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狼烟编外篇:傲慢与偏见_遍地狼烟编外篇:傲慢与偏见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二战 > 遍地狼烟 > 编外篇:傲慢与偏见

遍地狼烟——编外篇:傲慢与偏见

编外篇:傲慢与偏见 可以预见的是,只要那个《通知》不除,后面还会有一个一个万菊生式的人物伤心欲绝。 这让人不由得想到了美国《独立宣言》上的一番话:人人生而平等,他们享有造物者赋予的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生命的权利、自由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但他乡人在上海,追求幸福的权利异常艰难。 在网上,“我被上海人歧视了”一类的帖子很多,一个署名“剑之晶”的网友写道:前段日子去上海,因为对上海汽车站不甚熟悉,一下车就不知东南西北。我左顾右盼看到了一个胳膊上戴红袖章的中年人,忙走上前去打听路在何方。那位中年人警惕地上下打量了我一下,然后不阴不阳地来了一句:“认识字的人都知道出口在哪。”说完后他下巴微微上仰,眼睛眯成缝不知瞅向什么地方,是一脸的不屑啊。 《江泽民传》的作者,库恩先生也给我们透露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江泽民同志刚到上海工作的时候,总是很担心自己因一口扬州话受到歧视,所以他工作努力、任劳任怨,凡事身先士卒。而当时他所接触的人对他的地域歧视那是明白写在脸上的;后来,他当了国家主席,他老人家常自得于自己的扬州话,而上海人又反过来大言不惭地说上海出了个国家主席。 有人说,作为文化意义上的倨傲,上海人的高傲不可一世和“地域歧视”可谓由来已久,外地人的感受是怨恨里夹杂着无奈、甚至羡慕。尽管如此也没有形成一种蔓延开来的对上海人的丑化和批判,如近年来对河南人或东北人的仇敌式的围剿,始终不会形成气候。上海太大了,只有它瞧不起你,你无法瞧不起它。 其实每个地方都排外,并不是上海人独有的,因为每个地方的人潜意识里都有一种害怕被外来的人威胁生存的担心,而上海的外来人口又特别多,所以出自这些人的口中说上海人排外的就相对比较多,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偏见。 如今的上海,包括我们所有的城市,真的需要海纳百川的气度了。这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欣慰的是,在一些城市,正在悄悄发生可喜的变化。2008年7月15日,《南方日报》报道了一则众人叫好的消息:深圳中院规定农民工遇车祸可享受市民待遇。而此前在深打工的外来农民工,发生交通事故的赔偿标准按城镇人口还是农村户口,在此之前的法律实践中一直存有争议。深圳中院出台的《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指导意见》,有效解决了这一争议,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原则,让交通事故受害的外来务工人员赔偿有“市民待遇”。 深圳此举,我们不禁要问,《上海市外地劳动力工伤待遇的规定》、《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等有关地方法规,为什么还是铁板一块?依然如一个个严重违法违宪的庞然大物,不可撼动,如此强大、如此蛮横?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遍地狼烟》其他试读目录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目录
• 饥饿喂大的孩子也许格外凶猛
• 如果不偷吃,或许他已经饿死了
• 先后三次进校门,四年读到二年级
• 周立太最不喜欢的人,是自己的母亲
• 两次失败的婚姻
• 第三次结婚
• 当兵为了吃饱饭
• 进军青藏高原:吃苦是最好的磨炼
• 遭遇潜规则:下定决心学文化
• 复员回乡又成农民:出路在哪里
• 初入工厂,四川人受歧视
• 受电影主角影响,学法念头初萌
• 要改变命运,就立刻从现在做起
• 会学习的人,总能找到时间
• 调解村民纠纷,“土律师”初露锋芒
• 自荐进法律服务所,被破格聘用
• 进城:5000元钱买个官?
• 跳龙门:一举冲过天下第一考
• 挫折:遭遇友情的陷阱
• 风波:“刁民”寄税款给总理
• 乡官牵走农家牛变卖
• 县委书记干预官司
• 斗争:对当地县财政局提起诉讼
• 结果:一输再输
• 无处受理
• 副市长的指示
• 挣扎与绝望
• 权力的边界
• 安徽青年上海断臂
• 无上海户口赔偿竟大减
• 挑战上海社保局
• 终身瘫痪仅获赔5.5万元
• 编外篇:傲慢与偏见 [当前]
• 泥腿律师看到了市场的空缺
• 媒体人眼中双面人
• 朋友眼中的师长
• 挣扎的周立太
• 励志周立太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