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5_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5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中国历史 > 安史之乱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5

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5

第二天,百官入朝者不到十之一二,玄宗决定西幸。但他深知此行关乎长安局势,因此放风要御驾亲征,虽然他知道也不会有人相信,因为没有可用之兵,皇帝亲征岂不是空话?但需要制造一种假象。他派京兆尹魏方进为御史大夫,兼置顿使,置顿使是安排皇帝出行途中食宿的临时职务。魏方进安排入蜀途中事宜,声称剑南节度大使颍王李璬将要亲赴剑南道,令剑南道作接应准备。玄宗自己当夜移幸大明宫,以便于次早出城。当晚,命陈玄礼整顿六军,厚赐钱帛,选取闲厩马九百余匹,作逃离长安的安排。 玄宗所以决定幸蜀,是由蜀中的各种有利条件决定的。首先,朝廷弃城而去,叛军有可能追赶流亡的朝廷,蜀道艰险,有剑门关险要的隘口,少量兵马足以阻止叛军的追击;其次,蜀中富庶,逃至成都可以过上一种优裕的生活;第三,成都是一个盆地,四围皆高山峻岭,远离各敌对政权的侵扰,比较安全。剑南又是十大军区之一,“剑南节度西抗吐蕃,南抚蛮獠”,统天宝、平戎等六军,屯益、翼等十三州,“治益州,兵三万九百人”(《资治通鉴》卷215),杨国忠兼任这个大军区的司令长官——剑南节度使。有这样的军力,朝廷的安全没有问题;第四,从成都东下,还可走长江水道,再北上中原。就像杜甫诗中所说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回旋的余地。这些条件决定幸蜀比往其他几个方向逃命要好,比如经河西走廊逃到西域去,或出蓝关逃到襄阳去,等等。所以玄宗幸蜀应该是经过三思的。——当然也是杨国忠迫切希望的。 至德元载(756年)六月十三日黎明,玄宗与杨贵妃姊妹、皇子、皇妃、公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出延秋门逃出长安。皇妃、公主、皇孙不在宫内的,皆弃之不顾。延秋门是长安禁苑的西门。长安禁苑在皇城西北,出大明宫向西就是禁苑。当玄宗经过左藏大盈库时,杨国忠建议纵火烧掉,以免粮食为乱军所得。玄宗有些难过,他说:“乱军进入长安,找不到粮食,一定会搜刮百姓,不如留给他们,以免给百姓增加负担。” 当天还有官员入朝,至宫门,还听到报时的漏声,禁卫军侍卫宫禁,仍然戒备森严。但当宫门开启,宫人乱出,内外扰攘,都说不知道皇上到哪去了,局势顿时大乱。王公、士民四出逃窜,城外的百姓则争着进入宫禁和王公第舍,盗取金宝,有的人竟骑着驴子登上大殿。有人纵火烧左藏库。负责留守长安的崔光远和边令诚率人救火,又募人代理府、县官分守各处,杀十余人,局势才稍微安定下来。崔光远派儿子去洛阳见安禄山,交涉献城事宜,负责掌管宫禁锁钥的边令诚向安禄山献上了宫禁钥匙。 却说玄宗出城,过便桥,杨国忠派人焚桥以断乱军追路。玄宗说:“官吏、百姓都避贼求生,何必要断大家的逃生之路呢?”命高力士留下,率众灭火。又派宦官王洛卿先行,告谕沿途郡县,安排行途食宿。到了吃饭的时候,队伍来到咸阳望贤宫。本想着王洛卿已经安排好饭食等着呢,可是到处找不到王洛卿,原来他和县令已经逃走了。宦官征召百姓供应,官吏百姓没有人响应。到了正午,玄宗还没吃上饭,杨国忠亲自去买了点胡饼献上。 百姓们听说皇上蒙难,有来见玄宗的,玄宗放下架子,问他们:“卿家有饭否?不择精粗,只要有只管拿来,给卫兵和孩子们充饥。”这时百姓争献粝饭,杂以麦豆,皇孙们争着用手抓着吃,一会儿便吃光了,仍感到没有吃饱。玄宗付了饭钱,慰劳百姓,看到皇上落到这个份上,百姓们都忍不住哭出声来,玄宗也掩面而泣。 尚食——负责安排皇上饭食的官员送来御膳,玄宗命先赐从官,然后才吃,又令军士散至各村求食。这支队伍快到半夜时来到金城县,县令也已经逃走了,百姓们也都闻风脱逃,而饮食器皿俱在,士卒们拿来可以自己做饭吃。这时随从的士兵也有不少人逃走了,甚至内侍监袁思艺也不知去向。馆驿中没有灯,黑灯瞎火,大家贵贱不分,互相枕靠着睡在地上。王思礼将军从潼关赶来,玄宗才知道哥舒翰被擒和潼关失陷的详情,于是任命王思礼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即令赴镇,收合散卒,以俟东讨。 六月十四日,玄宗一行来到马嵬驿。马嵬驿在兴平县西北,距长安百余里。这个地方叫马嵬坡,西晋时有一位叫马嵬的人曾在此筑城,故名。马嵬坡在从长安入蜀的驿道上,马嵬驿是大道上一个普通的驿站。如果不是玄宗入蜀路经此地,它可能早就从历史的记忆中消失了。到了这里,连续奔逃又不得安稳食宿的将士们都又饿又累,一种愤怒的情绪正在积聚。前两天一直在担心叛军追来,逃生的念头压倒一切,大家都顾不了许多,只管克服困难前行。现在距长安已远,没有听说被追击的消息,那种蕴蓄已久的窝火便需要找一个突破口,喷发出来了。 从军士们怨声载道的口气中,?玄礼觉察到一种可以利用的情绪。他本来在未离长安时就想杀掉杨国忠,没有得逞,现在他感到机会来了,史载“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因东宫宦者李辅国以告太子,太子未决”。“太子未决”,决不是太子不想杀杨国忠,杀杨国忠是太子李亨早就有的思想。我们知道,杨国忠与太子早就是不共戴天的仇敌,现在太子随大驾西行,要往杨国忠安排的剑南行进,他感到自己是在一步步走向死地。到了剑南,一切都只能听任杨国忠摆布,不要说太子的地位难保,连生命也在杨国忠之手。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安史之乱》其他试读目录

• 1
• 2
• 3
• 投机与冒险:安禄山崛起 1
• 投机与冒险:安禄山崛起 2
• 投机与冒险:安禄山崛起 3
• 投机与冒险:安禄山崛起 4
• 投机与冒险:安禄山崛起 5
• 投机与冒险:安禄山崛起 6
• 帝国裂缝:张九龄罢相 1
• 帝国裂缝:张九龄罢相 2
• 帝国裂缝:张九龄罢相 3
• 帝国裂缝:张九龄罢相 4
• 口蜜腹剑:李林甫误国 1
• 口蜜腹剑:李林甫误国 2
• 口蜜腹剑:李林甫误国 3
• 口蜜腹剑:李林甫误国 4
• 口蜜腹剑:李林甫误国 5
• 弄巧成拙:杨国忠逼反 1
• 弄巧成拙:杨国忠逼反 2
• 弄巧成拙:杨国忠逼反 3
• 弄巧成拙:杨国忠逼反 4
• 姑息养奸:唐玄宗自食其果 1
• 姑息养奸:唐玄宗自食其果 2
• 姑息养奸:唐玄宗自食其果 3
• 姑息养奸:唐玄宗自食其果 4
• 虎斗烽烟四起:仓促防御战 1
• 虎斗烽烟四起:仓促防御战 2
• 虎斗烽烟四起:仓促防御战 3
• 虎斗烽烟四起:仓促防御战 4
• 虎斗烽烟四起:仓促防御战 5
• 虎斗烽烟四起:仓促防御战 6
• 虎斗烽烟四起:仓促防御战 7
• 虎斗烽烟四起:仓促防御战 8
• 虎斗烽烟四起:仓促防御战 9
• 虎斗烽烟四起:仓促防御战 10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1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2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3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4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5 [当前]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6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7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8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9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10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11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12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13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14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15
• 内忧外患:艰难的抗战 1
• 内忧外患:艰难的抗战 2
• 内忧外患:艰难的抗战 3
• 内忧外患:艰难的抗战 4
• 内忧外患:艰难的抗战 5
• 内忧外患:艰难的抗战 6
• 内忧外患:艰难的抗战 7
• 内忧外患:艰难的抗战 8
• 内忧外患:艰难的抗战 9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