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从乌克兰到罗马尼亚追击-草原方面军:克列缅丘格以南登陆场_东线,从乌克兰到罗马尼亚追击-草原方面军:克列缅丘格以南登陆场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二战 > 东线,从乌克兰到罗马尼亚 > 追击-草原方面军:克列缅丘格以南登陆场

东线,从乌克兰到罗马尼亚——追击-草原方面军:克列缅丘格以南登陆场

在此期间,科涅夫在克列缅丘格东南取得了更大成就。9月22—23日,科涅夫左翼 的第7近卫集团军接近第聂伯河,其主力于9月24日进抵约30公里河段。科涅夫亲 赴现场,确定当地的河宽为700—800米,对岸德军尚未构成连绵阵地。 实际上,在实施战役前,草原方面军根本没有相关兵要地志。科涅夫只得打电话 向西方面军时代的老熟人——红军工程兵主任沃罗比约夫求助,同时要求从远东 抽调重型浮桥。科涅夫在远东任职期间,曾经见识过这种舟桥。但当苏军进抵第 聂伯河后,舟桥依然没有及时送达。苏军的渡河器材,除了几艘橡皮艇,就只有 沿途收集的小船、木板和桶子。 而科涅夫的方面军,还面临比北侧中央、沃罗涅日方面军更麻烦的现实:上述两 个方面军的战区,直到切尔卡瑟,左岸都有大片森林,可以用来制造木筏。而在 切尔卡瑟以南,直到西南方面军战区,左岸只有为数不多的丛林。因此,没有多 少木材供科涅夫使用。 但苏军却获得了宝贵的情报:德军占领时期,曾沿着第聂伯河向克列缅丘格、第 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赫尔松等地运送木材。红军进攻后,侦察机也发现德国人 在岸边系着大量木筏。虽然这些木筏一般都集中在德军重兵集团附近,红军依然 在夜间派出工兵分队,将这些木筏给抢了过来。后来在切尔卡瑟以南建立的苏军 栈桥,几乎全部是用德军的木筏做材料。另外,科涅夫还下令把附近残余民房和 篱笆全部拆掉。 9月24日夜间,第7近卫集团军首先在对岸小镇多莫特坎建立起桥头堡。其第25军 在偷渡过程中,没有被德军察觉,得以在9月26日日终建立正面5公里,纵深4公里 半的登陆场。 但好景不长,醒过神来的德军火速调来第23装甲师反击,大群德机也对桥头堡和 渡口狂轰滥炸。苏军一时损失惨重。第7近卫集团军司令舒米洛夫虽是活捉保卢斯 元帅,在库尔斯克挡住“虎”式攻势的战场老手,此刻也承受不住,要求撤退。 但科涅夫岂肯轻易放弃,立刻予以无情的否决。 桥头堡内的苏军先头分队只得拼死顽抗。好在他们已经拥有了团营火炮,师属和 更大火炮也从左岸实施支援。一些苏联高级军官,如第15近卫步兵师师长瓦西连 科少将还亲率领第44步兵团渡河作战。经过苏军重炮和强击机九机编队的连续打 击,德国坦克被击退。至9月29日,化险为夷的第7近卫集团军登陆场已扩大为正 面20公里,纵深8公里。 为建立更多登陆场,科涅夫将第二梯队的新锐——第37集团军投入第7近卫集团军 北翼。该集团军配属了4个舟桥营。最初的渡河工具只有16支小型橡皮舟、10件浮 水衣、5艘A—3橡皮舟。科涅夫又给调来2个机械化舟桥营、4个舟桥纵列、1个工 兵旅,48条木头船。但这些部队和器材都被后方部队和机关堵塞在了路上。 第37集团军第92、62近卫步兵师(隶属第57军)虽然于9月26日夜抵达河岸,但因 为缺乏制式器材,也只好使用原木和木板制造了一些筏子。 按照苏联人的经验,在河宽不超过250—300米,流速每秒不超过1米的河段,即使 是用油桶、圆木、木板、树枝甚至雨布制作的筏子,也可以顺利地渡过。但第37 集团军却必须渡过550—600米宽的河面。激流冲击下,筏子很快就被冲散。待到 苏军陆续上岸,偏差达到2公里,难以集中兵力。 第37集团军在9月27日深夜实施了偷渡。其第92近卫步兵师运气不佳,被德军发现 ,遭到机枪迫击炮和火炮的猛烈射击而未能成功。但第62近卫步兵师却瞒过了德 国人,在克列缅丘格东南渡河成功,还在米舒林罗格码头夺取了一个岛屿。而当 德军发现后,又遭到对岸苏军炮火的压制。到了9月28日8时,第62近卫步兵师占 领了2个登陆场,其中一个正面2公里,纵深1公里。随着登陆场的扩大,9月29— 30日,第37集团军第57军主力进入右岸。 至此,苏第37集团军和第7近卫集团军都渗入了克列缅丘格东南的右岸,并企图联 为一体。德军决意拔除这些登陆场。除第23装甲师外,刚刚撤离克列缅丘格的“ 大日耳曼”师也于9月30日杀奔而来。10月6日和8日又调来了第9装甲师和第306步 兵师。 以后还有第6装甲师和“骷髅”师。这些德国师虽然都已疲弊不堪,还是使 出吃奶的劲头拼命挤压桥头堡内的苏军。 登陆场血战不止。科涅夫也针锋相对,要求各师师长把观察所移到第聂伯河右岸 ,在距离一线不超过1—1.5公里的地方直接指挥战斗。为增强力量,他还将第1机 械化军调给第37集团军。该军渡河向德军迎击而来。双方激战5个昼夜。德军最终 支撑不住,被迫向南撤退。苏军趁势推进到安诺夫卡北缘。 至此,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在克列缅丘格和第聂伯罗彼得罗斯克之间,共建立5个 登陆场。 四、顿巴斯与尾声 最后,让我们再来关注德军最早实施撤退的顿巴斯方向。早在9月8日下午,曼施 坦因就命令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实施机动防御。以保证部队的稳定并赢得 撤退时间。为此,德军在9月11—12日不断反击,以迟滞红军的进攻。俄国人因此 消耗了大量兵力。马利诺夫斯被迫将最后的预备队——第33步兵军拨给第3近卫集 团军。托尔布欣的损失也相当严重。 尽管如此,德国人在顿巴斯的失败还是无法挽回了。9月13日,华西列夫斯基报告 :德国人开始烧毁没有燃料的坦克。在一个军火库,红军就缴获了150万发德制炮 弹。 9月15日,德军开始全面撤退。为防被大规模合围,德第30军将部队分散为各兵种 的团级战斗群,沿着铁路线和主要公路徒步撤退。这些战斗群除了从高级司令部 领受撤退路线和时限外,基本采取单独行动。由于经常遭遇苏军先头坦克和摩托 化步兵的袭击,他们一般在白天作战,夜间强行军。 红军当然不打算放过德国人。同一个9月15日,华西列夫斯基赶到吉里钦科少将的 集群,催促他火速追击。具体任务是穿过上托克马克,向梅利托波尔运动并前出 莫洛奇纳亚河:也就是提前攻入德第6集团军预定的新防线。 但吉里钦科对追击组织的相当不利。虽然当面德军没有连贯防线,集群却陷入和 德军孤立支撑点的战斗。吉里钦科本人的第4近卫骑兵军也对第4近卫机械化军支 援不够。另一方面,德第6集团军因为可以直接撤入新防线,行动起来也比较方便 。 9月22日,苏南方面军终于抵达了莫洛奇纳亚河。但德第6集团军已经提前进入了 防区。 在第6集团军北面,第1装甲集团军因为也要渡过第聂伯河,行动则要困难一些。 尽管逃避了被围歼的命运,德军的撤退依然笼罩在巨大的失败气氛中。士兵们穿 越炎热干燥的草原,头上不断落下苏联传单,耳边经常响起红军的诱降广播。补 充兵的质量越来越差。士兵们害怕成为俘虏,绝对不敢掉队。 希特勒毁灭一切的 要求,有时因为时间人力的不足而被迫取消。当德第30军抵达第聂伯河上的第聂 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后,看见德国占领官员动用大量卡车搬运家具与食品等个人享 用物,而军队却缺乏运输工具。 后面的苏联西南方面军追的也很紧。其右翼9月22日推进到了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 克以南的河岸,这一线的河宽据称达到2000米左右。但苏第6集团军还是于9月25 日渡河并占据了几个小登陆场。方面军左翼也在9月22日逼近了扎波罗热。按照希 特勒的要求,德军将死守这个桥头堡。 至此,红军在顿巴斯持续40余昼夜的进攻宣告结束。期间,两个方面军推进约30 0公里,死伤27万余人,损失坦克自行火炮886辆,火炮迫击炮814门,飞机327架 。虽然代价沉重,但他们终于从德军手中夺回了顿巴斯。希特勒永远丧失了这里 的煤矿和冶金区。 自8月中下旬至9月底,苏德双方约350万大军,沿着上千公里正面,实施了数百公 里的远距离机动。最终,曼施坦因完成了他的撤退计划,其南方集团军群几乎全 部退入“东方壁垒”。但追击的苏联中央、沃罗涅日、草原、西南方面军,也几 乎同时甚至更早的以先头兵力渗入第聂伯河,夺取了大大小小23个登陆场;其主 力则从洛耶夫至扎波罗热将近750公里抵达第聂伯河;南方面军也尾随德第6集团 军进至莫洛奇纳亚河。 在实施上述撤退和追击的30—40多天内,双方的损失都极为巨大。苏军除了在顿 巴斯损失27万人外,其北翼中央、沃罗涅日、草原方面军,另外消耗了42万余人 ,损失坦克自行火炮1140辆,火炮迫击炮916门,飞机269架。两者合计伤亡70多 万,2026辆坦克自行火炮,1730门火炮迫击炮,飞机596架。 这一时期的德军官方损失报告参考价值越来越低。其陆军总部和各集团军报告都 宣称,9月份东线陆军仅伤亡了12万余人。其中曼施坦因的4个集团军以及克卢格 的第2集团军为68322人。占总数的56%。 但曼施坦因当年的老部下梅伦廷却在回忆录中透露:9月东线各集团军损失了二十 三万二千人。比陆军总部和“十日报告”超出近一倍!苏联方面则称从获得的德 方文件中得知,9月东线陆军损失为269000人。该数字和梅伦廷的记述很接近。最 新德方统计则显示,1943年9月东线德军死亡人数为57429人,也比旧统计(2万余 人)超出1倍多。 由上述数字推算,9月份的德军战时报告仅反映了45%的实际伤亡。按照这个比例 ,曼施坦因以及配合作战的第2集团军,当月损失约15万左右。8月中下旬(各部 队起始时间不同)的伤亡推定为5万左右。则曼施坦因撤退全程付出的代价,约为 20余万人。 东线德国陆军1943年7—9月几种主要损失统计资料比对(笔者综合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军事力量的损失》 《德国陆军1933—1945》第2卷及相关附录 《德国陆军的武器装备》第2卷附录东线陆军1943年7—9月战斗伤亡统计 《绝密:仅供统帅部阅!缴获法西斯德国文件资料汇编》 《坦克战》 9月,东线彻底损失的坦克强击火炮为513辆。这一时期,70%的装甲部队都集中在 曼施坦因手中。中央集团军群另外调动了一些装甲师支援其侧翼。因此推定南线 撤退在9月彻底损失了400辆坦克强击火炮。加上8月中下旬的消耗以及自行火炮, 曼施坦因撤退中约损失600辆左右战车。 兵力损失70万对20万,战车损失2000对600。这就是双方为“东方壁垒”撤退和追 击战付出代价的大致对应。红军的战斗效率,似乎还要略低于库尔斯克会战。这 主要归咎于: 由于库尔斯克战役中红军坦克损失太多,坦克军团也退出了战斗,投入追击战的 战车较少; 德军一路撤退并捣毁了机场,使苏联重炮和航空兵无法迅速跟进,难以捕捉到重 创对手的机会。追击中的红军,甚至丢弃了一些火炮。 而一般由最精锐兵团组成 的德军后卫,则可以机动且逐次地依托沿途的坚固支撑点,大量杀伤苏军步兵和 伴随坦克; 夺取第聂伯河右岸登陆场的过程中,因为缺乏重型舟桥,红军先遣部队往往只有 轻型武器和团炮,却必须抵御德军坦克和轰炸机的重击,巨大的伤亡无法避免。 但这些战术胜利对德国方面的价值,却值得置疑。曼施坦因的50多个野战师,8月 底很多尚有3000左右步兵;到9月底10月初,一度下滑为平均1000人左右。这意味 着他撤过第聂伯河的70多万兵力(不含第6集团军),多数都是后勤辎重机关。战 斗兵力早已所剩无几。而当这些士兵从前线死里逃生后,往往看见的都是拉着私 货乱哄哄逃命的后勤和占领机构,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 野战师的步兵员额,7月初6000(甚至7000—8000多);8月底3000;10月初1000 左右。虽是概率数字,却勾画出曼施坦因战斗力衰竭的大致轨迹。而损失最大的 ,通常还都是最优秀的装甲部队。最精锐的武装党卫军师,7月初所属装甲步兵营 有800—900人,不到3个月下降为平均100人;再如第16装甲步兵师,自7月米乌斯 河之战以来,不到3个月时间,已经损失19411人。相当于其步兵被全歼三次,全 师兵力被全歼一次半!这些师之所以还能在德军战术地图上存在,全靠大量补充 来维持。 曼施坦因总是抱怨希特勒给他的补充不够。但以这样的消耗速度和强度,加上德 国人不愿因陋就简的补充制度,他的损失根本弥补不过来。当然,所谓不愿“因 陋就简”,也只是相对而言。还在撤退过程中,德军指挥官就已经大声抱怨补充 兵质量越来越差了。 在战略层面,曼施坦因实际上已经失败了。 他原本的计划,是退过第聂伯河,利 用天然屏障为南方集团军群争取喘息的时间。可在撤退过程中,第聂伯河以及沿 岸的“东方壁垒”就已经被俄国人捅出了无数缺口。诸多讨厌的桥头堡,宛如插 入曼施坦因身躯的一把把利剑的锋芒。曼施坦因虽然全力反击,死伤枕藉的俄国 士兵却寸土不让,如生根般死死扎在河岸边的弹丸之地内! 曼施坦因本人的处境是绝对安全的。9月中旬,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从扎波罗热撤 到基洛夫格勒。10月初,又退到更西面的文尼察。当地供希特勒使用的“狼人” 大本营和家具以及电力设备,全都便宜了曼施坦因。但远在文尼察以东的第聂伯 河河岸上,他的破败集团军群,加上一条同样破败的战线。还能支撑多久? 特别附录:焦土政策 评价曼施坦因撤退战略的得失,另一个标准,是他对撤离地区的破坏程度。 顿巴斯的煤、左岸乌克兰的粮食,还有占领区的青壮男性,这些东西如希特勒所 说,是不是对德国重要先放在一边,反正对损耗更重的苏联来说,是绝对重要的 。 党卫军头子希姆莱9月7日为此发布了专门指示:在放弃的乌克兰地区,不应留 下一个人、一头牲畜、一根铁轨、一座房屋、一口水井! 曼施坦因日后在回忆录中撰写了专门章节,题目也是“焦土政策”。他宣称按照 计划破坏了一切,其他的全部带走。据说执行中还严格区分了“国家财产”和“ 私人财产”。除了大量乌克兰的适役男性(按德国人理解,上限是60岁)外,大 量其他居民还主动一道撤离,总数多达数十万,途中倍受德军照顾云云。 可以肯定,愿意和德国人一道撤离的附敌分子是有的。至于有多少,其实德军高 层很有数。英国的西顿引述过德方1943年4月1日的结论:乌克兰的绝大多数居民 都在等待着红军的到来。曼施坦因自己也很有数。还在9月11日,他就发布命令: “过去放弃占领区的经验表明,大部分居民是不会自愿和德军一道撤离的……部 队只有采取最严厉的措施,才能将数十万人和粮食牲畜带走……不能运往后方的 物资,应采取一切措施加以破坏。” 曼施坦因的部下严格执行了“最严厉的措施”。其中包括把顿巴斯的矿工摔死; 把波尔塔瓦居民赶进房子里烧死;沿途焚烧和劫掠一个又一个村庄。纽伦堡军事 法庭曾引用过德国东方占领机构1943年的一份文件,其中也提到德军“把男人、 女人和儿童锁在仓库里,放一把火烧死他们”的行为。 经过德军“最严厉的措施”,待红军到来时,有的村庄600户人家仅有30户幸免, 或者剩下一个老头坐在废墟间发呆;一个红军团队前进的18公里地段内,只找到 几十个躲藏在森林里的妇女。她们此前已经发疯了。 遗憾的是,虽然曼施行坦因的部下为了宝贵的“荣誉”足够尽忠职守,却还是无 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解决掉一切。在顿巴斯,当霍利德匆匆撤离受到包围威胁的 第29军时,竟来不及毁掉塔甘罗格;忙于跑路的第30军甚至放弃了破坏计划;撤 疯了的时候,不要说苏联的“国家”和“私人财产”,连德军自己藏着150多万发 炮弹的弹药库都可以送给俄国人;遭到科涅夫草原方面军追击的德军既烧房子又 烧活人,把剩下的也尽量拉走,偏偏忘记将当地大丰收的粮食一并毁掉,只能留 给红军。科涅夫动用部队把这些粮食收割起来,送到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对19 43年粮食极其紧张的苏联后方,这来自前线的大礼实在是宝贵。 而在人力方面,曼施坦因的邻居克卢格早就告诉过希特勒:俄国农民很狡猾,一 旦德军要撤退,他们就会躲到森林里去,让德国人一个也抓不着。在乌克兰,这 种情况似乎也同样存在。不管德军的措施“多么严厉”,烧了多少杀了多少,留 下来的青壮年还是补充到了前进的红军团队中。不管曼施坦因如何评价,正在穿 过废墟和死人坑的俄国士兵心中燃烧的只有复仇的愿望。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东线,从乌克兰到罗马尼亚》其他试读目录

• 夏天的回音:姆加战役
• 夏天的回音:米乌斯河—北顿涅茨河之战
• 苏军攻势:米乌斯河防线
• 苏军攻势:突破
• 苏军攻势:北顿涅茨河之战
• 米乌斯河反击 :霍利德的兵力集结与反击计划
• 米乌斯河反击 :进攻受挫
• 米乌斯河反击 :清除登陆场
• 战争主动权的易手与斯大林的新计划
• 希特勒的东线屏障
• 顿巴斯之战:兵力与计划
• 顿巴斯之战:西南方面军攻势
• 顿巴斯之战:南方方面军攻势
• 顿巴斯之战:德军撤退
• 曼施坦因北翼动摇 :南方集团军群北翼态势
• 曼施坦因北翼动摇 :苏联中央方面军的攻势
• 曼施坦因北翼动摇 :草原方面军与沃罗涅日方面军攻势
• 曼施坦因北翼动摇 :曼施坦因与希特勒的争吵
• 曼施坦因北翼动摇 :第聂伯河与德军防线
• 被排斥的罗科索夫斯基
• 追击-沃罗涅日方面军:建立布克林登陆场
• 追击-沃罗涅日方面军:第聂伯河空降战役
• 追击-草原方面军:波尔塔瓦——克列缅丘格
• 追击-草原方面军:克列缅丘格以南登陆场 [当前]
• 斯摩棱斯克会战
• 计划
• 罗斯拉夫利进攻
• 叶利尼亚—多罗戈布日战役
• 布良斯克战役
• 夺取斯摩棱斯克
• 希特勒的撤退计划
• 红军的进攻企图
• 登陆与强攻
• 高加索会战的终结
• 新的态势与新的计划 :上阶段的损失
• 苏军增强战线的努力
• 德军增强战线的努力
• 曼施坦因的防线与实力
• 第聂伯河下游战役与科涅夫的攻势
• 扎波罗热之战
• 梅利托波尔战役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