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思想史讲义分工的原因_经济学思想史讲义分工的原因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思想 >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 > 分工的原因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分工的原因

《原富》第一册第二章的题目是“什么导致了分工”,这是社会制度的问题。第二章的主题是交换。只要有交换,有市场,就可以有分工。因为交换提供了激励,让人们自私的本性发挥出来,为了换得更多的产品或者是金钱,你就得努力去分工。当然,斯密把交换作为人类的本性之一,是从休谟那里学来的。这里主要的哲学思想是,人有交换的天性。可是,这有很多问题,这一章很短,但是出了一些问题。后世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对此进行了一些抨击,所以,我们只需要记一些大概,不像第一章的分工的三大好处必须熟记。“交换导致分工”——只需记住这句话就行了。至于怎么导致的,有很多讲究,不那么容易。整个交易费用理论,还有后边我们将要介绍的一般均衡理论等等,都和“交换导致分工”有关系。杨小凯的博士论文中说一定要角点解才有分工。这个题目很复杂,斯密说得未必正确,未必全面。所以,我们只需记住大致的思想就行了。 分工受市场广度的限制 第三章也很重要,但是也有问题。第三章的题目是“Thatthedivisionoflabourislimitedbytheextentofthemarket”。为什么我要念英文呢,因为这个题目翻译成中文就不好理解了。它大意是说“劳动分工受到市场广度的限制”。什么叫“市场广度”?听着就不舒服,英文就比较贴切,叫“theextentofthemarket”。一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斯蒂格勒写了一篇论文,题目就是“theextentofthemarket”,论证了什么是市场广度,如何定义,才把这个问题最后解决。今天我们听不到这个问题了,因为这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斯密的时代,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斯密本人的看法未必正确。我们后边还要碰到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1928年的阿伦·杨格(AllyanYoung),他的理论就是修正斯密的看法的;还有一个是贝克尔,1992年他在《分工,协调成本与知识》一文中提出的“一般知识”概念,进一步把斯密的这一定理加以修正。所以,第三章可以引申出很多问题。市场到底是怎么定义的,我们不知道。在座的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市场是什么?我估计很少有人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这就跟“竞争是什么”这类问题一样,我们一天到晚说竞争,到底什么是竞争,不容易弄清楚。所以这一章,我们只需要记住“theextentofthemarket”限制住了劳动分工就足够了,什么是“theextentofthemarket”呢?我们后面还会再说。 斯密论价值与财富 《原富》第四章讨论“价值”,我们今天的课讨论的是财富与效用问题,以后我们还要讨论价值问题,侧重讲斯密以前的价值理论。讨论“价值”,连带着就要讨论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功用。因为财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物形式,用不着价值与货币,就是产出的物理向量。但是,当把这一向量乘以一般均衡价格时,就出现了财富的价值形态。所以第四章斯密先介绍货币概念本身,但是这又是一个成问题的章节,很长,基本是介绍货币的历史。马克思批评过斯密的这一章,后世还有很多人批评,制度经济学家包括张五常的启蒙老师阿尔钦也批评过斯密的货币理论。所以,我们不介绍第四章,直接跳到第五章。 整个《原富》第一次出现财富这个词是在第五章,斯密用Stock指称物理形态的财富,用Wealth来指称价值形态的财富。什么是财富呢?斯密首先举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家霍布斯对财富的定义,霍布斯说,财富就是权力(Wealthispower)。后来培根又说knowledgeispower,等于说知识就是财富了。是不是这样呢?我不知道,要知道答案,只能问你们自己。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斯密注意到,在霍布斯的时代财富被等同于这样的权力——Power,就是影响力,不是Rights。在经济学课堂上,我们需要反复区分“权力”和“权利”。财富被称为“力量”,因为它可以购买受经济影响的政治、文化甚至是社会的格局,斯密以前的学者就是在这一意义上看待财富的。这是第五章的财富概念。第五章的主题是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斯密的价值理论是有问题的,他把劳动单独拿出来,作为商品的核心价值,或者“真实价值”,这要打一个问号。劳动是怎么测度的呢?在斯密的论述里边,我们已经看到他自相矛盾。如果劳动可以作为价值的准则,为什么他又要区别劳动的不同质量呢?熟练程度不一样的劳动者一小时生产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数量不一样,质量也不一样,劳动中间,包含着劳动者之间不同的熟练水平和判断能力,你怎么去比较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呢?斯密在价值理论上是有缺陷的,我们后面介绍斯蒂格勒的文章时再向大家介绍今天在西方“教科书经济学家”看来是正确的价值理论。 《原富》第一册第二章的题目是“什么导致了分工”,这是社会制度的问题。第二章的主题是交换。只要有交换,有市场,就可以有分工。因为交换提供了激励,让人们自私的本性发挥出来,为了换得更多的产品或者是金钱,你就得努力去分工。当然,斯密把交换作为人类的本性之一,是从休谟那里学来的。这里主要的哲学思想是,人有交换的天性。可是,这有很多问题,这一章很短,但是出了一些问题。后世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对此进行了一些抨击,所以,我们只需要记一些大概,不像第一章的分工的三大好处必须熟记。“交换导致分工”——只需记住这句话就行了。至于怎么导致的,有很多讲究,不那么容易。整个交易费用理论,还有后边我们将要介绍的一般均衡理论等等,都和“交换导致分工”有关系。杨小凯的博士论文中说一定要角点解才有分工。这个题目很复杂,斯密说得未必正确,未必全面。所以,我们只需记住大致的思想就行了。 分工受市场广度的限制 第三章也很重要,但是也有问题。第三章的题目是“Thatthedivisionoflabourislimitedbytheextentofthemarket”。为什么我要念英文呢,因为这个题目翻译成中文就不好理解了。它大意是说“劳动分工受到市场广度的限制”。什么叫“市场广度”?听着就不舒服,英文就比较贴切,叫“theextentofthemarket”。一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斯蒂格勒写了一篇论文,题目就是“theextentofthemarket”,论证了什么是市场广度,如何定义,才把这个问题最后解决。今天我们听不到这个问题了,因为这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斯密的时代,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斯密本人的看法未必正确。我们后边还要碰到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1928年的阿伦·杨格(AllyanYoung),他的理论就是修正斯密的看法的;还有一个是贝克尔,1992年他在《分工,协调成本与知识》一文中提出的“一般知识”概念,进一步把斯密的这一定理加以修正。所以,第三章可以引申出很多问题。市场到底是怎么定义的,我们不知道。在座的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市场是什么?我估计很少有人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这就跟“竞争是什么”这类问题一样,我们一天到晚说竞争,到底什么是竞争,不容易弄清楚。所以这一章,我们只需要记住“theextentofthemarket”限制住了劳动分工就足够了,什么是“theextentofthemarket”呢?我们后面还会再说。 斯密论价值与财富 《原富》第四章讨论“价值”,我们今天的课讨论的是财富与效用问题,以后我们还要讨论价值问题,侧重讲斯密以前的价值理论。讨论“价值”,连带着就要讨论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功用。因为财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物形式,用不着价值与货币,就是产出的物理向量。但是,当把这一向量乘以一般均衡价格时,就出现了财富的价值形态。所以第四章斯密先介绍货币概念本身,但是这又是一个成问题的章节,很长,基本是介绍货币的历史。马克思批评过斯密的这一章,后世还有很多人批评,制度经济学家包括张五常的启蒙老师阿尔钦也批评过斯密的货币理论。所以,我们不介绍第四章,直接跳到第五章。 整个《原富》第一次出现财富这个词是在第五章,斯密用Stock指称物理形态的财富,用Wealth来指称价值形态的财富。什么是财富呢?斯密首先举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家霍布斯对财富的定义,霍布斯说,财富就是权力(Wealthispower)。后来培根又说knowledgeispower,等于说知识就是财富了。是不是这样呢?我不知道,要知道答案,只能问你们自己。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斯密注意到,在霍布斯的时代财富被等同于这样的权力——Power,就是影响力,不是Rights。在经济学课堂上,我们需要反复区分“权力”和“权利”。财富被称为“力量”,因为它可以购买受经济影响的政治、文化甚至是社会的格局,斯密以前的学者就是在这一意义上看待财富的。这是第五章的财富概念。第五章的主题是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斯密的价值理论是有问题的,他把劳动单独拿出来,作为商品的核心价值,或者“真实价值”,这要打一个问号。劳动是怎么测度的呢?在斯密的论述里边,我们已经看到他自相矛盾。如果劳动可以作为价值的准则,为什么他又要区别劳动的不同质量呢?熟练程度不一样的劳动者一小时生产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数量不一样,质量也不一样,劳动中间,包含着劳动者之间不同的熟练水平和判断能力,你怎么去比较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呢?斯密在价值理论上是有缺陷的,我们后面介绍斯蒂格勒的文章时再向大家介绍今天在西方“教科书经济学家”看来是正确的价值理论。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其他试读目录

• 对日常生活的反思
• 经济学思想史:概念梳理
• 演化视角下的长期经济史
• 人类文化的演化与非血缘关系的合作
• 引论
• 经济学和经济学思想史介绍
• 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
• 鲁卡斯论经济增长
• 环境与能源问题
• 人类发展指数
• 知识和思想
• 思想的三个特征
• 民主制度与思想
• 专业化与思想
• 对经济学的讨论
• 经济子系统和其他子系统的相互作用
• 对经济学抽象方法的说明
• 分析概念的三个维度
• “历史情境法”角度下的众多杰出经济学家
• 为什么要有曲面?
• 从三个方面考察基本概念
• 概念的生命与张力
• 作为性质的善和作为关系的善
• 至善即“可达到的最高善”,亦即幸福
• 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适度与中庸之道
• 美德与选择
• 仁爱与正义
• 就其本身而言的善
• 第三种文化
• 幸福和正义
• 对形而上学伦理学的批判
• 应用伦理学
• 赫希曼:《激情与利益》
• 经济的文明化影响
• 奈特论发展
• 打通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者
• 影响幸福预期的三个行为学要素
• 财富与效用
• 财富的定义
• 齐齐尔尼斯基:内生资源禀赋
• 亚当·斯密论财富
• 斯密论财富的源泉
• 《原富》的结构
• 分工的原因 [当前]
• 古诺的财富理论
• 门格尔论财货的四个要素
• 罗雪尔论“财”与“富”
• 消费者行为的早期研究
• 效用的科学考察
• 卡尼曼和特维斯基的行为经济学研究
• 阿罗:效用理论的发展回顾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