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帝国裂缝:张九龄罢相 1_安史之乱帝国裂缝:张九龄罢相 1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中国历史 > 安史之乱 > 帝国裂缝:张九龄罢相 1

安史之乱——帝国裂缝:张九龄罢相 1

唐朝政局的变化,从开元末年起,越来越有利于安禄山发动叛乱。换句话说,安禄山善于投机,唐王朝的确也有“机”可投。 实际上,唐王朝并不是没有避免战乱发生的机会和可能性,可惜都一次次地错过了。 据说,当阿史德向战神轧荦山祈祷后怀孕,生安禄山的那天有光照穹庐,野兽尽鸣,望气者言此乃不祥之兆。时任幽州都督的张仁愿遣人搜庐帐,阿史德把婴儿藏了起来,逃过一劫。张仁愿确曾在武后时担任过这一带的军事长官,但事属荒唐。这一定是安史之乱后人们编造的故事,其用意无非也是说安禄山天生就是乱臣贼子。 如前所述,安禄山因战事失利差一点儿被斩首,如果玄宗当时听了张九龄的话,后来就不会有安禄山造反之事。如果张九龄能够继续为相的话,对安史之乱的发生,朝廷也可能会有更多的防范。 张九龄曾有可能成为安禄山的克星,但这颗克星过早地殒落了。 对于唐朝的边防政策,张九龄有自己的卓识,他也向玄宗提出过合理的建议,甚至在如何对待安禄山这样的边将问题上,特别是对安禄山,他都表示过忧虑,但玄宗没有能够听取他的意见。那么,这样一位颇受玄宗器重的宰相,他的建议为什么却没有被采纳呢?除了各种客观原因,除了玄宗本人的原因,也有张九龄个人方面的原因。他不太善于处理与玄宗的关系,不善于让玄宗理解他的思想和原意。 张九龄,韶州曲江人,所以后人称他为张曲江。这人幼年聪明异常,善于写文章。后来考中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校书郎级别虽低,却是文士们踏上仕途的最佳起点,历来是文士们孜孜以求的官职,特别是进士及第者,一开始往往先任这种文职。 唐玄宗为太子时,让天下推举富有文采的人到长安,玄宗亲自进行面试。这时玄宗已实际执政。已经担任了校书郎的张九龄参加了这次选拔,在回答玄宗提出的有关解决国家政治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中,他的答卷特别令玄宗满意,被打了高分,他也立刻被任命为右拾遗。拾遗是谏官,从八品上,品位虽低,职责却很重要。关于其职掌,《旧唐书•职官志》是这样说的: 补阙、拾遗之职,掌供奉讽谏,扈从乘舆。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大则廷议,小则上封。若贤良之遗滞于下,忠孝之不闻于上,则条举其事状而荐言之。 在这个职位上,唐朝不少人做出了成绩,如先前的陈子昂和后来的白居易。张九龄的才能和明识,尤其表现在他多次参与对吏部选人的考评工作上,他和另一位右拾遗赵冬曦能做到择优录用,公平明允,受到普遍的好评。因此,开元十年(722年),一年内连续提拔三次,至吏部司勋员外郎。按照唐代官制,尚书省吏部司勋员外郎二员,从六品上,可能相当于现在的副处级吧。其职责是“掌邦国官人之勋级”,对于那些立功的人,根据功劳大小授予不同级别的勋官。 当时宰相张说任中书令,因为与张九龄同姓,查对家谱,原来出于一门,所以特别信任和器重他。张说是当时有名的文豪,他经常对人称赏张九龄,说张九龄今后必然取代自己的地位,成为文坛领袖。张九龄也感到遇到了知己,投靠和依附张说。第二年,升任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是朝廷要职,正五品上,相当于今之正局级,用现在的话说,进入了高干的行列。这一年他四十五岁。一颗政坛名星在盛唐官场上升起。 张说虽是长辈,但有几件事说明张九龄比他更有头脑。 张九龄以正直著称,虽然他得到张说的器重,被提拔到高位,但对张说也不断进行批评。开元十三年(725年),玄宗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在这个重大的活动中,张说确定的随玄宗登山的人选,有不少品位很低的人,甚至是低级胥吏,另外就是经自己亲手提拔的官员。封禅活动结束后,这些人都被破格提拔为五品官,其中包括他的女婿。张九龄提醒他:“但恐制出之后,四方失望。”劝他加以纠正。但张说不听,后来张说受到舆论的批评,“泰山之力”的典故和称岳父为“泰山”,由此而来。据说玄宗问及张说的女婿为什么升迁得如此之快时,有人含蓄地说他借助了“泰山之力”,显然这典故包含着对张说的讽刺。 御史中丞宇文融受到玄宗的信重,负责户口田赋工作,每次上奏朝廷,张说大多提出反对的意见,宇文融对张说极为不满。张九龄又劝张说加以防备,张说也不听。果然,不久宇文融就向玄宗弹劾张说,玄宗罢免了张说的宰相职务。张九龄因为是张说的亲信而受牵连,贬为太常少卿——太常寺副长官,正四品。注意,四品官比原来的中书舍人品级要高,为什么还说“贬”呢?这是因为唐代的官员还有“清要”与“闲散”之分,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都是些祭祀礼仪方面的工作,是闲职,远离政事枢要。不久又被任命为冀州刺史,让他离开了朝廷。不过,玄宗对张九龄很照顾,为了让他能离家近一些,经?了解到老母的消息,把他改为洪州都督、桂州都督,充岭南道按察使。还让他的两个弟弟张九章、张九皋也到岭南任刺史,使他们逢年过节能回家省亲,家人团圆。这算是对他官场失意的一种补偿。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安史之乱》其他试读目录

• 1
• 2
• 3
• 投机与冒险:安禄山崛起 1
• 投机与冒险:安禄山崛起 2
• 投机与冒险:安禄山崛起 3
• 投机与冒险:安禄山崛起 4
• 投机与冒险:安禄山崛起 5
• 投机与冒险:安禄山崛起 6
• 帝国裂缝:张九龄罢相 1 [当前]
• 帝国裂缝:张九龄罢相 2
• 帝国裂缝:张九龄罢相 3
• 帝国裂缝:张九龄罢相 4
• 口蜜腹剑:李林甫误国 1
• 口蜜腹剑:李林甫误国 2
• 口蜜腹剑:李林甫误国 3
• 口蜜腹剑:李林甫误国 4
• 口蜜腹剑:李林甫误国 5
• 弄巧成拙:杨国忠逼反 1
• 弄巧成拙:杨国忠逼反 2
• 弄巧成拙:杨国忠逼反 3
• 弄巧成拙:杨国忠逼反 4
• 姑息养奸:唐玄宗自食其果 1
• 姑息养奸:唐玄宗自食其果 2
• 姑息养奸:唐玄宗自食其果 3
• 姑息养奸:唐玄宗自食其果 4
• 虎斗烽烟四起:仓促防御战 1
• 虎斗烽烟四起:仓促防御战 2
• 虎斗烽烟四起:仓促防御战 3
• 虎斗烽烟四起:仓促防御战 4
• 虎斗烽烟四起:仓促防御战 5
• 虎斗烽烟四起:仓促防御战 6
• 虎斗烽烟四起:仓促防御战 7
• 虎斗烽烟四起:仓促防御战 8
• 虎斗烽烟四起:仓促防御战 9
• 虎斗烽烟四起:仓促防御战 10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1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2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3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4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5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6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7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8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9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10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11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12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13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14
• 长安沦陷:国破山河在 15
• 内忧外患:艰难的抗战 1
• 内忧外患:艰难的抗战 2
• 内忧外患:艰难的抗战 3
• 内忧外患:艰难的抗战 4
• 内忧外患:艰难的抗战 5
• 内忧外患:艰难的抗战 6
• 内忧外患:艰难的抗战 7
• 内忧外患:艰难的抗战 8
• 内忧外患:艰难的抗战 9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