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杂文 > 日本人与中国人 > 试读

日本人与中国人[试读]

邻人恰似一面镜子

曹志伟 中日两国永远是邻居,这是一个用搬家也不可改变的现实,所以相互理解最重要也最难。为了认识邻人,更为了认识自己,您不妨读读这本随笔集。 作家陈舜臣身在东瀛,心系神州。他描绘出中日文化交流的篇章,架起交流的桥梁。长期以来,中日关系错综复杂,文化潮流激荡多变。在这种背景下,陈舜臣紧握蘸满文化墨汁的笔... 查看全部[ 邻人恰似一面镜子 ]

前 言

这是我的第一本长篇随笔集。 很久以前,写过一本书介绍自己居住的城市--神户的大街小巷,不过当时并未意识到自己写的是随笔。曾在小说中写到过鸦片战争,最近又在一本实录中做了一个总结,这更该划分到纪实文学一类。 短篇随笔倒是写了不少,不能一一数来,但最初的几篇仍是记忆犹新。我的小说处女作在昭和三十六年(1... 查看全部[ 前 言 ]

陈舜臣大事年表

1924年 2月18日出生于日本神户,自动取得日本国籍,祖籍中国福建省泉州,原籍台湾省新庄乡(现台北市)。祖父陈恭和写一手好文书,喜欢读书、篆刻以及盆景栽培等。父陈通在日本商社任职,在陈舜臣出生前一年,将全家移居神户。 1929年5岁 入小学前,陪伴兄陈笃臣一起跟随祖父诵读《三字经》,后来又读《诗经... 查看全部[ 陈舜臣大事年表 ]

互不相干的邻居:唯一一次例外是"元寇"

--唇亡齿寒 没有嘴唇,牙齿就失去保护,暴露在寒风中。 --辅车相依 "辅"是颊骨,"车"是齿床,双方相辅相成,缺一个都不行。也有人说"辅"是固定在车辆一侧的木头,仍然是说"辅"和"车"是不可分离的搭... 查看全部[ 互不相干的邻居:唯一一次例外是"元寇" ]

从相交淡如水的邻居到不幸的邻居

产业革命产生了新的能量,地球一下子变小了,企图吞并中国的势力,能一下子轻易跨到玄海滩1了。太平洋也不再太平,浮动着形迹可疑的黑船。从对岸的大陆跨过这片大洋,也不再是件难事。 从此,日中两国才形成"唇齿辅车"的关系,至今不过百数十年。 讽刺的是,自从成为唇齿辅车的邻国,两国的关系开... 查看全部[ 从相交淡如水的邻居到不幸的邻居 ]

日本文明是"掺水"的中国文明

从历史上来看,日中两国的相互理解意外地有限,让人不禁大吃一惊。 这也是事出有因。互不相干的邻居,犯不着用锐利的眼睛去观察对方。 而且,对"外来的东西"不感兴趣,是中国的传统。 在十九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中,被迫"开眼"之前,原则上中国并不承认外国的存在。 中华即... 查看全部[ 日本文明是"掺水"的中国文明 ]

只从中国学到了"理念"的日本人

头上梳髻的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有敏锐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敏锐的一面是,没有被现实遮住眼睛,抓住了"理念"。错误的一面是,没有看到"理念"背后隐藏的"现实"。 明治开国后,中国的"现实"也对日本开放了。 在明治以后的... 查看全部[ 只从中国学到了"理念"的日本人 ]

"从日本文明中去掉中国传来的东西,还剩下什么?"

--中国历史学家的观点 从香港来日本时,一个中国历史学家这样说-- 从日本文明中去掉中国传来的东西,还剩下什么?寻求日本本质的东西,不过是牵强附会。过世的津田左右吉博士曾经说:"法隆寺的建筑、三月堂的佛像,都已不能传达古代日本人的情怀。我们眼中所见,都只是没有温度的技巧,或者说是考古学的素... 查看全部[ "从日本文明中去掉中国传来的东西,还剩下什么?" ]

日本人所说的"不讲礼仪"的意思

在场的一位新加坡华侨采购商插嘴道-- 昨天生意伙伴请我去了料亭1,那到底是不是吃东西的地方啊?……至少我就没吃好,漂亮的盘子里盛着少得可怜的食物……这也就算了,那里的氛围根本不像是吃东西的地方。让人一直紧张,太干净了,我老担心洒一滴汤、滴一滴酒。日本人是不是很难放松?做生意也是这样,一直绷着神经,我... 查看全部[ 日本人所说的"不讲礼仪"的意思 ]

胡服骑射 军服难倒国王

先离开硝烟纷飞、刀光剑影的近代,看看在更久远的年代里,中国人采用"新事物"的实例。从这些例子中无疑能看出中国人性格的原型。 回到公元前300年。 当时是中国的战国时代。 赵武灵王这位英明君主,决定采用异族胡的服装。 当时,传统的三人乘战车的战法,已经向步兵战、骑兵战转变。 对新的... 查看全部[ 胡服骑射 军服难倒国王 ]

失去惯有的"简洁"的司马迁之笔

司马迁执笔《史记》,是在胡服骑射一百五十年后。这里还要考虑到其间秦汉更迭,发生过巨大变革。 对于胡服骑射,生在那个时代的人的想法,和记录的人的想法,一定会有差异。 尽管如此,在读到《史记》的《赵世家》时,我不禁感到,写至胡服骑射这一段,司马迁忽然失去了惯有的简洁文风。 从"吾欲胡服&quo... 查看全部[ 失去惯有的"简洁"的司马迁之笔 ]

深入理解中日两国语言的语气

我曾接待过一位东南亚华侨,当时电视正在播出高中棒球赛,当画面为拉拉队席时,我马上告诉他:"这是A高中的拉拉队席。" 如果不这样说,他就会误以为是B高中的拉拉队席。 为什么呢?因为A高中的拉拉队席所竖着的旗帜上写着"必胜A高!"几个大字。 这似乎是"一... 查看全部[ 深入理解中日两国语言的语气 ]

没有比日本"歧视"更严重的国家

不管在哪个国家,尽管程度也许不同,但都有"引以为傲"的东西。骄傲的结果,是轻蔑他人,这就成为歧视的根源。 在文明国家中,还有比日本存在更严重的歧视现象的吗? 歧视现象的特征是不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即使受到歧视的人抗议,施加歧视的人也可能会吃惊地说: 哪有这回事,是你们想太多了吧... 查看全部[ 没有比日本"歧视"更严重的国家 ]

日本人的"外强中干"

不能说日本过去没有伟大的文明。不过,文字、文物主要都是从外国传入的,由此产生的自豪感,与中国人相比,就要大打折扣。 明治以来,日本的进步日新月异,其中一个原因,大概也是没有负担,可以尽情地往前追赶。相比之下,中国人背负着过去的重担,难以卸下,只能迈着沉重的脚步摇摇晃晃一路走来。 自卑不一定是坏东西。... 查看全部[ 日本人的"外强中干" ]

自杀是"形式"——在这点上日本与中国相同

自杀的规矩 自杀是"形式"--在这点上日本与中国相同 在神主宰的世界,自杀是不被允许的。生命是神授予的,人不可随意处置。但是,在中国和日本,上帝并不存在,人也理所应当地可以处理自己的事。 古希腊诸神酷似人类,自杀是被肯定的。在尊崇人力的罗马黄金时代也是如此,罗马法不仅承认自杀,甚... 查看全部[ 自杀是"形式"——在这点上日本与中国相同 ]

三岛由纪夫的死没有人间气息

三岛由纪夫的自杀,是想以自己的死为"皇国"的将来效力--也就是说,是作为人的一种努力吗? 三岛由纪夫对人类的信任有多深?他对自己信心极强,但他相信别人吗?他绝对缺乏对庶民生活的热爱。在作为遗言的那篇檄文里,他完全没有提及庶民的生活,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 不相信别人的人,不会期待... 查看全部[ 三岛由纪夫的死没有人间气息 ]

中国没有"辞世"这一风俗

死前留下"辞世"的优雅风俗,是日本所独特的。 在汉语中,"辞世"即"死",意味着辞别世间,没有临死前留下歌咏的意思。含有这个意思的"辞世",是日本人的惯用语。 "辞世"符合美学性的死。写诗也是人的行为... 查看全部[ 中国没有"辞世"这一风俗 ]

日本人的自杀与"物哀"相通

与孙子并称为"孙吴兵法"的吴起,在楚国做官,权势极大。在庇护他的悼王死后,平时受吴起压迫的王公大臣们群起而攻之。 这时,吴起跑到宫中,伏于悼王遗体上。追兵当然追上去将他乱箭射死,不过有几枝箭也射中了悼王的遗体。 太子即位后,射杀吴起的人一律被满门诛杀,理由是向先王遗体射箭。 吴起... 查看全部[ 日本人的自杀与"物哀"相通 ]

中国的文人与日本的文人

中国文人基本上无一例外都参与了政治,日本有很多人对这一点颇不以为然。不过,"文章为经国大业、不朽盛事",中国文人并不认为这句话内容空泛。 读了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新闻,很多日本人会这样想:为什么对作家们做的小事,要一一鸡蛋里面挑骨头? "艺术是无赖汉... 查看全部[ 中国的文人与日本的文人 ]

为什么日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

战争集团很容易被毁灭。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塞外民族的命运就是如此,很多都不知所终。 只有日本保留了战争集团的形式,生存至今。最大的原因是不以掠夺、游牧为生,而以农耕生活为基础。 蒙古即使建立了元朝,对中国的统治也没能持续一百年。满族统治的清朝之所以能存在二百多年,是因为他们早期是养猪的民族。因而在游牧... 查看全部[ 为什么日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 ]

邻人醉态

在日本的酒席宴会中,看不到以前那么多烂醉的醉汉了。也许他们只是换了根据地,不再出现在我们常去的地方了。 不论如何,以前在谈到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区别时,一定会举烂醉街头为例。日本人会在街头酩酊大醉,高歌放吟,踉踉跄跄,拉住路人惹麻烦。中国人同样也是人,对酒精的反应应该是相同的。不过,中国人大醉之后,会避... 查看全部[ 邻人醉态 ]

邻人:例 外

比较是一种容易理解的说明方法,但危险的陷阱就隐藏在周边。特别是在比较集团时,陷阱密布,不可疏忽大意。 集团也和个人一样,各有各的性格。但是,也有例外。只是有时例外是千分之一、百分之一或十分之一,有程度之差,处理时所费精力自然有所不同。不论如何,如果夸大一个例外,把它当作集团的性格,就会落入陷阱。 第... 查看全部[ 邻人:例 外 ]

邻人:盆 栽

学生时代不知在哪儿读到过"盆栽式精神"这个词,当时记得自己作为一介少年,觉得这个词说得真好,十分佩服。自己的词汇贫乏,一旦碰到稍微不寻常的表达,就马上被迷惑了。 小巧精致,处处用心,但没有自由奔放、突破传统、野性不羁的趣味--我认为"盆栽式精神"这个词是形容这... 查看全部[ 邻人:盆 栽 ]

邻人:忘 却

忘却是件好事。记住每件事很耗费精力,而且容易忧郁;忘了,脑子就清爽了。 关于忘却,日本人比中国人,甚至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更为擅长。所以,见英国人、荷兰人还记得三十多年前的战争恩怨,砍掉手栽的树、往车上扔鸡蛋,日本人就大吃一惊,摇头感叹:"真是想不开。" 但是,在外国人看来,日本... 查看全部[ 邻人:忘 却 ]

邻人:南 瓜

在日本,南京豆、南京锭(荷包锁)、南京虫、南京玉、南京缎等,前冠地名南京的词很多。这是因为日中两国的往来中,过去南方比北方更频繁。去往长崎的唐船,大多从宁波一带出发,也就是江南,其中心为南京。因此,南京成为中国的代表也不足为怪。 明治初期,神户有叫做"南京姑娘"的女性,不是指中国... 查看全部[ 邻人:南 瓜 ]

医术与天文学

中国的针灸麻醉,现在成为一大话题。 日本也掀起了一阵中药热。实际上,自明治开国以后,日本的中药就被弃之如敝履。 日本人采用新东西之迅速,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们抛弃旧东西之迅速。 关于日本的飞速近代化,有很多原因。不可否认,明治以前就有底子。 要早日实现近代化--敲响警钟的人起了很大的作用,而这些人都是... 查看全部[ 医术与天文学 ]

潇 洒

很久以前,常见到旅行包底下安装车轮,可以拖着走。 凹凸不平的道路、楼梯等不用说,车站、机场大厅等地方,基本上不需要力气就可以搬运。购物也用上了有车轮的购物篮。 真是巧妙的设计。 我有过满头大汗提着行李的经历,所以总觉得损失了点什么。 搬运东西的方法,这种基础的设计,现在依然能让人眼前一亮,不是有点奇... 查看全部[ 潇 洒 ]

想象力

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还能自由展开空想的翅膀。当时盛行自由言论,被称为"百家争鸣"。特别在南方,此风盛行,产生了《庄子》、屈原的《离骚》等想象力丰富的文学作品。 但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集权国家,其后的汉代定儒教为国教,想象力逐渐被视为异端。 毕竟儒教的姿态是"... 查看全部[ 想象力 ]

啊,麻将

明治以来,日本和中国的交往忽然变频繁了。当时来日本的中国人,看见本来在自己国家已经灭亡的东西,在日本还好好保存着,大吃一惊。 和服就是如此。合襟系带,上下一件,是中国古制。经过清朝满族的统治,失去了这一传统。现在说的"唐装",是满族的服装。 将食案举至眉高搬动的风俗,是中国的古礼... 查看全部[ 啊,麻将 ]

商 标

牛肉从中国买便宜,但怕有病,日本政府长期不许进口。 但这东西战前就进口了很多。把活牛装在船上,在神户靠岸,送去屠宰场。上货地点主要是青岛。 这是先父告诉我的,大概是大正末到昭和初的事。青岛牛的供应商团来神户视察,当时还年轻的父亲曾当过他们的导游。 参观牛的卸货、收容地点、饲料、屠宰场,这些还好。到参... 查看全部[ 商 标 ]

清 早

有人说圣诞节并非耶稣的生日,而是冬至的仪式。 冬至通常是12月22日或23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到冬至为止,白天变短。但是,过了冬至,白天就不会再变短了,从第二天开始,每天变长。 最近才出现了"深夜族"这个词,这大概是因为电费太便宜了。 以前灯油很贵,所以夜里很晚才睡是很奢... 查看全部[ 清 早 ]

"昭" 字

"昭和"这个年号也迎来了第47年,超过日本最长的年号"明治"(45年)两年,正创造着新纪录。 中国有两个超过60年的年号--清康熙(61年)和清乾隆(60年)。汉武帝在位53年,期间使用了11个年号,这也是同一皇帝在位时改元的新纪录。关于年号时间的长短,中国第... 查看全部[ "昭" 字 ]

姓谈:日本到底有多少个姓?

大概要以万来计了吧。总有电视节目猜奇怪的姓,似乎永不间断。 中国有"百家姓"之说,姓的数量有限。天下的人民是"百姓",不过实际上比"百"要多,但也不到"千",大概有五百多吧。 不论中国有多少姓,相较而言,日本姓的种类更加... 查看全部[ 姓谈:日本到底有多少个姓? ]

姓谈:不论是双字还是单字

森欧外在《寒山拾得》中说,闾丘胤(写《寒山诗集》序的人)姓闾,名丘胤。人并非神,欧外也会犯错误,实际上此人姓闾丘,名胤。 中国人的姓大多是单字,极少例外的也有双字,叫做复姓。闾丘就是复姓。其他还有《史记》的司马(迁)、《三国志》的诸葛(孔明)、唐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金瓶梅》的西门(庆)、《滑稽... 查看全部[ 姓谈:不论是双字还是单字 ]

姓谈:运动名

"乒乓"这两个奇妙的字和ping pang的读音,自1971年的"乒乓球外交"以来,名声远扬。 中日双方在乒乓球上争夺世界霸权,也许是用筷子的民族比用刀叉的民族手巧。不过,中国的乒乓球变得厉害,不是很久远的事。也许是因为乒乓球可以在短短的休息时间内,在不大的地... 查看全部[ 姓谈:运动名 ]

拿手好戏

在日本独特的风俗中,本来从中国传来的很多。 相反,看起来很相似的,却不是传来的而是本国独特的东西也很多。同样是季风地带的农耕社会,虽然各有各的风俗,但当然也有些类似的地方。 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里的很多内容翻案自中国小说,只有《吉备津的釜》、《蛇性之淫》以及《梦应的鲤鱼》等似乎比中国的原创还要描写... 查看全部[ 拿手好戏 ]

大炮·鸟铳

丰臣秀吉出兵朝鲜,明朝派出救援兵南下。 最终,秀吉死去,日本军撤退。战争也许就是这种东西,但不得不说,这次战争毫无意义。 日中两军,双方都有胜有负。追究胜负的原因,十分有趣。 小西行长未固守平壤,是因为明朝将军李如松用大炮攻击。 李如松认为日军很弱,继续追击,这次没有带沉重的大炮,本来炮兵也不是他的... 查看全部[ 大炮·鸟铳 ]

友好的秘诀

要和邻居友好相处,我们不能忘记一个基本原则: --邻居和自己是不同的,不能在自己的脑子里随意描绘邻居的形象。 随意想象对方,如果对方与自己想象的不同,就会生气。 我有一个性格有点怪异的学长。下午一两点,此人一般都会喝杯酒,醉醺醺的。别人都说:"这人酒精中毒吧。白天就开始喝。"但是... 查看全部[ 友好的秘诀 ]

宦 官

中国是古老的发达国家,日本自古以来都在吸收中国的文明。但是,数一数日本没有采用的东西,就大致能了解日本式精神的轮廓。 宦官就是一例。 将男子去势并用于后宫杂役的风俗,在中国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作为弟子,日本从中国学了不少东西,唯独此项看都没看一眼。 去势这种手术,只有平常习惯了动物屠宰和解体的游牧民... 查看全部[ 宦 官 ]

算 盘

日本人是跑步走的民族。 交易会召开期间,在广州街上,朝停着的公车奔跑的,一定是日本人。中国人会想:"那辆公车已经开出去了,还是等下一辆吧。"便不会再跑了。在中国,广州等地的南方人,以性急闻名,但还是比不上日本人。 到了北方,看一看走路方式,就能知道哪些是日本人。中国人走路,先用脚... 查看全部[ 算 盘 ]

元祖之争

关于算盘,C. G. 诺特主张说是从欧洲传到中国的。大英博物馆藏有罗马使用的"沟算盘"标本,据说酷似中国和日本的算盘。 罗马和汉朝,在公元一世纪前后有过一些接触也不足为奇。如果有过接触,产生文化的交流也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否定它的意思。 但是,欧洲学者凭什么断定文明是从西向东流动的... 查看全部[ 元祖之争 ]

肥大的裤子

看尼克松访问中国的电视节目,邻居家的女儿嘀咕道:"裤子好肥。"好像是在说中方出来接待的人。 肥大的裤子不行吗? 中国北方要穿棉衣,不光是裤子,上衣看上去也很肥大。 宽衣--自古以来是汉民族的特征。 为什么喜欢肥大的衣服,是因为穿着这样的衣服就不能随心所欲地打架,举止自然就变得彬彬... 查看全部[ 肥大的裤子 ]

寄托在对方身上的梦

因为与自己风俗不同,就嘲笑别人,这可不行,轻蔑更是要不得。过去引起争论的年轻人的长发,现在也被认为是他们的风气,没有人再议论了。 曾经有人说皇太子的裤子太大,那真是多管闲事。 对自国的事如此,对他国的风俗,就更应该宽容。中国人的肥裤子,只要他本人觉得正好,穿着很舒服,那也无可厚非。 操这样的心,又忙... 查看全部[ 寄托在对方身上的梦 ]

中日在"旗与城"上的异同

节日升国旗,这一规矩在战前等同于强制执行。每家都竖着国旗,如果哪一家没有国旗,就特别刺眼。就连神户的外国人住宅,红日旗和自国的国旗也在门口一左一右或是交叉插着。 小时候--昭和初年,在家附近的华侨商馆的仓库,见一个打杂的老头和年轻的店员发生口角。两人都是中国人,口角的原因,是节日挂出的中国国旗。 那... 查看全部[ 中日在"旗与城"上的异同 ]

国 花

前几年,神户市决定将八仙花作为市花。 六甲山八仙花的颜色十分美丽,但褪色后的八仙花就大打折扣了。 我更赞成选蔷薇。蔷薇也被推举为市花候补,但蔷薇太普通了。它已经是英国国花了,而且神户和蔷薇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选中六甲山名产八仙花,我并没有什么异议。兵库的县花就是野菊。 美国没有国花,州花倒是有,但... 查看全部[ 国 花 ]

 "榻榻米"和"席"

正月里,不管有什么事,不在榻榻米上过就找不到感觉,即使是平时过着西式生活。这样想的人也不少。 围着被炉,喝一杯,这才是正月。被炉实际上是日本式的暖房设施。 我所尊敬的某位前辈作家,曾提出疑问,以前的日本房屋为何没有暖房,实在不知其理由。 关于这一点,我有自己的推理。 确实,在千年王城的京都等地,会感... 查看全部[  "榻榻米"和"席" ]

隐者

有人向我约新年号的稿,让我写些关于中国隐者的轻松文章。如果要写皆大欢喜的故事,不得不说,隐者这个主题本身不太合适。于是我把"轻松"解释成"非学术性",不然我可写不了。 从世间隐去,换句话说,就是遁世。不过,同样是遁世,关于仙人,有很多快乐的故事。"仙... 查看全部[ 隐者 ]

日中交往与朝鲜之役

1 站在岔路口上,每个民族都会回顾自己的历史。现在,比较文明论很流行,日本人和犹太人、日本人和某国人之类,从各个角度进行比较,最终研究的还是日本人自身。 这种态度是正确的。 一家出版社向我约稿,写写日本人和中国人,我想着也许有益,所以答应了。执笔中感到,关于日中关系,说是"同文同种&quo... 查看全部[ 日中交往与朝鲜之役 ]

曹操是奸贼还是英雄

1 任何一个时代,庶民的生活都不轻松。如果穷困度到达一个极端,善于忍耐的他们也会作乱。 后汉末(二世纪末到三世纪初),政治十分腐败,外戚和宦官掌权。不知后汉王室是否有夭折的血统,成为未亡人的皇后,拥幼帝摄政的情况很多。她们选择的政治顾问,自然都是娘家人,或是身边的宦官。外戚指的是一族之中偶然出现了皇... 查看全部[ 曹操是奸贼还是英雄 ]