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领简历第一章:介绍_金领简历第一章:介绍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职场 > 金领简历 > 第一章:介绍

金领简历——第一章:介绍

我只想让你了解,给微软研究院作报告并非我自己的主意。当时我才18岁,学到的计算机科学知识可以说少得可怜,将这个尴尬实情暴露给微软研究院(MSR)的一堆天才博士可是我最不愿意做的一件事情。但我的经理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向大家介绍我的暑期项目。 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完成了报告。因为我是一个容易怯场的人,所以自认为快点结束会更好一些。然后听众开始提问了,他们问我,有没有考虑做X呢?我告诉他们我考虑了,而且也的确这么做了。那为什么不利用Y来完成这个项目?我说我可以这么做,但这样会导致Z问题。 报告做完后,我自己都有点不敢相信,但结果还不错,仅此而已。 那整个夏天,我都觉得微软很有可能会发现我其实几乎什么都不懂,然后将我开掉。我应该只是走了大运才会得到这次实习机会,而且我觉得自己根本就担当不起。我不像其他那些实习生同仁们那么名副其实,他们已经上大三了,我才大一,他们做过的项目是我的三倍,懂得的知识也是我的三倍。 四年后,我在谷歌得到了第一份正式的工作,我反复思量自己为什么会有这般令人难以置信的好运气。当初我年纪那么小,就拥有了一份在微软的实习生工作,后来又连续得到了两次实习机会。在那之后我又去了苹果公司实习,尽管苹果从未在我的大学里招过任何人。接下来,我碰巧结识了一位贵人,他将我推荐给了蒸蒸日上的谷歌公司。我肯定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那个人。 真的是这样吗? 也许吧,在幸运女神的眷顾下,我不知怎么就歪打正着地做对了一切事情。高中我就完成了几个大项目,这让我比同龄人拥有了更多的经验。我得到了一份网页设计师的初级工作,它培养了我的专业素养并使我在技术上也得到了一定认可。我的简历虽然在某些方面很糟糕,却充分展示了我对技术孜孜不倦的探索热情以及我有限的实际经验。后来,我构建起一个高级的专业人士关系网,和我的指导者们保持着良好关系,并通过他们的帮助找到了一份又一份理想的工作。 我亲爱的读者,只有不断地艰苦奋斗才能得到为世界顶级高科技公司工作的机会。 1.1 我在“无限循环路”和“微软路”的日子 公司地址也能透露出一些信息,让我们了解每家公司的定位。微软公司的地址是“微软路1号”(One Microsoft Way),听起来就很磅礴大气;而谷歌的地址是“(山景城)露天剧场大道1600号”(Amphitheatre Parkway 1600),一如它的用户界面那样低调;苹果的地址自然是不同凡想,它叫做“无限循环路1号”(One Infinite Loop)——假如是一家不那么受追捧的公司,这样的文字游戏可是会惹出麻烦的。 1.1.1 朝气蓬勃的软件公司 除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小怪癖,其实这些公司的企业文化都大同小异。本质上,软件公司相比其他行业都更显得朝气蓬勃,即使有时表面上看不出来。他们喜欢穿着牛仔裤和T恤,对前辈们西装革履正襟危坐的古板氛围嗤之以鼻。事实上,这种随意的做派如此风行,甚至弥漫到了高科技公司集中地的其他社交场合中。在西雅图和旧金山,只有一小部分餐馆对客人有着装要求。相比头顶紫色莫霍克发型的女孩,穿着套装的女性反而会引来更多诧异的目光。 1.1.2 各种福利诱惑 高科技企业都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去吸引和留住最优秀、最聪明的员工,他们给雇员提供各种丰厚的福利。微软提供免费饮料、一张折扣很大的健身会员卡和一份完全由公司买单的医疗保险计划。谷歌也不甘落后,并且几乎将微软给出的一切待遇都提升了一个档次。免费的汽水?大家可以享用免费的早餐、午餐和晚餐。免费的健身卡?来使用坐落在公司园区里的健身房和游泳池吧。完善的医疗保险计划?谷歌不仅提供了一个很棒的方案,还给员工安排了一位在园区现场工作的医生。各地的技术呆子们期待着能出现“下一个谷歌”,不管是哪家公司,也来参与这场比拼各种福利的“战争”吧。 当然,愤世嫉俗的人们会认为这些福利其实只是一种手段,用来诱使员工在办公室里多“逗留”一会儿。因为在公司园区里你就可以处理几乎所有日常杂事,比如理发、干洗衣服等。当然,你完全可以不使用这些服务。就算你拒绝让园区里那位呆在面包车里的牙医为你检查牙齿,也不会给别人留下什么坏印象。 1.1.3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美国计算机行业人才极度匮乏,这促使公司不得不善待自己的员工。否则,他们就会失去太多后备力量。 软件公司鼓励员工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而且相比其他行业,计算机行业平均工作时间更短一些。 但跟大多数职业一样,在某些关键时刻,软件行业也会很忙。比如任何团队在临近发布软件时,都会分外忙碌。 1.1.4 晋升之道:个人贡献者 虽然其他行业都会激励表现优异的员工成为管理者,但科技公司往往对所谓的“个人贡献者” 有着更为开放的职业发展计划。毕竟,伟大的工程师并不一定能成为最好的管理者。 员工,尤其是身在工程设计领域的员工,可以在不需要成为管理人员的前提下持续晋升并承担更多技术层面上的职责。他最终可以成长为一位架构师或是“杰出工程师”,依然在公司内部受到敬仰。这些头衔听起来也许不像“副总裁”那样让人热血沸腾,但对于某些技术专才来说,这样的职业发展道路恰到好处。 1.1.5 公司之间的差异 公司之间的文化差异往往可以追溯到各自的起源。 许多人会认为亚马逊是一家零售公司而不是软件公司。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它度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一直挣扎着赚得一点儿微利,这比起所谓的“主流核心”软件公司的利润可要低得多。正因为如此,亚马逊一直奉行低调节俭的运营风格。它基本不像别的软件公司那样,会给员工提供丰厚的津贴。此外,一些员工认为这家公司自身不重视技术创新,而是维持一种能够直接获利的快捷模式。但是,千万不要让这些一面之词左右了你。事实上,正是因为在技术创新方面颇有建树,才使得亚马逊在多个行业(零售业、云计算等)保持着领先地位。这家公司的发展非常迅猛,而且它往往喜欢在深夜发布产品。 苹果公司的神秘表里如一。但如果一家公司的创新之处侧重于产品的观感,且市场份额取决于精心策划的市场宣传,那么保持神秘也就不足为奇了。苹果公司绝对无法容忍自己的商业秘密外泄出去。众所周知,它的员工都是铁杆粉丝,但他们几乎不了解其他团队的同事都在研究什么。我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就发现员工们普遍对史蒂夫•乔布斯怀有敬畏之情;是的,公司的一切都是他说了算,没人胆敢和他争辩。 微软已经涉足搜索和网络领域(而且颇为成功),但其主要营收还是来源于Windows和Office产品。给这些产品打实时补丁的成本很高,所以微软公司的产品发布时间表往往长达数年。这便意味着它行动较慢,承担的风险较小,并且能确保让所有事情一次做到位(即使它从未真正做到这一点)。好处是微软实现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因为其产品发布相对不是那么频繁。许多前雇员表示,虽然他们热爱这家公司,但是其臃肿的规模或许扼杀了创新和冒险精神。然而,个性化团队文化还是体现在公司的方方面面中,其中一些团队也相对更具有创新精神。 谷歌是“古怪技术狂人”中最古怪的那一个。它是由两位斯坦福博士创立的,许多人认为谷歌依然是最为看重工程师的一家公司。该公司的行动速度很快,每周都会发布产品,并且极其注重技术创新,甚至到了无以为加的地步。作为一家基于网络的公司,它承担得起一些产品风险,毕竟,“发布”一个新的网络应用比起将软件打包和邮寄要方便得多。谷歌很重视它的“扁平式”组织结构,但该结构也有一个缺点。经理也许管理着太多员工,因而无暇顾及你的职业发展,而且员工可能很难得到晋升机会。 1.2 大公司与小公司的对比:创业公司是否适合你 无论你到哪一家商学院,都会发现声称自己对创业公司大有兴趣的人几乎是实际创业者的三倍。为什么呢?因为创业公司很有吸引力。 报纸经常连篇累牍地报道各种创业公司的故事,这些公司有的大获成功,有的一败涂地。人们总认为自己也能创业或开拓一片更广阔的天地。但创业其实是一个高风险游戏,而且是拿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去赌博。 当然,对于有着“创业基因”的人来说,如果机会合适,创业公司的环境还是很理想的。 1.2.1 创业公司的有利之处 许多人说,对于真正的“创业者”而言,追求这种高风险的职业道路其实是天性。他们浑身洋溢着创业激情,无论身在学校还是在什么大公司,这些人都知道他们需要的其实是一个小规模的创业环境。而且,他们选择的新职业道路也会给他们带来巨大回报。  锻炼各种能力。大公司都有专门的销售和财务人员,创业公司却没有足够多的人手来填充每一个岗位。而且公司的规模越小,员工的职责就会越多。除非你确实是只专注于某一个领域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避免加入创业公司),否则对你来说这会是一个很棒的环境。你可以有机会锻炼自己,培养各种技能,让自己成为“多面手”,这有助于你将来找新工作。   成为领导者的机会更大。如果这家创业公司扩大规模,你就能顺理成章地带领自己的团队了。很多加入创业公司的人会发现自己几个月后就可以管理多名新员工。但如果你在一家大公司工作,可得熬上好多年才能有此机会。   控制力与影响力。在大公司的时候,每当我发布一星半点的工作成果,我都可以指着它说:“这是我做的。”不过,在乐在其中的同时,我知道,就算没我,也会有其他人来完成这些工作。然而,如果在创业公司的话,你不但可以凭自己的工作表现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还可以针对具体事项提供反馈信息。你觉得公司的业务推广邮件中应该加一些与相关工具和插件有关的内容吗?大胆说出你的想法,每个人都能听到。此外,你还会认识每个部门的决策者。   能够迅速知道结果。你不需要等好几年才看到你的产品上市,几个月就够了。同样,你做出的决策也是如此。无论结果是好是坏,几个月便可以见分晓,这让你能够更快地总结经验教训。   高回报。我们承担风险,是因为可能会有回报。如果你运气够好,创业公司会让你变得非常富有。当然,也可能你白忙活了半天,却根本挣不到什么钱,而且这种情况相当常见。  说到我自己?我是一名创业者。我热爱与创业有关的一切事务。我喜欢同时做十件事情。如果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我就去学。我能马上观察到自己的影响,而且我也清楚,不管是好是坏,我都决定着公司的未来。 1.2.2 创业公司的不利因素 创业公司破产倒闭是件很现实的事情。确实,时下新兴的社交以及团购类的网络公司可能让你踌躇满志,但世事难料,最初的激情都会褪去。以下列举的各种压力正是最能将人们创业激情消磨殆尽的几大因素。  需要长时间地工作。因为你的收入和职业发展都取决于创业公司能否成功,所以长时间地工作很关键。那些不愿意加班的人不会有太大发展,而且创业公司不会像大公司那样畏手畏脚,不敢去解雇表现差劲的员工。   工作职责不清晰。受聘时你是测试人员,但现在你却在为公司的办公室选址。是的,现实就是这样,总得有人做这些杂事。创业公司没时间也没财力为每个岗位都准备一名专职人员,所以,只能指望员工多承担一些本职之外的工作。这就意味着你得分担一些琐碎杂事,而无法专注在自己热爱的技术领域上。   低收入。几乎无一例外,创业公司支付给员工的薪酬都会低于业界标准,而只能靠给员工一些股票期权来弥补。如果公司倒闭了(这是很常见的结果),股票期权就成了废纸。   信誉度低。谷歌和Facebook的早期员工都拥有极高的声望,但是,让我们面对现实吧——有几家创业公司能如此成功呢?也许你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可几年后它倒闭了。仓皇之下你又得重新找工作,可简历上却只列着一些不知名的小公司,这没办法让你找到一份好工作。听起来很不爽,对吗?   得到的指导相对较少。大公司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来探索该如何培训自己的新员工,创业公司却缺乏这样的条件。他们可不会花大力气将你在三年内培养成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因为天知道公司本身能不能撑那么久。大公司能够教给你一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经验更为丰富的专业人士也会给你一些有益指导,而在创业公司,你就只能摸索着学习了。此外,如果你的同事们没在大公司工作过,他们可能不知道“真正的”公司是如何运作的。  注意到以上这份列表缺了什么吗?我没有列出“福利匮乏”这一点。实际情况是:尽管大家都会被谷歌和微软这些大公司所提供的丰厚福利吸引,但一旦离开这些公司,人们往往不会对此有所留恋。虽然因为薪水微薄而需要精打细算过日子会让你有些沮丧,但少了几顿免费的午餐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1.2.3 创业公司的可怕之处 在瑞恩离开亚马逊去创业的头四年里,他加入过四家创业公司。离开第一家公司是因为他的个性与该公司的CEO不合,他们曾经发生过激烈争吵,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他加入的第二家创业公司后来倒闭了;第三家公司一开始的决策方向就是错的,于是他决定及时抽身离开;幸运的是,他自己创办了这第四家公司。 对于创业公司的员工来说,瑞恩的故事很常见。只有不到40%的高科技创业公司能撑过四年,频繁更换工作是很现实的情况。任何投身到创业环境的人都必须做好心理准备。 其中也还是有几线生机,基本上你这些在创业公司的同事都辗转过多家公司,你可以借助他们构建一个更为宽广的人脉。由此,你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其他创业公司找到新天地。 1.3 职位:长大后你想从事什么工作 小时候,人们喜欢问我一个问题:“你长大后想做什么?”有些孩子每隔几个星期就会给出不同的回答,我却没有。我当时立志要成为一名兽医,这样我就可以天天和小狗们一起玩耍了。我一度以为和它们玩耍就是这份工作的全部职责。在我的小狗不幸被邻居的车撞到之后,我终于了解到,原来兽医的职责还包括结束动物们的生命,或者用委婉的话来说就是“让它们睡去”。后来我想,如果成了兽医,尽管其他时间我仍然可以和动物们一起玩耍,但这也弥补不了我难免要杀害小狗的事实。于是,十岁的我对自己长大以后要干什么又开始茫然。 十四岁时,我决定报名去上编程课。(“决定”是我自己美化过的说法,事实是我跟妈妈争吵了半天,我妈妈当时的说法好像是“编程是愚蠢的”,她接着还说:“糟糕透了。”)四年之后,这成了我进入微软的敲门砖,随后还帮助我进入了苹果和谷歌。 没什么人爱好编程,对非工程专业的人们来说尤其如此。这没关系。你可以多和人们交谈,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并且想一想自己最看重什么。为了了解什么样的职业发展道路最适合你,你可以问一问自己以下这些问题。 1.3.1 你需要什么 我们的社会总是充满矛盾。一方面,我们被反反复复地告知:“金钱买不来幸福。”一些名人糟糕混乱的生活也印证了这一点。但另一方面,人们又会告诉我们,我们的确需要那件新款夹克。暂时抛开那些烦琐纷杂的事物,坦诚地面对自己吧!来想一下,以下这些东西对你到底有多重要?  金钱。金钱也许买不来幸福,但确实可以支付孩子的大学学费,让你在一个不错的社区里买栋房子,或者在一周辛苦工作后买瓶上好的葡萄酒犒劳一下自己。谁能说金钱不重要呢?不过,也别把它看得过重。你可能很肯定,教师梦不会让你发家致富,但你无法断言其他许多职业也是这般情况。保持你的激情和动力,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谋上好生计的。   被人认可和尊敬。那些不愿出风头的人也渴望得到同行的赞赏。你在乎别人的看法吗?当你告诉别人自己的职业时,如果对方只是礼节性地对你一笑,你会不会不舒服?  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想要一份安稳的朝九晚五的工作并没有什么错(在技术领域里应该说是朝十晚六)。你也会期待夏天乘着游艇出海享受美好的一天,这是人之常情。要知道,没有人会留下这样的临终遗言:“唉,我当初真应该在工作上多花点时间,而不是和家人待在一起。”  如果回答完以上问题,你发现出于某些原因不应该从事某份工作的话,问问自己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不是这份工作给不了你想要的东西? 1.3.2 你喜欢自己的工作吗 我经常在想,如果生活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那我肯定会从事建筑类的工作。因为建筑类工作有点儿类似于我最终从事的行业:计算机科学。我可以领导别人,我可以创造一些东西。而且,虽然我很支持团队成员的工作,但我不会依赖别人来完成一个项目。你呢,你喜欢自己的工作吗?  团队合作与独立工作。每个人都喜欢说:“团队合作是最棒的!”但深究的话,你还是会发现其中的问题。有时候,同事会拖你的后腿或干脆成为你工作中的障碍。在做决策之前,你必须和同事达成一致。你还得照顾每个人的情绪并满足大家的期望。你真的是热爱这份工作吗?   创造与维护。软件开发是创建新的产品,而测试则是对产品进行维护。测试这类工作没有什么明显的产出,就像水还在流时拔掉水槽的塞子一样,水流似乎总也看不到尽头。对你来说,创建新东西的感觉究竟有多重要呢?请记住,就算是“维护”工作(好比外科医生的手术)也能对这个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  领导者与参与者。作领导者很棒,可实际工作却是由参与者来完成的。你想当一个领导,在享受“指点江山”快乐的同时也承担责任吗?还是你想更轻松一点,加入到别人的团队去协作完成任务?  1.3.3 你擅长什么 就算你不知道自己该进入哪个领域,也该知道自己有哪些技能。以下这些方面哪些是你的优势所在?  数字。有些人天生就对数字较为敏感。你是那种能够理解现实世界的数字问题,而且可以很快做出一个电子表格来展示的人吗?   写作与沟通能力。不用担心诗词歌赋的问题,现实的职场中几乎不靠这些花招。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沟通,不管是口头上还是书面上。   创造力。创造力不只包括艺术才能,它还关乎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你需要在盗版严重的地区发布软件产品时,你能够想出其他创收之道来弥补产品被盗版而产生的损失吗?   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并不仅指讨人喜欢(尽管后者也是人际交往中必需的),它还包括读懂人的心思,知道怎样去鼓舞他人,而且能够觉察到自己是否给他人太大压力。那些精通人际关系的人会发现自己非常适合管理职位。  大多数人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与他们最终的职业发展道路几乎没有什么关联,所以,不要受限于自己的专业。你的技能比你掌握的事实和知识更为重要。分析一下你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仔细思量那些让你尤为快乐或痛苦的项目与工作。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不同的结果?想清这些问题能够为你指明正确的方向。 1.4 你已经在路上…… 在谷歌工作的最后一天,我将自己所有的私人物品打包放到了一个箱子里,不由得回想起高科技公司中的一件件愉快往事。 恶作剧。我的同事们用粉色包装纸把我的桌子整个装饰了一遍。甚至那些我们用来互相投掷的瓶盖,也被一个个地包好了。我的电脑屏幕也没空着,他们将我的Facebook主页打印出来贴在了上面——只不过他们把我的笑脸PS了一下,给我穿上了公主裙,还画了一双天使的翅膀。他们肯定花了不少时间,不过大家对此都不会大惊小怪。对于大多数科技公司而言,这样的恶作剧太寻常了。 乐趣。同样,离职那天,举办一个鸡尾酒会来欢送我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我准备好了调酒器、好几种口味的伏特加以及从公司冰箱里拿来的搅拌机。然后大家开始点酒,我为他们调酒。就算是最后一天工作日,也不代表我就可以游手好闲,我还是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高质量服务”。 “影响力”。最后一天(当然是在鸡尾酒会之前),我准备了一份关于我工作的总结文档,这样可以让接任者早点上手。我描述了当前的工作进度、面临的挑战以及我们与外部战略伙伴的关系。我清楚自己为这个团队和公司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某一天,我们的绝密产品就会上线,我都有点儿等不及了。 “人际关系网”。人们陆陆续续地来和我道别并且问我接下来的打算。真实情况是,除了准备去哥斯达黎加度假外,我自己也不清楚未来会去往何方。我只想先去旅游,大学毕业之后我就没出去玩过,接下来我打算去创业公司工作。大家都认真承诺要保持联系;一些人还提到他们也在考虑辞职,并且让我告诉他们将来的去向。你听出其中的言外之意了吗? 尽管我很享受自己在谷歌、微软和苹果的经历,但我知道,自己再也不会去大公司了。这些公司帮助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和商务人士,而且这些经历让我有了足够资本去任何地方,但我深知自己该去一家规模小一点的公司了。我与他们挥手告别,开始走自己的路。 不过,我的同事们成功地给我留下了告别纪念物,让我能想起与他们共度的欢乐时光。他们在我的车上藏了一个噪音器,也就是一个能够随机发出哔哔声的微小恶作剧装置。好几个月,我开车的时候都在琢磨:这声音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我的车快要坏了吗?最后,我终于发现了这个安装在座椅下面的小东西,我马上反应过来了,是的,就是它。其实几个月前,我自己就是玩这个恶作剧的始作俑者,他们却在我离职的那天“报复”了我一下。干得漂亮,我的伙计们!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金领简历》其他试读目录

• 译者序
• 第一章:介绍 [当前]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