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金融 > 金融危机真相 > 试读

金融危机真相[试读]

金融政策与管制周期

对市场经济学家来说,解释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动荡是一个挑战。从亚当·斯密开始到现在的二百多年,保守的经济学家一直宣称,没有中央计划、政府基本上不干预供求力量的自由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率和最可靠的经济制度。 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汇率危机、股市崩溃和严重的通缩开始在世界各国蔓延。在捕捉到这个时... 查看全部[ 金融政策与管制周期 ]

金融政策分析

本书主要关注金融政策分析,作者把这个术语狭隘地界定为,政府首脑、中央银行行长和主管外汇市场与资产市场的财政部长指导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活动。做金融政策分析,首先需要考虑官员们打算实现的目标。其中,有些目标是有价值的,而另一些则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甚至还可能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损害。 一个国家做出的最... 查看全部[ 金融政策分析 ]

反市场情绪的增长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1923年法文版的《货币通论》的序言中写道:"每一次法郎贬值,财政部长就武断地认为,事情不是经济因素导致的,而应归咎于出现在证券交易大厅中的外国人以及有害的、恶性的投机因素。" 这简短的两句话是有先见之明的,因为正如凯恩斯所预见的那样,有人将20世纪90年代... 查看全部[ 反市场情绪的增长 ]

关于危机和管制的另一种解释

还有一种观点:市场正在变成一件毫无价值的东西。金融崩溃不是一个游牧性的东西,能侵入它想去的任何地方。相反,如果不首先受到国内政策制定者的邀请,危机是永远不会到来的。 不可否认,在短期内,市场自身(内部)有时会走向极端,从狂热的乐观主义摆向悲观主义甚至恐慌。正如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Robert Sh... 查看全部[ 关于危机和管制的另一种解释 ]

外汇市场妖魔化

与其他任何市场相比,人们更多地将外汇市场视为一个反面角色。众所周知,很多政府首脑也都在谴责外汇市场,对外汇交易者更是痛恨不已。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其首次就职演说中(1933年)就曾猛烈抨击货币交易者:"在公众舆论的法庭上,肆无忌惮的货币交易者总是处在被告席上,人们从心底里厌恶他们。&... 查看全部[ 外汇市场妖魔化 ]

盲目崇拜

1970年,赫尔曼·卡恩出版了他著名的《新兴的超级大国日本》虽然Kahn给亚洲世纪术语留出了专用地,但是,他也许一直是它的创造者。这本书加剧了西方对日本即将出现的经济优势的担忧。卡恩,一位受过训练的物理学家,是期货研究领域的一位先锋,也是赫德森(Hudson)学会这一智库的奠基人。凭借其一系列涉及各... 查看全部[ 盲目崇拜 ]

触礁

2000年的新年为日本经济衰退的痛苦10年画上了一个句点。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失业率超过了美国,政府预算由盈余变成了赤字。1989年12月29日,日经股票市场指数达到了历史上高水平38 915点(图2.2),而10年后却成了18 934点。 日经指数在1989年12月29日达到38 915的高峰... 查看全部[ 触礁 ]

超越资本主义?

日本经济的繁荣景象之所以破灭的一个特殊原因在于:公司的股东们,作为公司的主人对他们自己的利益没有绝对的控制权。日本是一个混合的、虚假的资本主义制度。 前日本财务省次官榊原英资在他1994年的《超越资本主义》一书中就谈到了这个问题。榊原英资,这个被金融界所熟知的"日元先生",被认为... 查看全部[ 超越资本主义? ]

泡沫经济

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问题,也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泡沫经济的形成和随后的破灭。是什么导致的泡沫经济,它又为什么会破裂?实际上,日本银行(BOJ)应承担很大的责任。 在泡沫经济年份里,即约1986~1990年,日本的资产价格猛涨。从股票到土地到高尔夫球俱乐部会员资格,所有东西的价值都增加了... 查看全部[ 泡沫经济 ]

货币供给构成和基础货币

货币理论的学生们,或者"货币主义者们",将基础货币(有时称做高能货币)定义为流通中的所有已发货币加上储存在中央银行的商业银行准备金。中央银行可直接控制基础货币。中央银行通过获取或抛售资产可改变基础货币的规模。当中央银行抛售资产如政府债券时,它就会收到银行系统的付款,从而使该国的基... 查看全部[ 货币供给构成和基础货币 ]

内阁转向

日本官僚和政治家们有一种非凡的能力,能够使政府忽视造成他们国家经济弊病的真正原因。在这点上,没有一个部门比财务省更厉害。在10年间,财务省把日本经济的灾难归咎于各种各样的因素,但实际上没有一个原因是真正重要的。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财务省对证券衍生市场产生了兴趣。日经指数期货合同在大阪证券交易所... 查看全部[ 内阁转向 ]

日本经济的未来

不幸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导致日本经济恶化的许多(但不是所有)因素,在近期都不可能被改变。在日本,各种各样的制度障碍,限制了经济主体决策的灵活性。首先,强有力的部门管制在整个体系内都在起作用。产权也被榊原英资引以为荣的"人民主义"剥夺了。该理论认为,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包括能够对公... 查看全部[ 日本经济的未来 ]

爆炸性汇率制度

20世纪90年代普遍发生的货币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10年来折磨了很多国家的经济混乱。然而,汇率危机的起源被大大地误解了,其中最流行的一种错误观念就是投机者应当对此负责。一些观察家指责国际资本流动是导致危机的原因。他们声称,货币"流动过快"对国际金融制度没有好处。无论是投机者假... 查看全部[ 爆炸性汇率制度 ]

固定汇率带来的扭曲

一开始,当一个国家决定去固定它的汇率时,它必须命令中央银行随时准备好以某个固定的汇率购买或释放其货币。这种操作的目的就是使国内货币(也称为本币)的价值钉住另一国家的货币(也称储备货币)的价值。为了做到这一点,中央银行必须持有外汇储备,包括储备货币国的政府发行的政府债券和外币。 第三章爆炸性汇率制度 ... 查看全部[ 固定汇率带来的扭曲 ]

货币对冲机制

对外投资可能要承担外汇风险。在购买以外币标价的外国政府债券时尤其如此。投资外国的房地产和普通股也会暴露于不同程度的外汇风险中。 大多数机构货币对冲交易都是采用远期外汇合同完成的。使用远期合同而不是即期合同,是为了避免立刻用外汇进行实际的交割。 如果投资者拥有某种以外币标价的政府债券,那么,他要规避与... 查看全部[ 货币对冲机制 ]

货币投机详解

为了理解投机者的作用,我们必须先弄清楚卖空本币的操作机制。卖空意味着,个人出售他们并没有的货币。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能在之后某一时刻,以一个更低的价格再买进。这与卖空普通股类似。卖空者必须借入股份,以向买者交货。为了获得股份贷款,交易上必须支付贷款费。在外汇交易中,卖空是通过在远期交易中出卖本币实现... 查看全部[ 货币投机详解 ]

1992年和1993年的欧洲汇率机制危机

1957年的《罗马条约》呼吁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开始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导致了欧洲经济和货币体系(EMS)在1979年3月的诞生,以及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在固定汇率方面最雄心勃勃的实验。 一开始,欧洲经济和货币体系就呼吁建立一种新的货币,即欧洲货币单位(ECU)。欧洲货币单位是起源于一种货币... 查看全部[ 1992年和1993年的欧洲汇率机制危机 ]

1994~1995年墨西哥比索危机

在20世纪大部分年份里,墨西哥是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而它碰巧位于美国这样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的南部。墨西哥的繁荣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墨西哥已经把它的经济转变成了一个引人瞩目的新兴市场的成功史话。 相继上任的墨西哥总统--何塞·洛佩兹·波蒂略、米格德拉·马德瑞德(Miguel de... 查看全部[ 1994~1995年墨西哥比索危机 ]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这四个所谓的东南亚"四小虎"国家成功经受住日本泡沫经济崩溃所带来的直接后果,这是值得关注的。或许有人认为,随着日本这艘大船的沉没,经济规模小得多的四小虎国家也会沉沦。但是,四小虎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年份成功地实现了繁荣,至少表面上如此。 ... 查看全部[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

强势美元的后果

在克林顿政府的第一届任期内,美元遭遇了巨大的贬值压力。这部分程度上是由新总统卷入阿肯色白水门不动产丑闻事件引起的。而在地理上与美国相邻的墨西哥比索危机和对加拿大财政困难的越来越多的疑虑进一步加重了美元贬值的压力。 美元的处境也与克林顿对日本的贸易态度有关。克林顿政府外贸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要扭转与... 查看全部[ 强势美元的后果 ]

泰国全线崩溃

1997年亚洲货币危机起源于泰国,但是该地区的其他国家也都具备了危机爆发的充足条件。 1984年11月,泰国在外汇平准基金的协助下建立了固定汇率制度。泰国银行对这种制度的描述如下: 在1984年11月2日,泰铢对美元汇率每天是由外汇平准基金决定的,从上午 8∶30 到中午,在预先宣布的汇率上,准备同... 查看全部[ 泰国全线崩溃 ]

印度尼西亚紧随其后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人口第四大国。它从荷兰的殖民统治及日本二战的占领中兴起,成为铁腕独裁者苏加诺将军的统治对象。苏加诺曾宣布自己为终生总统。1966年苏加诺的统治被推翻,政治强人苏哈托将军继任政治首领。苏哈托统治了这个国家三十多年,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是因为1997年那场横扫印尼的经济危机,他不会退位... 查看全部[ 印度尼西亚紧随其后 ]

马来西亚快速下马

1997年5月14日泰国银行几乎刚实施资本管制,马来西亚就感受到了泰国危机的余震。林吉特和马来西亚股票市场大幅下跌。5月林吉特对美元的交易比价在2.5左右。 到1998年1月最糟的时候,这一比价下降到了4.72,也即下跌了47%。从1998年7月到9月股市谷底,马来西亚股市下挫了75%。 1997年... 查看全部[ 马来西亚快速下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