迎谒。玄宗跟他交谈,很喜欢他,房琯又向玄宗推荐他,当天,玄宗拜崔涣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以韦见素为左相。玄宗还在不断完善他的“流亡朝廷”,幻想着遥控全国的政局。常言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这种局面不会持久。 玄宗经长途跋涉,来到益州,停銮成都,从官及护驾禁卫军士兵只有一千三百人。 肃宗即位三十天后,灵武方面派的使者来到成都,奉上尊玄宗为太上皇的表奏。据说,玄宗很高兴,他说:“我儿上应天心,下顺民意,承继大统,组织平叛,我没有后顾之忧了。”于是下了一道制书,云:“从今天起,我下的制敕称为‘诰’,臣下向我上的表疏上一律称我为‘太上皇’。四海军国大事,先上奏皇帝李亨,听他的安排,然后告我知道。等到克复首都长安,我就不再过问朝廷和国家的任何事务。”他以皇帝身份最后一次召集身边的大臣,命韦见素、房琯、崔涣等人奉传国玉玺和宝册至灵武传位。玉玺是皇帝的大印,这我们都知道;宝册呢?宝册又叫玉册、玉策,是帝王祭祀告天的册书。祭天是皇帝的职责,拥有宝册,也是皇帝身份的象征。 后来,肃宗离开灵武,进至顺化郡,韦见素等人从成都赶到,见到肃宗,奉上玄宗的传位宝册。肃宗不肯接受,他说:“因为中原动乱,暂且总统百官,哪敢乘动乱之机袭取皇位!”大臣们都坚决奏请,肃宗不答应,把宝册放在别殿,早晚都去礼拜,就像侍奉父皇一样。因为韦见素曾依附杨国忠,所以肃宗对他很冷淡,有意疏远他。房琯有大名,肃宗对他很敬重。房琯每次见到肃宗,议论当前的政局,雄辩滔滔,慷慨激昂,说得肃宗为之动容,因此军国大事多与房琯商议。房琯也以天下为己任,知无不为,其他宰相都拱手避之,让他三分。可是房琯是纸上谈兵的高手,并无将略,他统兵打仗,与叛军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交锋,便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