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中医那年头还要参加科举_这才是中医那年头还要参加科举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国学 > 这才是中医 > 那年头还要参加科举

这才是中医——那年头还要参加科举

那年头还要参加科举 公元1881年,张锡纯已经成长为一个二十一岁的大小伙子了。 就在这一年,清政府和俄国签订了著名的《伊犁条约》,赔偿俄国九百万卢布,后来又陆续割让了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些令人心寒的事情我们就不提了,让我们来看看张锡纯的生活吧。 就在这一年,张锡纯参加了科举考试。没想到却落第了,这让张锡纯很难受。 这种难受主要因为父亲,父亲一心希望他能够高中,光宗耀祖,估计事先还和乡里乡亲的吹了:我们家锡纯,模拟考试那么多次了,一般都是前三名吧,估计重点不成问题,主要的精力就放在挑选清华还是北大上了。 结果下来以后,让老张同志很是抬不起头。当然,张锡纯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为了减轻家里的压力,张锡纯决定,到天津去学习一段时间,参加个补习班什么的。 等从天津回来以后,他在家继续学习准备再考科举。其实张锡纯学习挺努力的,各门功课功底也很扎实,比如曾经有人评论张锡纯的国学功底,意思是说张锡纯对《易经》等学问理解得很深刻,“尝见以文会友,谈妙理,揭精蕴,举座倾听,共相首肯,知其得力者深也”。说张锡纯和人家谈学问,大家都听得入神,觉得理解深刻。可见人家学得不错,但是大家要清楚,过去一个人知识的水平和科举考试的结果很多时候是两回事儿,所以也不必太在意了。 有意思的是,虽然科举考得不好,可是张锡纯的医术却在飞速地进步。张锡纯自己说的,他弱冠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给人看病了,一般附近人家,如果有个什么急病,来不及请医生的,就会找到他,先给看看。 但是,因为年纪轻,有很多人不大相信他会治病,张锡纯还曾经眼睁睁地看着患者在眼前死去,自己却无能为力,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当时村子里有一户人家,这家有人患了喉症,就是咽喉疾病,一般是急性的那种,去请了医生,但是同时还央求张锡纯“作陪”。 这位医生来了以后,一看患者,咽喉肿得很严重,连呼吸都受到影响了。大家注意了,这种咽喉肿痛导致的呼吸困难,是一种很严重的喉科疾病,一般多发在秋冬之际,风凉的时候,有的人会咽喉堵塞,严重的甚至会无法呼吸而死。 当时医生就开方子,用的是“发表之剂”,就是发汗散寒的药物。 别看张锡纯此时年轻,但是医术已经很高了。他立即就急了,马上发言驳斥这个医生(出言驳之),说这个病应该用辛凉解表之药啊,已经化热了,怎么能用温热药呢? 但是,这个医生不听,还和张锡纯辩论,说一定要用发表的方法才能消肿。 这里面,最要命的是患者的家属,深信医生的话,觉得张锡纯太年轻了(忘了找张锡纯来作陪是为什么了),张锡纯自己说的,当时“因年少,人多不相信”,所以也没有什么办法。 最后结果如何呢?这个患者服药以后,病情加重,就死去了。 这件事让张锡纯很受刺激,他一个人来到了村口,望着远方苍茫的大地,田垄间,几个农民在锄着地,一两声狗叫从远处传来。 张锡纯在那里沉思了好久,他发现:一个医生,如果业务不精,就可能成为杀人的罪犯,这可不是一般的严重啊。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给人治病,出发点是好的,可为什么最后却把患者给耽误了呢? 这都是水平高低惹的祸啊,原来这个医术的高低,是如此的重要啊! 这件事,促使张锡纯更加发奋学习医学。 就拿这个喉症来说吧,张锡纯后来就一直在学习、实践中体会,直到自己的治疗方法成熟。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这才是中医》其他试读目录

• 张锡纯,中西医结合的奠基人
• 引子
• 没赶上好日子
• 初生的牛犊
• 那年头还要参加科举 [当前]
• 苦学《伤寒论》
• 神农尝百草
• 网友互动
• 去天津赶考
• 开始接触西医
• 艺高人胆大
• 精彩的药方
• 大革命的时代
• 力挽狂澜
• 众望所归的医学大家
• 中西医汇通之路
• 点燃中医之火
• 李中梓,手到病除的诊脉高手
• 小秀才的生活
• 磨炼之路
• 十年以后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